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芍药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种子层积过程中形态、营养物质、酶活性、内源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为其休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种子的形态变化,测定营养物质、酶活性、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休眠解除过程分为下胚轴生长、胚芽膨大和上胚轴生长;初始储藏物质以脂肪为主,约28%。休眠解除过程脂肪、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整体下降,为萌发提供物质。脂肪在休眠解除中消耗最多,为主要供能物质。休眠解除过程分解营养物质的酶活性变化符合营养物质变化趋势,抗氧化酶活性整体增强;休眠解除过程中G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ABA含量和GA/ABA比值显著下降,关键基因变化符合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芍药种子休眠解除须满足暖温-低温的变化,酶活性增强,营养物质分解为休眠解除提供能量,ABA含量显著下降是抑制萌发的主要激素。芍药种子休眠的解除需要能量代谢和激素共同调控。

关键词: 芍药种子 休眠 种子形态 生理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及鉴定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肠上皮细胞(IEC)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分泌各种抗菌抗病毒的物质及调节免疫反应来防御肠道炎症反应。基于IEC在调节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分离和培养高质量、高纯度的IEC可以作为研究肠道炎症相关机制的重要细胞模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对IEC的研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本文总结了IEC的主要功能及研究中常用的分离、纯化、鉴定方法,以期为利用动物IEC开展肠道疾病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肠上皮细胞 分离 纯化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鲜两用辣椒新品种'北星六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北星六号’是干鲜两用辣椒杂交新品种。植株长势强,株高75 cm,首花节位10节,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深红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实长锥形,纵径13.6 cm,横径3.0 cm,果肉厚0.28 cm,单果鲜质量22.0 g。维生素C含量2 860 mg·kg-1,反式辣椒红素1.52 g·kg-1。鲜椒产量39 600 kg·hm-2,干椒产量7 800 kg·hm-2。抗CMV、中抗TMV、高抗疫病,适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通辽市等地露地越夏种植。

关键词: 辣椒 干鲜两用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兴和县腐烂茎线虫群体的分离和鉴定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区,明确马铃薯线虫病的病原,对种植区内的线虫检疫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从兴和县采集出现空心、干腐等症状的马铃薯,分离线虫后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兴和县线虫群体的形态特征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相似,形态测量值虽存在差异但范围值基本一致;其rDNA-ITS序列与腐烂茎线虫序列相似性为100%;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供试群体与腐烂茎线虫C型、D型群体聚为一支,其序列和腐烂茎线虫C型的序列最大相似性达99.87%,和D型序列的相似性为99.26%。综上,将兴和县线虫群体鉴定为腐烂茎线虫C型群体。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线虫接种马铃薯后引起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兴和县制定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腐烂茎线虫 形态特征 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无添加对照组(CK)、青贮邦(A组,植物乳杆菌)、康富青S乳酸菌青贮剂(B组,布氏乳杆菌)、壮乐美青贮发酵剂(C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芯来旺I-秸秆青贮剂(D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屎肠球菌)、保时青-加强型C(E组,植物乳杆菌+布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处理,并于青贮60 d测定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C组和D组的pH值、氨态氮/总氮低于CK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D组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C组和D组的粗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E组和B组(P<0.05),各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A组和B组氨态氮/总氮、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C、D、E组青贮细菌多样性降低,A组和B组细菌多样性升高;属水平上,各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差异较大;乳酸菌中,与CK组相比,各组酸鱼乳杆菌相对丰度均降低,C、D、E组以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占绝对优势。综上,乳酸菌剂改变了燕麦青贮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D组青贮效果最优。

关键词: 燕麦 青贮 乳酸菌添加剂 青贮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产热脂肪组织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肪组织过度沉积会导致人体肥胖,并引发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畜禽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因此,如何调控脂肪组织沉积对于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及改善动物产品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可通过消耗葡萄糖、脂肪酸等能量物质对机体进行产热调节,从而达到维持机体能量平衡的目的。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修饰作为RNA分子上的主要表观遗传标记,在棕色脂肪组织激活、脂肪组织棕色化及产热中发挥重要功能。作者概述了脂肪组织的产热机制及mRNA m6A相关修饰蛋白,重点论述了mRNA m6A甲基化修饰对产热脂肪组织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深入解析了其在能量平衡、产热脂肪激活及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以期为研究产热脂肪的具体产热机制奠定基础,并为精准靶向调控动物脂肪产热机制进而调控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N6-甲基腺嘌呤(m6A) 棕色脂肪组织 米色脂肪组织 能量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理论、技术、设备与评价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是全球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理论框架,从植被结构优化、土壤改良、优化放牧3个方面介绍了当前主要的生态修复技术,从播种、施肥、耕作、收获4个环节概述了生态修复的机械设备,从群落调查、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3个尺度总结了退化草地评价。最终,展望了未来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退化草地 生物多样性 土壤改良技术 生态修复 多源遥感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频数分析法的西辽河灌区盐碱地春玉米适宜水氮用量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求西辽河灌区盐碱地春玉米的适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置3个灌溉量(W1,1800 m3·hm-2;W2,1440 m3·hm-2;W3,1080 m3·hm-2)、3个追施氮量(N1,390 kg·hm-2;N2,273 kg·hm-2;N3,156 kg·hm-2)和1个既不灌水也不追施氮肥的对照处理。分析不同水氮梯度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建立春玉米产量与灌溉量及追施氮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研究不同灌溉量和追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频数分析法得出西辽河灌区盐碱地春玉米适宜水氮用量。结果表明:在西辽河灌区盐碱地中,灌溉和追施氮肥对春玉米均有增产效应,水、氮交互作用为正效应,水分的作用大于施氮的作用;春玉米W3条件下灌溉水利用效率和N3条件下氮肥偏生产力高于其他处理。西辽河灌区盐碱地春玉米最高产量为9912 kg·hm-2,对应的灌溉量编码为0.80(实际用量1440 m3·hm-2),追施氮量编码为0.70(实际用量273 kg·hm-2)。通过模型寻优,得到西辽河灌区盐碱地种植春玉米的最佳水、氮配比方案为全生育期灌溉量为1271.7~1673.82 m3·hm-2、总追施氮量为224.95~342.34 kg·hm-2。优化方案的水、氮用量分别较当地灌溉量(1800 m3·hm-2)节水7%~29.4%,追施氮量(390 kg·hm-2)节肥12.2%~42.3%。优化范围包含了试验中春玉米最高产量的水、氮用量,产量与当地产量基本一致,符合当地灌溉及追施氮肥要求。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盐碱地 频数分析 水氮利用效率 水氮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水平对北方风沙区油莎豆生长、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不同施钾水平对北方风沙区油莎豆生长、生理生化、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将为油莎豆科学施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油莎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0(K0)、0.15(K1)、0.30(K2)和0.45 g·kg-1(K3)4个钾肥水平,对其生长、生理生化、块茎品质及产量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水平相比,施钾可以显著提高油莎豆株高、茎蘖数、单片叶面积、最大根长、根体积。在施钾量为0.15 g·kg-1(K1)时,乙酰辅酶A羧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同时促进了块茎淀粉、粗脂肪的积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9.03 mg·g-1、21.98%,但均与K2水平无显著差异。在施钾量为0.30 g·kg-1(K2)时,不饱和脂肪酸及总脂肪酸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53、20.07 g·100 g-1。总糖含量在施钾量为0.45 g·kg-1(K3)时达到最大值,为217.86 mg·g-1。油莎豆整株干重和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均有所增加,且在施钾0.45 g·kg-1(K3)水平下达到最大,但与K2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油莎豆品质、产量及养分利用率,认为施钾量为0.30 g·kg-1时,可促进北方风沙区油莎豆生长发育,提高其品质相关酶活性,促进品质形成,增加干物质积累及块茎产量。

关键词: 油莎豆 钾肥 盆栽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养殖规模化比例的增加使得畜禽粪污集中排放量几何倍增,畜禽粪污及时处理已成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焦点问题。在畜牧业快速发展下,传统堆沤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畜禽粪污处理需求,大规模畜禽粪污快速处理技术与装备应运而生。为了解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的应用前景并分析其不足之处,本研究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检索和梳理共获得2 663相关文献,并从固液分离装备、厌氧发酵装备、好氧堆肥装备和施肥装备4个方面论述了相关装备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固体粪便的处理以好氧堆肥为主,多以条垛式处理,机械化与环保性较差;2)液体粪污的处理以厌氧发酵还田为主,黑膜沼气池在我国养殖场应用较多,厌氧发酵资源化产品利用较差限制了反应器装备应用;3)施肥装备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多为传统撒肥机,精准施肥装备缺乏。此外,当前我国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设施落后、装备缺乏以及配套性差等问题,堆肥质量不佳、臭味重及高人工成本等成为粪便还田的关键限制。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升级改造养殖场堆肥设施、发展精准施肥机械等对策,认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备未来发展方向为实现国产设备替代进口、提高设备稳定性与运行效率以及向高端市场发展等。

关键词: 畜禽粪污 规模化养殖场 处理装备 现状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