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不同盐胁迫处理对高丹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对高丹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1个高丹草品种(系)作为供试材料,分别为新品系G-03、G-18、G-37、G-82、G-94、G-120、G-135、G-141以及SX19、超级糖王和大江,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100、200、300 mmol/L)对供试材料进行胁迫处理。结果显示,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株高、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叶绿素(CHL)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G-135的株高均高于其他品种(系),G-135在0、100、200 mmol/L下的单株鲜重高于其他品种(系),SX19在300 mmol/L盐胁迫条件下的单株鲜重高于其他品种(系);在不同盐胁迫处理下SX19的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P<0.05);各品种(系)高丹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CMP)不断增加。研究表明,高丹草SX19在幼苗生长期相较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8份高丹草新品系中的G-135耐盐能力较强,可能适宜在盐碱地种植。

关键词: 盐胁迫 高丹草 幼苗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灌水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灌水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明确光合特性指标与玉米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方法】以201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置315 m3/hm2(W1)、645 m3/hm2(W2)、945 m3/hm2(W3)、1 275 m3/hm2(W4)、1 605 m3/hm2(W5)及雨养处理(W0)共6个灌水量,研究灌水量对玉米光合特性指标与干物质积累量影响,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参数,探究不同灌水量下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指标及其与干物质积累的相关性。【结果】2019年,W3处理叶片SPAD值仅低于W4处理;2020年,W3处理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W4、W2、W1、W5、W0处理分别增加3.96%、5.12%、11.10%、12.64%、19.90%;2019、2020年,W3处理平均日净光合速率均最高;2019年,W3处理茎、叶、穗干质量位于第二位,2020年W3处理除穗干质量外其余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W4、W5处理叶片光合作用与W3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全生育期降水量>365 mm时,采用945 m3/hm2的灌水量能有效提高玉米抽雄—吐丝期的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产量。

关键词: 灌水量 玉米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曲线 干物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生产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盐酸克伦特罗(CLB)的理化特性与药用机理,并进一步具体分析了其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原因,剖析了动物产品及其代谢物中盐酸克伦特罗的各种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关键词: 动物产品 盐酸克伦特罗 残留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微生物菌肥对河套灌区盐碱地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碱化严重影响土壤养分利用与生产力提升,为阐明不同施氮量和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盐分、向日葵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和产量的影响,以河套灌区盐碱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微生物菌肥和施氮量两个因素,不施用微生物菌肥(A0),施用微生物菌肥[A1(7.5 t/hm2)];施氮量[0 kg/hm2(N0),210 kg/hm2(N1),420 kg/hm2(N2)]。结果表明:(1)低氮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低氮处理的土壤电导率较不施氮和高氮处理分别降低0.5~0.8和0.7~1.2 d S/m,而高氮显著提高土壤p H,高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的p H提高0.2~0.3;施用微生物菌肥土壤p H和电导率降低,与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相比,施用微生物菌肥显著降低了高氮处理的土壤电导率。(2)适量增施氮肥可显著增加向日葵产量,低氮较不施氮和高氮处理籽粒产量增加49.3%~72.6%和6.1%~8.9%,低氮配施微生物菌肥处理的籽粒产量最佳,为4695.0~4855.1kg/hm2。(3)施氮促进向日葵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达到一定施氮水平后,继续施用氮肥植株对氮素的吸收效果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施用微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不施氮处理的植株氮素含量,低氮配施微生物菌肥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4)低氮处理较高氮处理氮素损失减少175.7~177.7 kg/hm2,添加微生物菌肥进一步减少氮素损失19.9%~34.2%。综上所述,综合土壤脱盐和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表观平衡等因素,微生物菌肥配施210 kg/hm2施氮量是西北内陆盐碱化及相似区域农田的适宜施肥方式。

关键词: 盐碱地 施氮量 微生物菌肥 氮肥吸收利用效率 向日葵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小麦品系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选彩色小麦优异种质,以29份彩色小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育期、株高、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铁含量、锌含量和钙含量等农艺性状与营养品质指标,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的生育期平均为99.45 d,株高为99.45 cm,穗粒数为49.15,穗粒重为2.12 g,千粒重为42.10 g,蛋白质含量为15%,淀粉含量为65%,Fe含量为33.59 mg·kg-1,Zn含量为35.05 mg·kg-1,Ca含量为309.88 mg·kg-1。蛋白质、淀粉和锌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均为2.05。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30)。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参数降维至3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蛋白质含量,第二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株高,第三主成分的主效因子为千粒重、铁和钙含量。通过主成分因子的综合评分,评分较高的品系有20TS020-6、20TS116-1和20TSJ012。聚类分析表明,供试彩色小麦品系可划分为3大类群,第Ⅰ类群有9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较高;第Ⅱ类群有12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居中;第Ⅲ类群有8份品系,蛋白质含量、株高、千粒重、铁和钙含量较低。粒色对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效应,但紫粒小麦和蓝粒小麦的淀粉和钙含量较高。

关键词: 彩色小麦 品系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露地辣椒高密度集约化育苗技术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从辣椒种植条件、播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壮苗标准等系统地介绍了露地辣椒高密度集约化育苗技术,旨在为露地辣椒高密度育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露地 辣椒 高密度 集约化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不同弃耕地植物物种生态位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弃耕演替 优势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物种重要值 天然草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姜黄素是一类从姜科姜黄属草本植物根茎中提取的黄色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病原、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神经和组织保护等作用。作为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姜黄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姜黄素的化学结构、提取工艺、抗炎、抗氧化、抑菌、杀虫、抗真菌、延长冷冻精子保存期及调节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姜黄素在反刍动物生产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姜黄素 抗炎 抗氧化 反刍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核心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0份大麦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其13个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5.46%~40.91%之间,其中主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主穗粒重、单株主穗粒重、单株分蘖重,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说明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主穗粒重等因素决定的,故这些性状的改良对提高大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数信息包含在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5.93%,主要因子为总重、单株粒数、分蘖重、单株分蘖重,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和株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穗长、分蘖重、单株分蘖重、总重、单株粒重及千粒重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与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单株粒数相关性不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大麦种质资源在卡方距离3.5处可聚为三大类群,第Ⅰ类为高秆多粒高产组,第Ⅱ类为矮杆穗小低产组,第Ⅲ类为高秆大穗大粒高产组,反映了不同生态区大麦种质材料的品种特征.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日粮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模型的评估

中国畜牧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分析体外瘤胃发酵动力学的累积气体生成曲线,对比研究指数模型(Exponential)、冈珀茨模型(Gompertz)、逻辑模型(Logistic)、双池-逻辑模型(Dual-pool Logistic)的拟合效果及预测能力。配制3种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与中性洗涤纤维比例(NFC/NDF)(0.60、0.90、1.11)全混合日粮(TMR),以产气量观测值和预测值、均方误差(MSE)、确定系数(r2)、残差平均绝对偏差(RMAD)、平均百分比误差(MPE)以及相对效率(RE)等指标作为评判标准,筛选最佳TMR体外发酵产气量评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Dual-pool Logistic、Logistic、Gompertz、Exponential模型均可作为筛选不同NFC/NDF比例日粮的评估手段;Exponential模型和Dual-pool logistic模型的r2最高,MSE和MPE最低;Dual-pool Logistic模型的RMAD最低,RE最大。综合来看,Dual-pool Logistic模型的效率最高,拟合度最好,评估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最为有效。

关键词: 体外产气 NFC/NDF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