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葱属4个品种种子形态比较和种皮微结构观察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结构,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野生葱属植物种子形态和种子表面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4个品种种子属于瘦果,外形呈倒卵形,种皮黑色带有光泽;多根葱和细叶韭种子长度与山韭和野韭种子间差异显著,多根葱和山韭种子宽度与细叶韭和野韭种子间差异显著,千粒重和长宽比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酸蚀和完整种子种皮微结构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酸蚀种子表面出现不规则破损,比完整种子表面变得平整,纹饰清晰度下降,说明酸蚀处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种子解除休眠。对不同品种完整种子种皮微结构比较后发现,细叶韭和山韭种子种皮稍凸起,山韭种子种皮网脉较厚,间距较大;多根葱和野韭种子种皮网状结构较紧密。


影响绵羊肉质因素的研究进展
《饲料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羊肉作为人类膳食优质蛋白质来源,消费者对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肉品质包括肉色、风味、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其受营养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嫩度是感知肉类食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剪切力评价,主要受肌内脂肪含量和肌纤维状态的影响.风味也是影响消费者接受程度的因素,主要与肉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文章综述了影响绵羊肉嫩度和肉风味的营养因素(饲料种类、饲喂方式、饲料添加剂)与遗传因素(品种、年龄、基因),以期为生产优质羊肉绵羊的饲养管理及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农牧交错带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农业农村部内蒙古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肥(NF)、单施化肥(CF)和有机肥+化肥配施(CFM)这4个处理,于试验开展16 a后(2019年)的马铃薯成熟期分取各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测定,以期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究农田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揭示了施肥模式转变中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和作物产量提升的关键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CF和CFM处理均改善了土壤肥力,但后者效果明显优于前者,CFM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提高131.9%~174.7%、216.9%~283.3%和103.3%~109.3%,有机质和全氮也显著增加;CF处理仍保持了较高的土壤pH,而NF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微弱.②与CK相比,NF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CFM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菌的物种丰富度、Chao1指数和土壤真菌的Shannon指数,而CF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与CK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③0~10 cm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相似,CFM处理提高了土壤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病原菌群的相对丰度,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NF和CF处理则与之相反.④PLS-PM分析表明,随着施肥模式由CK→NF→CF→CFM的转变,影响微生物群落演替和产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因子也由土壤pH→土壤NPK含量→土壤pH、SOM和NPK含量的环境多因子调控转变.总体而言,长期施肥对农牧交错带旱地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有显著影响,作为最优施肥选择,CFM在提高土壤肥力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方面明显优于NF和CF处理.长期不施肥和不均衡施肥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明显提高,作物侵染土传病害的风险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养分平衡管理和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微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农牧交错带 土壤化学性质 微生物群落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PM)


不同放牧草地类型及畜种下羊肉脂肪酸指纹特征分析
《家畜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畜种与肉品质特征关联的评价方法,从内蒙古阿拉善盟 3 个旗县采集羊肉样品 132 份,对其脂肪酸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1)从不同生态类型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绵羊肉的沙漠类型与戈壁、山地类型可显著分离.沙漠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顺-10-十七碳烯酸(C17:1),丘陵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顺-9-十八碳烯酸(C18:1n9c)和二十烷酸(C20:0),戈壁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八酸(C18:0),山地类型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六烷酸(C16:0).(2)由不同畜种的 PCA 结果可知,白绒山羊与蒙古羊羊肉可见显著分离.阿拉善白绒山羊的特征脂肪酸有C18:1n9c和顺-9-十六碳烯酸(C16:1),蒙古羊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四烷酸(C14:0)和 C16:0.(3)不同部位的 PCA 结果得出,股二头肌与肋间脂肪部位羊肉样品可见显著分离.背最长肌的特征脂肪酸有顺-9-十六碳烯酸(C16:1)和顺-10-十七碳烯酸(C17:1),股二头肌的特征脂肪酸有 C18:1n9c 和α-亚麻酸(C18:3n3),肋间脂肪的特征脂肪酸有十四烷酸(C14:0)、十七烷酸(C17:0)和十八烷酸(C18:0).由此可见,脂肪酸指纹特征可为阿拉善羊肉真实性判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内蒙古区域试验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AMMI模型分析
《作物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客观评价参加内蒙古区域试验(区试)小麦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和适应性,探明适合其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6-2020年参加内蒙古区试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差异是引起内蒙古区试小麦品种(系)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基因型与环境存在互作效应。结合籽粒产量和稳定性参数(Dg)对品种(系)高产稳产性进行度量,筛选出农麦482、农麦300、赤麦8号和农麦016适宜内蒙古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系)。通过分析内蒙古区试小麦品种(系)与试点互作效应值发现,农麦482更适宜种植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地区,农麦300更适宜种植在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地区,赤麦8号更适宜种植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和赤峰市松山区,农麦016更适宜种植在通辽市钱家店镇地区。通过AMMI模型对内蒙古区试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分析表明,AMMI模型可以客观地评价内蒙古小麦区域试验中小麦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和适应性,为选择小麦优良品种及新品种适宜推广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RNA-Seq的向日葵脂肪酸合成基因筛选与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向日葵主要脂肪酸组分的生物合成分子机制,选用高油酸自交系J9、低油酸自交系P50为研究材料;进行错期播种同期采样试验,以液相色谱测定授粉后不同样品籽粒的脂肪酸组分与含量;利用RNA-Seq技术对不同样品测序,获得各样品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数据,以气象学数据、液相色谱数据、向日葵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1)高油酸向日葵材料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受温度影响小,而低油酸材料易受温度影响;(2)J9和P50的12个样本的高表达基因数在7 500个左右,而中、低表达基因数相当,是高表达基因的2倍,约15 000个;(3)品种特异性表达基因和品种间特异表达基因去除重复后,在J9和P50在-CK和S数据集得到15 885个,GO功能富集获得的与脂质代谢直接相关的403个DEGs映射到与的脂质代谢相关的KEGG代谢通路,累计29个DEGs直接参与了19条相关KEGG通路。


不同类型保水剂对旱作谷子水分利用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解决内蒙古黄土高原区干旱缺水导致的谷子出苗难、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低而不稳等一系列问题,以金苗K1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智动载体、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吸水性聚合物(SAP)、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5种保水剂,每种保水剂设置3个施用量处理,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CK),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谷子生育期内研究不同保水剂及用量对谷子出苗率、土壤蒸发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5种保水剂均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提高了谷子成熟期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智动载体和PAM施用量分别为37.5kg/hm~2和75kg/hm~2时,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对照分别减少25.31%和26.40%;谷子地上部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47%和19.92%;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20.54%、20.42%和25.0%、25.5%;经济效益均表现最高,减蒸增效作用均强于膨润土、华申农林保水剂和SAP。


燕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是响应胁迫的重要通路,该通路中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物的抗旱性。为挖掘燕麦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对燕麦幼苗进行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取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处理下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轻度干旱胁迫(PEG 10%)诱导624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变化(DEGs),重度干旱胁迫(PEG 20%)诱导13 063个。GO富集分析显示,重度干旱胁迫下,DEGs主要富集在对胁迫反应的调节;KEGG分析显示,轻度干旱胁迫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1个ARF和2个CRE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表达量较高,可能为燕麦在该通路中响应轻度干旱胁迫的基因;而重度干旱胁迫下,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富集169个DEGs,其中生长素和脱落酸信号转导过程DEGs较多,分别占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总DEGs的20.7%和15.9%;在8条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筛选出12个表达量较高的基因,可能为燕麦在该通路中响应重度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将为今后燕麦抗旱基因的克隆和验证提供依据。


内蒙古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内蒙古是我国辣椒重要产区,在规模化、机械化等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对内蒙古辣椒产业发展情况、种植分布特点、育苗和种植模式、生产效益、主要病虫害及机械化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了内蒙古辣椒产业现状;总结了内蒙古发展辣椒产业的优势;并从优良品种研发与推广,轻简化、机械化栽培,集约化育苗,产后加工与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内蒙古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保护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研发,加大加工辣椒新优品种推广力度;保护地鲜食辣椒逐步实现轻简化栽培,露地加工辣椒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支持集约化育苗企业发展,促进新优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加强辣椒流通设施建设,提升辣椒加工能力。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大麦萌发期耐碱种质评价
《种子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 mmol/L、30 mmol/L、60 mmol/L、90 mmol/L、120 mmol/L)碱胁迫对大麦萌发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的增加,所有萌发参数和生长参数均显著降低。熵权法-TOPSIS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大麦品种分为4个耐碱性类型,其中耐碱性品种2个(四川MS和垦啤麦8号)。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芽速率、活力指数、根长和根冠比等指标是耐碱性评价有效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