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抗条纹叶枯病优良食味晚粳稻新品种南粳46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南粳4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5 d左右,株高110 cm左右,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26 g。植株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ZA5、ZB21、ZD7、ZF1小种,感ZC15、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适宜在苏南地区种植。

关键词: 粳稻 优良食味 抗条纹叶枯病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雨花2号桃离体微繁殖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桃品种雨花2号春季嫩梢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筛选,以及腋芽诱导、腋芽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以建立该品种的快繁体系,并解决桃离体快繁过程中常见的玻璃化和黄化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为先以75.00%酒精浸润20 s,再用0.10%HgC l2+0.01%吐温对外植体表面消毒8min;LP+6-BA 0.80 mg/L+IBA 0.30 mg/L最利于腋芽萌发;LP+6-BA 1.50 mg/L+IBA 0.20 mg/L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上4周芽增殖倍数达3.5~4.0,且植株健壮;适宜生根培养基为MS+IAA 1.50 mg/L。同时,研究发现,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0.20 mg/L GA3可使黄化苗转绿,培养基中Ca2+浓度增加至0.729 mmol/L可以有效地抑制和消除玻璃化现象,培养基中使用6.50 g/L琼脂粉也可抑制玻璃化苗的产生。

关键词: 茎段 腋芽 玻璃化 黄化 微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酚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研究

农药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丁香酚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田间分离得到的7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丁香酚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丁香酚对B.cinerea03孢子和菌核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丁香酚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对丁香酚的敏感性不同,EC50值在29.97~83.62μg/mL之间;丁香酚可抑制灰葡萄孢产孢,但对孢子萌发无影响,可抑制其菌核的产生和萌发。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丁香酚能破坏灰葡萄孢菌丝细胞膜。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丁香酚处理前后菌丝培养液中K+浓度和OD260值变化,结果显示处理后K+浓度和OD260值均升高。综上所述,细胞膜可能是丁香酚对灰葡萄孢菌丝的作用位点。

关键词: 天然化合物 丁香酚 灰葡萄孢 作用机制 抗药性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Bs-916胞外抗菌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AKTA-epxlore层析系统,利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Phenyl sepharose 6 F.F.和羟基磷石灰石柱层析后,分离纯化获得枯草芽孢杆菌Bs-916抗菌蛋白质Bacisubin。该蛋白质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se)、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oleracea)、甘蓝黑斑病菌(A.brassicae)、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均有抑菌活性,尤其对Alternaria属的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毒力。枯草芽孢杆菌Bs-916胞外抗菌蛋白质的抑菌机制是造成病原菌菌丝营养吸收困难,致使菌丝顶端膨大,分支增加,胞壁加厚、断裂,从而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研究发现抗菌蛋白具有凝集素活性和核糖核酸酶活性,无蛋白酶活性和蛋白酶抑制活性。

关键词: 抗菌蛋白质 抑菌谱 生物功能 枯草芽孢杆菌Bs-916

甘蓝型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的QTL定位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PD、SSR和SRAP技术,对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系M083杂交组合的BC1F1群体进行检测,获得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应用WinQTLCart2.0对油菜主要脂肪酸组成进行QTL扫描,获得与棕榈酸含量相关的QTL5个,分别位于N3、N8、N10和N13连锁群,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qPA8-1和qPA13分别可解释棕榈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31%和14.47%。获得与硬脂酸含量相关的QTL3个,分别位于N1、N8和N16连锁群,其中效应值较大的主效QTLqST16可解释硬脂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2%。获得与油酸含量相关的QTL2个,位于N8和N13连锁群,均为主效QTL,其中qOL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可解释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1.73%,qOL13位于N13连锁群的m18e46~m20e25a区间,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7.14%。获得与亚油酸含量相关的QTL3个,其中主效QTLqLI8-1位于N8连锁群,可解释亚油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3.25%。获得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QTL3个,效应值均较小,属微效QTL。获得与廿碳烯酸含量相关的QTL4个,分别位于N8、N13和N15连锁群,其中主效QTLqEI8-1、qEI8-2和qEI13分别可解释廿碳烯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2.20%、10.22%和11.14%。获得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2个,位于N8和N13连锁群,均为主效QTL,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e37b~A0226Ba267区间,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16.74%;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e46区间,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的31.32%。在N8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1e27b附近及N13连锁群的分子标记m18e46附近存在多个主要脂肪酸的主效QTL,这些标记可用于油菜脂肪酸改良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油菜 脂肪酸组成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料设计在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配方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求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中各组分的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混料设计研究了发酵剂中5种菌种的不同组合对发酵奶风味成分的影响,建立各菌种在混合发酵剂中配比与发酵的主要代谢产物之间的回归模型,考查配方中各组分的互作效应。【结果】分析得出乳酸的最大预测值为8.16g·L-1;丁二酮的最大预测值为77.23mg·L-1;乙醇的最大预测值为4259mg·L-1;二氧化碳的最大预测值为2.12g·L-1。对满足所有期望的响应值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藏灵菇奶纯培养发酵剂的最优组合为乳酸乳球菌(27%)、明串珠菌(37%)、开菲尔乳杆菌(11%)、干酪乳杆菌(10%)、克鲁维酵母(15%)。【结论】混料设计和调优软件可用于混合发酵剂中多组分和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最优的发酵剂组合。

关键词: 混料设计 藏灵菇奶 纯培养发酵剂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源脱落酸(ABA)对辣椒苗耐冷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辣椒早丰1号和苏椒5号为材料,探讨了生物源脱落酸(ABA)提高辣椒苗耐冷性的作用。结果表明,ABA能有效提高辣椒苗的耐冷性。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经ABA处理能有效减缓辣椒苗叶片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和丙二醛(MDA)的积累,促进辣椒苗叶片中脯氨酸、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增加,并维持较高水平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关键词: 辣椒 微生物源脱落酸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amas 1869李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果树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Damas1869李腋芽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冬季水培芽及春季田间芽污染率、存活率的影响。采用3因素2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芽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IBA、NAA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春季田间芽相比以冬季水培芽灭菌效果较好,即以75%酒精浸洗10s,再用20%次氯酸钠浸洗8min,存活率为64.1%;最佳芽增殖培养基是MS+6-BA1.0mg/L+NAA0.5mg/l+20g/L蔗糖+5g/L琼脂粉,增殖系数最高可达7.1;适宜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IBA2.0mg/L+20g/L蔗糖+5g/L琼脂粉+0.05%活性炭,生根率为87.8%,平均生根数3.9。

关键词: Damas1869李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卷叶水稻的光分布模拟及适宜叶面卷曲度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叶面高度卷曲的水稻组合两优E32、中等卷曲组合两优培九和不卷曲组合汕优63为材料,引入叶面卷曲度因子,用有效叶面积指数代替传统的叶面积指数(LAI),模拟水稻冠层内的辐射传输,比较了不同叶面卷曲度因子材料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转化率和利用率,探讨了不同材料的最适叶面卷曲度及最佳群体密度。结果表明,有效叶面积指数比传统的叶面积指数能更准确地预测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两优E32叶片过度卷曲,有效叶面积指数偏小,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不高;而汕优63叶片平展且披散,下层叶片长期受光条件不良,光合能力弱,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也不高。相比之下,两优培九的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转换率分布较为合理,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率也较高,最适LAI为7.6,与常规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密度(LAI=7.9)接近。两优E32和汕优63的最适LAI分别为9.8和6.2,而常规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密度过小或过大,导致光合有效辐射利用率不高。利用孕穗期至齐穗期有效辐射利用率的实测值,通过输入不同的叶面卷曲度因子,得到两优E32、两优培九和汕优63的最佳叶面卷曲度因子分别为0.12、0.11和0.08,均非常接近两优培九的实际叶面卷曲度因子(0.11)。

关键词: 水稻 叶面卷曲度 叶面积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群体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与其相应保持系21B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共使用了380个随机引物,其中有213个引物在两系之间都得到了扩增产物,不育系21A与相应保持系21B基因组DNA用213个引物扩增后有6条主差异带,主要表现为条带数目、条带位置和条带强弱的差异。找到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A基因组DNA特异的RAPD片段CMS Y15500、CMS BE5850和CMS BG1900,并对这些特异片段的来源及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辣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组DNA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