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叶黄素酯和叶黄素抗氧化作用比较

中国食品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工艺制备叶黄素酯和叶黄素,通过体外还原能力试验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试验,测定并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还原能力试验中,叶黄素、叶黄素酯的还原能力远高于同浓度的VE,叶黄素的还原能力略高于叶黄素酯;在清除OH·和O2·-试验中,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清除能力略高于BHT和VE,叶黄素酯清除OH·的能力略强于叶黄素,50%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0.88、1.36mg/100mL;叶黄素酯和叶黄素清除O2·-的EC50值基本相同,50%清除浓度EC50分别为1.11、1.07mg/100mL。结论:叶黄素和叶黄素酯都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活性。叶黄素酯的光热稳定性强于叶黄素的。

关键词: 叶黄素酯 叶黄素 抗氧化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酸平衡和外源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和氮代谢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将360尾初重为17 g的异育银鲫随机分成4组,进行不同成分日粮的饲养效果试验。Ⅰ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Ⅱ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日粮;Ⅲ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2%的氨基酸平衡加酶日粮;Ⅳ组为蛋白质含量为35%的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结果表明:氨基酸平衡和添加外源酶的日粮,不仅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而且显著降低异育银鲫氮收支中的排泄氮比例,提高生长氮比例(P<0.05)。氨基酸不平衡日粮组的含氮排泄废物中,氨氮、亚硝基氮含量显著高于氨基酸平衡组(P<0.05)。饲料中蛋白源的营养平衡状况即饲料配比,不仅影响异育银鲫的饲养效果,而且还直接影响异育银鲫氮代谢,因此,提高饲料质量是从源头控制水产养殖污染的关键。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氨基酸平衡 外源酶 氮代谢 水产养殖 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法获得匍匐翦股颖转GO基因植株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匍匐翦股颖2个品种PentA-4和L-93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附加2,4-D 4.0 mg/L和KT 0.05mg/L的稍作修改的MS培养基为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琼脂条的用量为16 g/L时,50%以上的愈伤组织呈浅黄色或白色、干燥、颗粒状结构。颗粒状愈伤组织经过连续3次继代培养后,其绿苗分化率保持在60%以上。以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葡萄糖氧化酶(GO)基因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II)的重组质粒导入匍匐翦股颖。愈伤组织经农杆菌LBA4404/pBGO感染和共培养后,在附加G-418 60mg/L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上选择到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愈伤组织。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的绿苗在附加G-418 30mg/L的绿苗分化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获得了抗性再生植株。试管植株的叶片经淀粉-碘化钾显色反应,检测到转GO基因植株产生的过氧化氢。PCR分子检测结果证明,GO基因已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转GO基因植株抗水稻纹枯病。

关键词: 匍匐翦股颖 颗粒状愈伤组织 农杆菌介导 葡萄糖氧化酶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丹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条件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丹草幼穗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比较了抗生素羧苄青霉素、头孢霉素及筛选剂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绿芽分化和绿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0 mg/L的羧苄青霉素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可提高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500 mg/L的头孢霉素明显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对分化影响不大;愈伤组织生长期筛选剂卡那霉素浓度为75 mg/L时,愈伤组织的褐化率达到100%;愈伤组织分化期,卡那霉素浓度为10 mg/L时,绿芽能分化成幼苗,所有幼苗的心叶白化、生长速度与对照无差异。培养基中添加500 mg/L的羧苄青霉素、经农杆菌侵染和15 mg/L卡那霉素筛选获得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选择标记基因已整合到部分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

关键词: 苏丹草 胚性愈伤组织 农杆菌 NPTⅡ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枯草芽孢杆菌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和抗菌防病作用,能产生40多种具有不同结构的抗生素,许多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已成功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生防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拮抗性能、扩大其防治对象,现已成为生物防治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从导入外源拮抗基因、提高抗生素表达量、基因突变重组合成新型抗生素、扩大防治对象等方面,综述了最近基因工程改良生防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基因工程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9311HR-T显性高秆基因的初步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转入bar基因的籼稻半矮秆材料9311HR的BC3F2中发现了1株高秆突变体9311HR-T,其株高和秆长分别比野生型9311HR增加60.8%和71.5%,其高秆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以9311HR-T与02428杂交产生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将9311HR-T高秆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的SSR标记RM472和RM1387之间,距RM472和RM1387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6 cM和12.3 cM,该基因暂命名为DT1。

关键词: 籼稻 显性高秆突变体 DT1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华蓝藻酸解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华蓝藻打捞、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太湖水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及正试验方法,研究了蓝藻硫酸水解提取复合氨基酸液的工艺条件,以氨基酸态氮的水解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水解温度、时间、酸浓度、蓝藻固物含量等因素对水解氨基酸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硫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水解温度120℃,水解时间8 h,硫酸在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0%。同时对水解液进行检测后发现,溶液中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已不含藻毒素。

关键词: 蓝藻 硫酸水解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基因在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中的分布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次黄嘌呤核甘酸脱氢酶(IMP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34个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缺12型)国际标准株进行了IMPDH基因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17型、24型、32型、33型和34型外,其他29个血清型都为阳性,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8.3%~100.0%,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为94.7%~100.0%。为进一步研究IMPDH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链球菌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基因 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若干指标的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批量发酵工艺进行厌氧发酵,在35℃条件下比较蓝藻单独发酵,蓝藻与秸秆混合发酵2个处理的若干参数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处理的产气量与pH值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发酵一段时间内,产气量与化学需氧量(COD)有显著差异,且产气量与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从产气量、pH值、VFA含量、碱度、COD消减率等指标的变化来看,以蓝藻与水稻秸秆混合作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蓝藻进行厌氧发酵。

关键词: 蓝藻 厌氧发酵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息技术应用于畜牧生产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的管理、遗传评估、疾病诊断、日粮调配、疾病辅助诊断以及畜产品安全监控等诸多环节中,在技术方法上涉及数学、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等多领域。作者根据近年来信息技术在畜牧科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对信息技术与畜牧生产结合领域、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畜牧生产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