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耐盐基因及小麦耐盐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已有许多与植物耐盐有关的基因被克隆并用于转基因研究中.文章简要论述了植物在盐胁迫下诱导表达的基因及耐盐基因在小麦耐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巴彦淖尔市麦后复种早熟型玉米育苗移栽及直播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小麦收获后尚有近90D时间的土地闲置情况,进行早熟玉米复种尝试.麦收后复种采取育苗移栽与直播两种措施.复种玉米品种均选择早熟型玉米品种:冀承单3号、冀植9831、内早9号.结果表明:冀承单3号成熟程度最好,达到85%,如追求籽实产量,复种玉米应首选育苗移栽冀承单3号或更早熟的品种.不论育苗移栽还是直播,每推迟4D和3D,产草量、籽实产量均显著下降,产草量平均分别降低509.5 KG/667M2和218 KG/667M2,籽实产量平均分别降低53.4 KG/667M2和58.4 KG/667M2.采用育苗移栽措施可大大提高产值,如种植晚熟小麦品种采取直播措施.利润也可保持在200元以上.


呼和浩特市郊区小麦茬复种蔬菜两熟制种植模式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于200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初步研究了麦茬复栽蔬菜的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麦后复种的综合经济效益要高于单种小麦或者蔬菜,而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和蔬菜种类是决定经济效益高低的关键.


巴彦淖尔市单种小麦复种多种优质牧草试验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内蒙古杭锦后旗通过对两个大面积种植的优质小麦15-1106与永良4号麦后复种玉米、莜麦、饲用甜菜、谷子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此技术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小麦杂种优势群研究Ⅵ-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交配合力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种间杂交,分析了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各性状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斯卑尔脱小麦种间存在较强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性状不同亲本或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有明显差异,同一性状不同组合或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双亲一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及F1性状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双亲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或产量构成因素各性状一般配合力互有高低,而且能互补,产生强优势组合的概率较高.杂种优势并非完全由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所决定,有些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较小,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吡唑解草酯对小麦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作用及其光谱特征
《植物保护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吡唑解草酯浇灌小麦,试验结果表明,50μmol/L吡唑解草酯处理抗6号小麦,可使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达到最大值108.18 pmol/mg蛋白质,为对照组的1.67倍;100μmol/L吡唑解草酯处理敏18号小麦,可使其细胞色素P450含量达到最大值80.97 pmol/mg蛋白质,为对照组的1.86倍。吡唑解草酯对两个小麦品种的细胞色素P450均有诱导作用,抗6号小麦更容易被诱导,这与两小麦品种的耐药性一致。室温(20±1)℃下扫描不同时间的细胞色素P450-CO结合光谱,结果表明,微粒体粗提液室温(20±1)℃保存200 min后,细胞色素P450完全转变为细胞色素P420。
关键词: 农药学 吡唑解草酯 细胞色素P450 细胞色素P420 诱导作用


洋葱幼蕾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洋葱幼蕾的离体培养试验,探讨了影响洋葱幼蕾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即激素浓度和配比、基因型、低温预处理、花蕾大小和移栽条件,基本掌握了影响洋葱幼蕾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关键技术,建立起一套高频率的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利用洋葱组织培养技术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