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棚型日光温室设计及光效应初探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棚型温室是针对目前北方高寒地区日光温室春夏秋主要生产季节光照条件差的问题而设计的。通过实验测试、分析及建造成本比较认为:大棚型温室的建造成本比土打墙日光温室稍高,而显著低于砖墙日光温室。大棚型温室内光照条件在5、6、7月份,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均优于日光温室,特别在温室的北部表现更为突出。良好的光照条件为温室高产、优质奠定了基础。


培养液中不同来源肽摄取规律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体外批次培养研究了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肽的摄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摄取量与摄取率均显著增加(P<0 01或P<0 05),而摄取速率却显著降低(P<0 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来源肽的摄取量显著增加(P<0 01或P<0 05),摄取速率显著提高(P<0 01或P<0 05),而摄取率却显著下降(P<0 05)。对于3种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3种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没有明显差异(P>0 05),而摄取速率却存在差异,其中瘤液肽的摄取速率显著高于大豆肽和玉米肽。培养中后期肽含量较高时,瘤胃液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显著高于大豆肽(P<0 05)和玉米肽(P<0 01);肽含量较低时,瘤胃液肽的摄取量和摄取率显著高于玉米肽(P<0 05),但与大豆肽差异不显著(P>0 05)。结果表明,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摄取规律也有异。


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36、72、144、216、324和450mg·L-16个水平的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液肽在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降解量均显著增加(P<0 01或P<0 05),而降解速率却显著降低(P<0 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肽的降解量显著增加(P<0 01或P<0 05),降解速率显著提高(P<0 01或P<0 05),而降解率却显著下降(P<0 05)。对于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瘤胃液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显著高于玉米肽,培养后期几种来源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降解规律也有差异。


利用RAPD标记研究燕麦属不同种的遗传差异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8个燕麦种共21份材料的遗传差异及类群划分进行了研究。22个多态性引物在21个基因型间共扩增出114条带,其中97条带具有多态性,占85.1%。用这些条带计算了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发现各种间的遗传距离(0.053~0.510)普遍大于不同种内的遗传距离(0.022~0.087)。聚类结果显示,21份材料可划归为5大类群8个亚群,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用RAPD标记对燕麦进行遗传关系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农牧交错带(武川县)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的退化 ,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应退化。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研究表明 :194 9— 1995年间 ,粮食单产与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 730kg·hm-2 和 0 0 8%的较低水平 ,天然牧草产量及其光能利用率则不断下降 ,分别由 82 5kg·hm-2 和 0 0 5 %下降到 375kg·hm-2 和 0 0 2 % ,农田养分输出大于输入 ,生态系统趋于退化。 1996年后这种状况有所缓解 ,粮食产量、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转向上升 ,农田养分输入转向大于输出 ,农田生态系统开始得到恢复 ,但天然牧草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