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奈曼旗白音昌乡生态经济优化模式设计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奈曼旗白音昌乡是一个农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文章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奈曼旗白音昌乡的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 优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泰国树薯淀粉葡萄糖浆品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新设置的水解条件及使用不同用量的酶、不同浓度的淀粉,进行了树薯淀粉水解葡萄糖浆的品质和提取方法的研究。证明树薯淀粉葡萄糖浆品质良好,并提出了不同于工业上采用的、更为简便的树薯淀粉葡萄糖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树薯 淀粉 葡萄糖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内源性类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gp85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病毒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探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virussubgroupJ,ALV J)的亚群特性,利用ALV Jgp85基因两侧的序列片段为引物,从正常SPF蛋鸡、商品肉鸡和DF1细胞基因组中完整地扩增了内源性类ALV Jgp85基因。肉鸡和DF1细胞内源性类ALV Jgp85基因同源性达99 9%;SPF蛋鸡内源性类ALV Jgp85基因与肉鸡和DF1细胞的内源性类ALV Jgp85基因之间同源性达95 6%、95 3%。三种不同来源的内源性类ALV Jgp85基因DNA与IMC10200株ALV J的gp85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1 8%、94 1%、94 0%;与ALV J原型株HPRS 103gp85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5 6%、98 3%、99 9%。内源性类ALV Jgp85序列与外源性ALV Jgp85基因具有相似或一致的ORF和Jameson Worlf抗原表位优势。

关键词: 内源性反录病毒 内源性类ALVJgp85基因 DNA克隆及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乙烯利对黄瓜雌性化的效应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种子期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结果表明:在黄瓜的种子期用4000 ̄9000mg/L的乙烯利处理能降低黄瓜第一雌花节位、增加雌花数、减少雄花数、增加雌雄花比值,提高早期产量。浸种处理12h者,浓度以8000mg/L促雌效果最佳,其第一雌花节位比ck降低了1.45个节位,1 ̄30节内对1 ̄15节位雌性化作用效果明显,此节位段雌花数分别比ck增加了47.02%,48.13%,59.48%,且1 ̄30节单株总雌花数比ck增加了48.32%。浸种处理16h者,浓度以7000mg/L促雌效果为佳,其第一雌花节位比ck降低了1.38个节位,1 ̄30节内对1 ̄20节位雌性化作用效果最明显,此节位段雌花数分别比ck增加了41.24%,32.16%,40.26%,26.07%,且1 ̄30节单株总雌花数比ck增加32.83%。1 ̄30节单株总雄花数呈现递减趋势,7000mg/L处理12h的、8000mg/L处理16h的雄花数减少最少,分别比ck降低了29.77%,24.82%。两个处理时间以12h作用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 乙烯利 黄瓜 种子期 雌性化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笋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野生蔬菜———地笋生育规律及产品(根状茎)的营养成分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地笋根状茎萌发的最低10 cm地温为3.5℃;出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3.5~11.0℃;幼苗期的最适10 cm地温范围为11.0~26.2℃;根据植株生长动态,可将其生育时期划分为出苗期(24 d)、幼苗期(40 d)、成株期(或为植株快速生长期)(50 d)、根状茎膨大期(50 d)和植株衰老期(30 d);系统观测了地笋植株的植物学性状;测定了地笋根状茎的营养成分含量;用其直立茎和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均为100%。

关键词: 野生蔬菜 地笋 生育规律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2种菜蝽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内蒙古新疆菜蝽(Eurydema maracandicumOshanin)、巴楚菜蝽(EurydemawilkinsiDistant)2个种以及同种内不同种群、不同性别、个体间EST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菜蝽的EST同工酶谱中均有各自的特征酶带。聚类图显示,2种菜蝽同种内不同种群、不同个体、性别间存在差异,且性别差异大于个体差异,但小于种间差异。

关键词: 菜蝽 不同种群 不同个体 EST同工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MODIS-NDVI对草原植被变化监测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

草地学报 2005 CSCD

摘要: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MODIS,进行草原植被专题信息的提取,同时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分析2002、2003年5月30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根据其分级图,对天然草原植被长势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对引起草原植被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特别是由于禁牧、休牧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 草原学 归一化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遥感 禁牧 休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000mg/L,5000mg/L,6000mg/L,7000mg/L,8000mg/L和9000mg/L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种子期进行雌性化处理(浸泡),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黄瓜叶片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子叶期各处理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分别比对照低了16.989%、16.487%、14.52%、21.685%、30.828%和28.674%,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第一真叶至第三真叶期各处理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仍低于对照,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在子叶期至第三叶期,经过8000mg/L处理后的黄瓜叶片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与其他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关键词: 乙烯利 种子期处理 黄瓜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发生风蚀危害的潜在气候条件;(2)土壤不合理的翻耕是造成农田风蚀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行保护性的留茬免耕措施,可以有效抑制农田土壤风蚀。(3)不同作物种植条件下,条播作物农田风蚀量小于穴播作物。为了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对作物进行高留茬处理和通过各种措施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达到最大的防风蚀作用。(4)农事操作增大了土壤风蚀的潜在危险。

关键词: 农田风蚀 种植模式 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牧交错带粮草带状间作防风蚀保土效应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中部,年降水量平均只有280 ̄350mm。由于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已相当严重,因此应控制耕作,鼓励农民种草,耕作种植模式应以粮草带状间作为主。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比对照裸地平均降低近地面5cm风速31.6%,风蚀量平均降低79.4%;减缓地表风蚀粗化,>1mm的砾石为对照裸地的25%;生物量达3773kg/hm2,是天然草场的5.7倍。同时具有轮作培肥土壤的的作用,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防风蚀方法。

关键词: 阴山北麓 农牧交错带 粮草间作 风蚀 耕作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