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华南籼稻品种(系)稻米食味性状对施氮量的响应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水稻品种(系)食味相关性状对氮肥水平和种植季节的反应特性,鉴定出不同的响应类型,并筛选出响应相对不敏感的优质食味品种(系),为优质稻新品种培育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华南优质、高产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共17份)为供试材料,在广州早、晚两季种植,分别实施4个施氮量水平(0、90、135和180 kg/hm~2)处理,观测其蒸煮食味品质的响应。【结果】1)除碱消值响应较小外,直链淀粉含量(AC)、蛋白质含量(PC)和食味值(TV)对施氮量均有明显的响应:PC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TV则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AC、PC和TV在晚季以及胶稠度(GC)在早、晚两季存在施氮水平×品种(系)的互作效应。说明晚季施氮水平对GC、AC、PC和TV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2)晚季以N0(不施氮肥)处理的米饭TV最优,早季则一般以N1(90 kg/hm~2)处理的米饭TV最优。说明早季应适当施用少量氮肥,而晚季则尽量不施氮肥可能更有利于米饭食味的提高。3)不同优质稻品种(系)米饭食味对施氮水平的敏感度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4)杂交稻F1代的GC、AC、PC和TV多数居于其相应父母本之间,但其TV一般偏向高值亲本,表现出部分显性或超显性。【结论】要培育食味优良的常规稻和优质杂交稻,必须利用中低PC、中高TV的材料作亲本。在优质稻米生产中,选用米饭食味好,且对氮肥中低度敏感的优质稻品种,并根据生产季节不同配套相应的施肥技术方案,是高食味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方法制备的龟甲胶的理化与结构特性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石金钱龟龟甲为原料,采用冷凝回流法(RTSG)、高温高压法(HTSG)、酶法联合高温高压(ETSG)处理三种不同方法制备龟甲胶,对所得龟甲胶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凝胶强度、流变学特性、红外光谱、微观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TSG、HTSG和ETSG的得率分别为8.69%、12.28%和12.80%,蛋白含量分别为59.53%、74.45%和77.57%;RTSG的凝胶特性最好(93.29 g);RTSG、HTSG、ETSG的凝胶点分别为5.56、4.76、5.47℃,融化点分别为14.86、14.33、14.71℃,提取温度高,胶原亚基组分被分解,亚氨基酸含量低,对流变性能产生影响;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提取的龟甲胶具有相似的氨基酸组成;FT-IR光谱显示不同方法提取的龟甲胶在酰胺区都具有胶原蛋白的特征振动模式,具有微小的差异;扫描电镜显示RTSG、HTSG、ETSG都表现为多孔网络状结构,RTSG有更小和更少的空隙,有更好的凝胶网络.由此可见,不同提取方法通过改变龟甲胶的蛋白含量及氨基酸的多少影响龟甲胶的内部结构,进而影响龟甲胶的凝胶强度、流变学特性等理化性质,该研究旨在为龟甲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香占2号在粤北作低桩机收再生稻的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 2023
摘要:美香占2号是目前广东省种植面积最大的高端丝苗米品种,具有米质优、再生能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本文总结了该品种2018—2021年在粤北作低桩机收再生稻的种植表现。美香占2号再生季生育期84~89 d,早季收割至再生季齐穗期有效积温893℃~1 092℃,再生季产量为293.5~343.0 kg/667 m~2,为早季产量的69.1%~74.6%。2021年,“早稻-再生稻”模式下两季总成本投入1 974.5元/667 m~2,经济效益为824.3元/667 m~2。与一季稻相比,再生稻模式增产328.0 kg/667 m~2,经济效益增加740.3元/667 m~2;与双季稻相比,再生稻模式两季总产降低57.0 kg/667 m~2,节省成本582.5元/667 m~2,经济效益增加377.3元/667 m~2。本文还总结了美香占2号作低桩机收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以期为华南地区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橘×枳杂交子代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集双亲优异性状的优良砧木,以柑橘主要砧木红橘(♀)×枳(♂)杂交F_1代94个单株为试材,连续2 a对其落叶期及花期进行观测,并对结果率较高的37个单株的果实品质、种子单多胚性及萌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4个单株物候期与双亲相近,但单株间落叶期差异明显;子代群体果形更偏向于父本遗传,主要以卵圆形为主;子代群体平均单果质量为58.63 g,平均单果种子数为14粒,平均千粒重为153.73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在10.7%~16.5%,与母本无显著性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在2.00%~5.56%,显著高于母本;果皮色泽主要有红色(偏向母本)和黄色(偏向父本)2种,子代群体中β-隐黄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双亲,紫黄质、叶黄质和玉米黄质的含量介于双亲之间,而β-胡萝卜素在亲本和杂交后代果皮中含量则较低,其中紫黄质、叶黄质和β-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呈现连续变化,具有数量性状特征;群体子代种子单胚与多胚类型接近1∶3,符合单基因控制模型。结果表明,子代单株3号、6号及24号兼具多胚、单果种子数多及萌发率高等特性,可作为候选优异砧木资源做进一步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孢杆菌GDND-2对烟草镰孢根腐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尖孢镰孢(Fusariumoxysporum)引起的烟草根腐病在世界烟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烟草产量和质量,化学农药无法有效防治病害,利用生防菌防治该病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nzensis)GDND-2对尖孢镰孢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含10%和20%GDND-2发酵滤液的PDA培养基,涂在玻片上,接种尖孢镰孢分生孢子,观察滤液对尖孢镰孢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色素产生的影响,应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GDND-2发酵滤液延迟孢子萌发2h以上,造成芽管膨大畸形,促使菌丝提早分枝,抑制菌丝延伸,使菌丝产生畸形球状结构,10%和20%发酵滤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3.41%和61.58%。滤液延迟病菌产孢,显著抑制产孢量,影响孢子形态,刺激病菌产生色素。10%和20%发酵滤液延迟产孢20h和28h,对产孢量的抑制率为52.11%和78.85%,滤液促使病菌形成小型分生孢子。观察尖孢镰孢的超微结构,部分菌丝膨大、畸形,细胞壁变薄,细胞膜消失,细胞质渗出,胞内呈空腔结构;部分菌丝严重皱缩、扭曲、变细,严重时出现穿孔现象;部分菌丝细胞严重囊泡化,细胞器分布不均匀;部分细胞脂质体数量明显增加。【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GDND-2发酵滤液能抑制尖孢镰孢的整个生产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GDND-2 烟草镰孢根腐病菌 生长发育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荔枝新害虫-荔枝遮颜蛾,中国遮颜蛾科新纪录种(鳞翅目:麦蛾总科)
《环境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发现一种危害荔枝树皮及韧皮部的新害虫——荔枝遮颜蛾Lateantenna inana,是中国遮颜蛾科的新纪录种.本文详细描述了荔枝遮颜蛾形态特征和危害特征,介绍了其分布情况、寄主以及发生规律.同时,扩增了该虫的COI条形码序列,并基于该序列构建了荔枝遮颜蛾及其近源种共9种20个样本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荔枝遮颜蛾种内最大遗传距离为0.012,分化程度不明显,但中国与日本的种群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木瓜WRKY转录因子CpWRKY11的克隆和表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番木瓜炭疽菌诱导的WRKY转录因子CpWRKY11,研究其在生物胁迫、外源激素处理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特征,为CpWRKY11基因在后续番木瓜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自主选育的炭疽病抗性品种中克隆WRKY转录因子CpWRKY11,采用SMART、ExPaSy、NetPhos和DNAMAN软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MEGA-X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和分析;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CpWRKY11-GFP,通过转化水稻原生质体,确定CpWRKY11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酵母单杂交试验验证CpWRKY11是否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CpWRKY11在番木瓜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和果实)及生物胁迫(短孢炭疽菌和番木瓜畸形花叶病毒侵染)、外源激素(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乙烯利(ETH))和非生物胁迫(高盐、干旱和机械损伤)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Cp WRKY11基因编码序列全长1 719 bp,编码572个氨基酸;CpWRKY11含有60个磷酸化位点,理论分子量为62.31 ku,理论等电点为6.75,不稳定指数为51.17,亲水性为-0.792,是一个亲水不稳定蛋白.CpWRKY11有2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同源氨基酸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pWRKY11与拟南芥AtWRKY20的同源性最高,属于WRKY家族I类.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pWRKY11只定位在细胞核上.酵母转录激活验证试验结果显示,CpWRKY11蛋白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CpWRKY11在番木瓜中为组成型表达,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根、果实和花,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CpWRKY11受短孢炭疽菌和PLDMV的诱导上调表达,在短抱炭疽菌诱导48 h内持续上调,与0 h对照相比其表达量均显著上调,且在反应后期(24和48 h)表达量更高.在PLDMV处理条件下,除接种第3天外,CpWRKY11也均呈现出明显的上调趋势.外源激素处理结果显示,CpWRKY11受SA、ETH和MeJA的诱导上调表达,尤其是在Me-JA处理下,CpWRKY11被强烈诱导而显著上调表达,处理48 h内的表达量较对照上调1.9倍以上.CpWRKY11受机械损伤的强烈诱导,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CpWRKY11是调控番木瓜逆境胁迫响应,尤其是病原菌侵染及机械损伤响应的重要因子.CpWRKY11可能主要通过JA信号途径参与病原菌应答反应,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重要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新品种白莳药16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白莳药16是由浙江省台州市传统山药产区的特色品种白莳药变异株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山药新品种。生育期180d(天)左右,分枝数3~8个;叶片卵形,革质;单株结薯1~2个,无零余子;块茎圆柱形,平均长32.9 cm,直径11.3cm,表皮棕黄色,肉淡黄色,单株块茎质量1.6 kg左右;淀粉含量142 g·kg-1,可溶性糖含量38 g·kg-1,块茎蒸煮口感细腻带糯、有甜味,食味较好;田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白莳药,平均产量2 300 kg·(667 m2)-1左右,适宜在浙江省台州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生化指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FSBM)替代鱼粉(FM)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7.75±0.05)g的鲈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鱼粉用量50%)中0、10%、20%、30%、40%、50%的鱼粉配制6组等氮(49.87%)等能(18.31MJ/kg)的实验饲料,分别记为G0、G10、G20、G30、G40和G50,养殖实验期为58 d.结果表明:各替代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肝体比(HSI)降低,腹脂率(IPF)升高,G40-G50组肝体比显著低于G0组(P<0.05),G50组腹脂率和肠体比(I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替代水平超过20%时,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G0组(P<0.05);当替代水平超过(含)40%时,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GOT)显著低于G0组(P<0.05).与G0比较,G50组Chao1、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显著升高(P<0.05),菌群丰度组成显著影响糖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代谢等通路,肠道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和拟杆菌属拟杆菌(Bacteroides)相对丰度与生长性能显著相关.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为50%等氮等能饲料中,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发酵豆粕可以替代基础饲料中50%的鱼粉(发酵豆粕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量为33.26%),且肠体比和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
关键词: 发酵豆粕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 肠道微生物 大口黑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年份老香黄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开展了不同贮藏年份对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等研究,为老香黄的品质形成及年份鉴定提供理论支撑.选取5个不同贮藏年份(1年、2年、4年、6年、8年)的老香黄,采用HPLC探究不同年份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采用DPPH法、ABTS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进行体外抗氧化性评价,采用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相比贮藏1年,贮藏8年的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345.28%、68.35%;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分别提高了75.19%、58.97%和148.39%.黄酮类化合物中,绿原酸、阿魏酸、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年份的增加与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性呈正相关.挥发性物质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老香黄中的柠檬烯等萜烯类物质和1-甲基-4-(1-甲基乙基)-苯等芳香烃类物质的含量下降,而乙醇、α-萜品醇等醇类物质增加,气味随之变香醇.综上所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老香黄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气味逐渐变香醇,可为老香黄"陈久者良"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