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梅州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摘要:梅州历来是广东省的茶叶主产区,其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就曾盛产梅县清凉山茶等九大地方历史名茶,其品质独特鲜明.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从全方位发力,多措并举推动了梅州茶产业发展.截至2022年年底,梅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21967 hm2(约占广东全省的22.1%),总产量27700 t(占全省的17.3%).概述了梅州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及"十三五"以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梅州茶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5~10 a的发展趋势,并从"品种、品质、品类、品位、品牌"方面提出了支撑梅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梅州 茶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水提物对鳜生长、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和肝脏肠道健康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桑叶水提物(MLWE)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脂质代谢、抗氧化性能、肝脏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经过驯化后的鳜(42.35±0.07) g 5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在基础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2%和0.5%的MLWE,实验周期为7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0.5%的MLWE不影响鳜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成活率、脏体指数、肝体指数、肠体指数和肥满度(P>0.05); 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1%的MLWE能够显著降低鳜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P<0.05),添加0.2%的MLWE能够显著降低鳜血清中T-CHO、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P<0.05),添加0.5%的MLWE能够显著降低鳜血清中LDL-C和HDL-C的含量(P<0.05); 3)与对照组相比,在饲料中添加0.1%和0.2%的MLWE能够显著提高鳜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0.05),添加0.5%的MLWE能够显著提高鳜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和T-SOD的活性(P<0.05); 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MLWE后,鳜肠道褶皱增多,绒毛数量增加,当MLWE添加浓度为0.5%时,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0.1%~0.5%的MLWE都能够改善肝细胞空泡化现象。综上所述,在鳜配合饲料中添加0.1%~0.5%的MLWE不影响鳜的生长性能,但添加适量的MLWE能够提高鳜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鳜脂质代谢、肝脏和肠道健康,鳜配合饲料中MLWE的最适添加量为0.5%。

关键词: 桑叶水提物 生长性能 脂质代谢 抗氧化能力 组织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氧氟草醚对桂味荔枝冬梢控杀效果及内源激素影响的研究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二苯醚类除草剂乙氧氟草醚在抑制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冬梢生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杀梢机理,以水处理为对照,设计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浓度乙氧氟草醚对桂味荔枝冬梢的抑制效果。并利用植物组织切片、台盼蓝染色、转录组学、串联质谱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等方法对试验材料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比较处理时间和控杀效果,80μmol·L-1乙氧氟草醚是桂味荔枝控冬梢的最佳浓度。乙氧氟草醚对荔枝冬梢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无伤口的成熟叶片没有明显的伤害性。冬梢(20 h水处理对照和80μmol·L-1乙氧氟草醚处理)的比较转录组学结果显示,显著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信号转导、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等代谢通路。与对照相比,乙氧氟草醚诱导冬梢中茉莉酸类、水杨酸类和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升高;乙烯信号途径6个关键基因、茉莉酸途径6个关键基因和水杨酸途径3个关键基因共15个基因在冬梢(水处理对照和乙氧氟草醚处理)中的相对表达量在处理10 h时变化不显著,在处理20 h时较10 h激增。本研究为二苯醚类除草剂控制荔枝冬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通过调节胁迫相关内源激素含量及代谢通路继而诱导荔枝冬梢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桂味荔枝 乙氧氟草醚 控冬梢 内源激素 激素信号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菜籽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6头体重为(60±2)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按性别随机分配至3个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公母各占1/2)。其中,对照组和低蛋白质组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4.03%和11.79%;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饲粮以发酵菜籽粕替代50%的豆粕,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1.81%。试验猪体重达到110 kg时结束饲养试验并对所有猪实施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肌肉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3)与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宰后24、48 h的背最长肌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其他肉色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趋于提高背最长肌风味(P=0.075);与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饲粮显著降低了肉汤浑浊度(P<0.05)。5)与对照组、低蛋白质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饲粮极显著提高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P<0.01)。各试验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各试验组间总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低蛋白质-发酵菜籽粕组油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亚油酸、二十烷二烯酸含量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饲粮的基础上使用发酵菜籽粕部分替代豆粕,对60~110 kg阶段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性状无负面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猪肉的肌苷酸含量和感官评分,并具有改善猪肉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关键词: 育肥猪 低蛋白质饲粮 发酵菜籽粕 生长性能 胴体性状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橄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1份橄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绘制指纹图谱。从9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橄榄资源圃和潮州市果树所资源圃内101份资源进行分子标记,使用UPGMA聚类分析橄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从10对引物中挑选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核心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橄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0条ISSR引物对101份橄榄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3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5条,多态率为99.26%,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得到条带13.60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得到多态性条带13.50条,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知,101份橄榄种质资源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8~0.97,表明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时,可将101份橄榄种质资源分为5组,第1组包含种质48份,第2组包含种质45份,第3组包含种质5份,第4组包含种质2份,编号C74的大纳甜橄榄单独为第5组,说明该品种与其他样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利用筛选得来的6条核心引物组合成功构建了橄榄DNA指纹图谱,为供试的101份橄榄品种编写了一套唯一的指纹图谱编码。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101份橄榄种质的指纹图谱,为橄榄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创制新品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橄榄 ISSR分子标记 指纹图谱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花生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配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本单位共收集到110份广东地方花生种质资源。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花生资源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综合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18%~37.34%之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品质性状,其中单株荚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荚果数与主茎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4个表型性状归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1.074%,能够表征大部分表型变异。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5时将110份花生种质分成4个类群,分别具有高粗脂肪含量、高亚油酸含量、高产、高抗锈病和叶斑病等特性。本研究为新收集花生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花生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广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棱丝瓜新品种'全农1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农1号’是早中熟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新品种。从播种至始收,春季约53 d,秋季约46 d。第1坐瓜节位,春季16~18节,秋季17~21节。瓜长棒形,深绿色,有光泽,外皮无花斑,头尾匀称,外形美观,商品率高。平均瓜长40.1 cm,横径5.0 cm,单瓜质量380 g。田间表现耐热性好,抗枯萎病,适合华南地区春秋种植。

关键词: 丝瓜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病原肝肠孢虫核酸检测试剂盒效果测评

现代畜牧科技 2023

摘要:该研究选取汇科因、市场品牌A、市场品牌B 3种核酸提取试剂盒及其对应的PCR检测试剂盒,检测近几年盛行肆虐的水产病害——肝肠孢虫(EHP),综合评估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的核酸浓度、纯度、CV值,RT-PCR检测试剂盒的Ct值、波动范围等结果.结果显示,提取南美白对虾的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不同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的核酸浓度高低:汇科因>B>A;不同提取试剂盒获取的核酸样品经不同qPCR检测得到的EHP病原浓度高低:汇科因≥A>B;汇科因核酸提取试剂盒和qPCR检测试剂盒相对于A、B试剂盒的效果和稳定性均较佳.

关键词: 肝肠孢虫 核酸提取 qPCR核酸检测试剂盒 南美白对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氮肥吸收利用的关系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氮肥优化管理技术.采用田间试验对三控施肥法(TC)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P)处理下的水稻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氮素吸收利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等性状进行测定.TC早季和晚季总施氮量分别为150和180kgN/hm2,FP分别为180和210kgN/hm2.TC氮肥按照基肥40%、保蘖肥20%、穗肥30%、粒肥10%施用,FP氮肥按照基肥30%、回青肥20%、分蘖肥30%、长粗肥(移栽后18~20d施入)20%的比例施用.结果表明,2019和2020年TC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比FP提高25.9和15.2个百分点,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89.6%和74.4%,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0.8%和38.3%;TC处理的水稻孕穗期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均显著高于FP,孕穗期的根系活力2年分别比FP高41.6%和13.6%.2019年TC处理的水稻分蘖期根冠比显著高于FP.相关性分析显示,氮素吸收利用率与孕穗期根系活力呈显著正相关,氮素农学利用率与孕穗期根长、根干重呈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与孕穗期根系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水稻生育中期的根系发育及活力是三控施肥法氮利用效率提高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氮肥运筹 三控施肥技术 氮利用效率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星状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三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同时检测牛星状病毒(BAst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本研究针对BAstV基因组ORF1a基因、BVDV基因组多聚蛋白基因和IBRV基因组g B基因的保守区域各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优化,建立了BAstV、BVDV和IBRV三重荧光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试验,并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扩增BAstV、BVDV和IBRV的核酸,不能对多杀性巴氏杆菌(Pm)、B型牛鼻炎病毒(BRBV)、口蹄疫病毒(FMDV)等病原的核酸进行扩增,特异性较强;对BAstV、BVDV和IBRV的最低检测限(LOD)均为305copies/μL,敏感性较高;检测BAstV、BVDV和IBRV的组内、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3%,重复性较好。应用该方法检测100份临床样品,BAstV、BVDV、IBR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11%、6%。本研究建立的三重荧光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以快速鉴别检测BAstV、BVDV、IBRV等优点,可应用于临床BAstV、BVDV、IBRV感染的检测。

关键词: 牛星状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三重荧光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