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改性剂对聚乙烯醇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塑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可降解包装材料,但是,其熔点与分解温度接近,在受热熔融时发生分解。改性剂能降低聚乙烯醇的熔点,延缓分解,改善PVA的热塑加工性能,但是,影响了PVA薄膜的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了增塑剂、交联剂、稳定剂等改性助剂对PVA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三醇的添加,PVA薄膜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当丙三醇含量增加至40%时,断裂伸长率为293.84%;当醇解度为92时,薄膜的拉伸强度为30.54 MPa;添加硼砂能提升薄膜的拉伸强度,降低薄膜的断裂伸长率;当添加1份的氯化钙热稳定剂时,减少了PVA薄膜在加工过程中的热分解,对薄膜力学性能提升幅度较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7.89 MPa、250.3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中L型凝集素类受体激酶CaLecRKs鉴定及其对辣椒疫霉的响应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L型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RKs)广泛参与植物的先天免疫过程.目前未见在辣椒Capsicum annuum中全基因组鉴定LecRKs的报道.本研究对辣椒中的CaLecRK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在接种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条件下通过基因表达分析探究其对辣椒疫霉的响应情况,旨在挖掘参与辣椒抗疫病防御反应的CaLecRK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辣椒基因组中共鉴定出24个CaLecRK,以其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可将24个CaLecRK分为7个分支.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有4个CaLecRK基因(CaLecRK2.2、CaLecRK3.2、CaLecRK8.1和CaLecRK10.1)受辣椒疫霉诱导,和接菌后0 h相比,接菌处理后12 h或36 h基因表达差异显著,推测其在辣椒抗疫病防御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辣椒 L型凝集素类受体激酶 辣椒疫霉 基因表达 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株甘薯强致病力镰刀菌的室内药剂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爪哇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甘薯具有强致病力,为了筛选对2种病原菌防效较好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酶利、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中生菌素和四霉素对2株甘薯致病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对爪哇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和咪鲜胺,EC50分别为1.292、2.145 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16.652、28.641μg/mL,腐酶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爪哇镰刀菌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分别为440.540、637.120、680.765 μg/mL和22385.367 μg/mL;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咪鲜胺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0.03、0.131 μg/mL和0.177 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多菌灵,EC50分别为3.66、14.408 μg/mL.甲基硫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EC50分别为28.611、59.78 μg/mL,腐酶利抑制作用最差,EC50为379.426 μg/mL.四霉素和咪鲜胺对2种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种病原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尖孢镰刀菌对8种药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爪哇镰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南方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抗病和感病香蕉品种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探究香蕉抗枯萎病能力与香蕉根系微生物组的关联,为发掘利用香蕉枯萎病土著生防微生物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威廉斯B6和抗病品种中蕉9号为材料,在枯萎病发病初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发病严重期(孕蕾期)采集香蕉根系,采样前均调查香蕉发病情况;分别提取抗病和感病香蕉植株根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香蕉根系内生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通过Fastp和Flash软件对原始测序序列进行质控、拼接,利用RDP classifier和Silva数据库对序列进行比对、注释,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运用DPS 7.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随着香蕉的生长发育和枯萎病的越发严重,抗病品种中蕉9号在生长过程中相对感病品种威廉斯B6表现出极显著(P<0.01)的抗病能力。测序获得的2568个OTUs分属于32门89纲220目369科673属1139种。Alpha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中蕉9号根系细菌多样性高于感病品种威廉斯B6,但差异不显著(P>0.05)。2个品种根系细菌群落在发病初期和严重期的优势菌门无差异,但相对丰度随着香蕉的生长发生显著变化(P<0.05,下同)。在发病初期,感病和抗病香蕉植株根系细菌群落中主要优势菌属较单一;发病严重期细菌群落组成较丰富,其中抗病品种中有益微生物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分析发现短杆菌属只在抗病品种香蕉根系中特异富集。NMDS和PCoA分析表明,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细菌群落结构在发病初期大致相同,到发病严重期时2个品种间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内生细菌群落结构随着生长发育和发病进程而变化,优势菌门和菌属群落组成变化较大且差异显著,尤其是抗病品种中有益微生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感病与抗病香蕉植株根系微生物结构组成变化对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有较大影响,特异微生物的富集对香蕉抗枯萎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种母鸡产蛋、繁殖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 SIF)对产蛋期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繁殖器官发育、孵化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SIF在肉种母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用192只健康且体重和产蛋率接近的岭南黄羽肉种母鸡(快大型,21周龄),分为4个处理,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基础饲粮),第2~4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5、25 mg/kg SIF,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从25周龄开始至35周龄结束,共10周。试验期间,按重复记录每天采食量、产蛋数、产蛋重;34~35周龄时,每组选取50枚种蛋孵化,测定孵化性能;35周龄时,每个组随机选取24枚种蛋进行蛋品质测定,每个重复选取2只试验鸡进行采血和样品采集,测定繁殖器官发育和血浆生化指标。【结果】SIF对黄羽肉种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日蛋重及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不合格蛋率,其中25 mg/kg SIF组的不合格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提高蛋壳强度和蛋黄颜色,其中5和25 mg/kg SIF组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 mg/kg SIF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肉种母鸡腹脂率,其中SIF 25 mg/kg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SIF可以显著降低肉种母鸡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胆固醇(cholesterol, CHO)含量、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 GSH-Px)活性,其中25 mg/kg SIF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5和15 mg/kg SIF组的CH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5、15和25 mg/kg SIF组的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SIF能够提高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性能、改善种蛋品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黄羽肉种母鸡产蛋期SIF推荐添加剂量为25 mg/kg。
关键词: 黄羽肉种母鸡 大豆异黄酮 繁殖器官 蛋品质 孵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科技管理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总结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特征,构建包含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乡村治理和农民富足六大维度和2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年广东省各地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估,并甄别需要持续加强的关键领域。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得分为51.44分,距离2035年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其中人居环境得分最高,基础设施得分最低,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明显滞后;广州的总得分最高,珠三角地区平均得分最高但人居环境建设仍需加强,粤西地区平均得分最低,特别需要关注乡村治理和农民富足;各地市产业兴旺差异最大,得分最高与最低的城市间分差达到65.03分。最后从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农村民生投入、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6个方面提出推动广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化评估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花生仁饼型低粗蛋白质水平饲粮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氮利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基于玉米-花生仁饼型低粗蛋白质(CP)水平饲粮对1~2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氮利用率的影响.选取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鸡1920只(公母各占1/2),公、母鸡各按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4个组的饲粮CP水平分别为22.5%、21.5%、20.5%和19.5%.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饲粮不同水平CP和性别对21日龄肉鸡末重和1~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22.5%CP组和21.5%CP组ADG均显著高于20.5%CP组和19.5%CP组(P<0.05),饲粮CP水平对肉鸡ADG的影响具有显著线性效应(P<0.05).22.5%CP组公鸡ADG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CP水平组(P<0.05),21.5%CP组公鸡ADG也显著高于20.5%CP组和19.5%CP组(P<0.05);22.5%CP组和21.5%CP组母鸡ADG均显著高于19.5%CP组(P<0.05).2)饲粮不同水平CP对肉鸡料重比(F/G)有显著影响(P<0.05)且具有显著的线性效应(P<0.05);22.5%CP组F/G最低,显著低于其他3个水平CP组(P<0.05);21.5%CP组F/G显著低于19.5%CP组(P<0.05).3)饲粮不同水平CP均对肉鸡氮利用率有显著影响(P<0.05).21.5%CP组肉鸡氮利用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水平CP组(P<0.05),19.5%CP组氮利用率也显著高于20.5%CP组(P<0.05).由此可见,以玉米-花生仁饼为基础饲粮,低CP水平饲粮中尽管补充添加了晶体氨基酸,但是还是会影响公鸡生长.1~21日龄快速型岭南黄羽肉鸡母鸡饲粮CP水平可以降低1~2个百分点.建议将公、母鸡分开饲养,以实现对其营养的精准调控,提高氮利用率,降低氮排放.
关键词: 黄羽肉鸡 低粗蛋白质水平饲粮 生长性能 氮利用率 花生仁饼 非常规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橄榄油基二酰甘油油酸酯基油凝胶的物理性质及其在饼干中的应用
《中国油脂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基于双甘油酯(DAG)的油凝胶作为饼干馅料中起酥油替代品,使用橄榄油基二酰甘油油酸酯(O-DAGO)为基料油,5%的小烛树蜡(CLW)和0~35%的橄榄油基二酰甘油硬脂酸酯(O-DAGS)组合为凝胶剂制备O-DAGO基油凝胶。研究了O-DAGO基油凝胶脂肪酸组成、微观结构、固体脂肪含量、硬度及热力学性能,并将其用作饼干的油脂基质,研究了O-DAGO基油凝胶对饼干基本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O-DAGO基油凝胶的饱和脂肪酸含量(≤23.50%)低于起酥油(52.07%),O-DAGO基油凝胶主要含有油酸(>63%);当O-DAGS含量增加时,O-DAGO基油凝胶的晶体数量增加,固体脂肪含量也逐渐升高;O-DAGS含量15%的O-DAGO基油凝胶硬度(73.19 g)与起酥油(75.42 g)接近,当O-DAGS含量为25%和35%时硬度则显著大于起酥油(p<0.05);随O-DAGS含量增加,油凝胶的熔融和结晶温度升高;O-DAGS含量不超过25%的油凝胶应用在饼干中显示出与起酥油饼干相似的硬度,更低的油脂迁移率。总的来说,O-DAGO基油凝胶应用于饼干中显示出较高的起酥油替代潜力。
关键词: 橄榄油基二酰甘油油酸酯 橄榄油基二酰甘油硬脂酸酯 小烛树蜡 油凝胶 物理性质 饼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理处理对黄粉虫蛋白理化及消化性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碱溶酸沉法提取黄粉虫蛋白(Tenebrio molitor Larvae Protein Isolates,TPI),探究了热处理和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对其理化、功能和体外消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TPI主要由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及二硫键稳定高级结构.热处理和微射流处理均可诱导TPI聚集体的形成,且这种聚集可能是以疏水性聚集为主.热处理TPI的溶解性略有降低,可能是由于热处理导致蛋白内部疏水基团暴露,削弱了TPI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高压微射流的机械作用增强了蛋白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显著提升了TPI的溶解性,且与处理压力呈正相关.中性条件下,50 MPa和100 MPa微射流处理TPI的溶解度由24.05%分别提升至50.08%和64.81%.热处理改善了TPI的乳化活性和泡沫性质,但降低了其乳化稳定性;微射流处理增强了TPI的泡沫稳定性,但对其乳化性能和起泡性均无显著影响.两种物理处理均提升了TPI的体外消化抗性,其中,90℃和120℃热处理TPI的氮释放量由39.53%分别降至35.58%和33.90%,微射流处理TPI在17 ku附近的亚基无法在体外消化过程中被完全水解.
关键词: 黄粉虫蛋白 热处理 高压微射流 理化性质 体外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病遗传资源与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disease,SRBSDVD)是依靠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传播介体,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侵染引起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该病害于 2001 年在我国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白背飞虱迁飞性强、种群数量大、传毒持久等特点,导致化学农药防虫治病效果并不理想,至今还未有可持续和绿色控制SRBSDVD的手段.根据病原病毒的爆发性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预计该病害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很有可能再次暴发流行.因此,当前生产上急需培育出能够抵御SRBSDVD的抗性水稻品种.本文综述了SRBSDVD的发病规律、抗病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估、抗病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QTL)的精确定位,以及这些抗性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沉默(RNAi)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加快SRBSDVD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为今后有效控制SRBSDVD提供基础.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白背飞虱 水稻病毒病害 抗性基因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