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智力支撑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创建、实践成效与展望
《农业研究与应用 》 2023
摘要:农户对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地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年龄和知识老化导致在实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存在着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的问题.智力支撑是指通过加强对农业生产者(含农资经营者)的培训,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现代化人才.本文介绍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构建的智力支撑模式的实践与推广情况,并以惠州市惠阳区为例,介绍智力支撑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世界银行贷款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构建省、市、县、镇、村五级专家库形成智力支撑模式,建立以省、市、县专家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实现项目建设与培训,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技术问题;建立以镇农技人员为主体、每个项目实施村聘用2名村级助理的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项目技术示范和指导;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提高镇技术指导员和村技术助理的积极性.实践结果证明,智力支撑模式可有效助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参加项目的农户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实现节本增收、种植技术和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升,参与项目的农资店经营更加规范.本项目通过构建智力支撑体系,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力量,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管理和技术人才,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智力支撑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服务体系 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贾第虫包囊壁形成及囊壁蛋白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十二指肠贾第虫(又称肠贾第虫或蓝氏贾第虫)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性原虫,寄生于人、家畜和犬猫等多种哺乳动物的小肠,由其导致的贾第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但被忽视的疾病之一。贾第虫生活史简单,由具有致病性滋养体和感染性包囊两个时期组成。在不良环境(胆固醇缺乏、碱性pH和高浓度胆汁条件等)刺激下,贾第虫滋养体会分化形成感染性包囊。形成包囊对贾第虫的生存、病原传播和致病至关重要。贾第虫感染往往是由于宿主吞食了感染性包囊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所致。包囊壁是贾第虫包囊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维持其生存能力和感染活性的重要屏障。包囊壁约40%由蛋白质组成,其余为N-乙酰半乳糖胺等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贾第虫包囊壁主要含3种囊壁蛋白(cyst wall protein, CWP):CWP1、CWP2和CWP3。囊壁蛋白不仅在维持包囊活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在贾第虫病诊断、口服疫苗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笔者综述了贾第虫包囊壁的组成和形成、包囊成囊的诱导及调节、囊壁蛋白在疾病诊断和疫苗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近一半人口的主粮作物,也被认为是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模式寄主植物.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长期以来对稻田AMF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认识不够深入.近10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MF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稻田生态系统中AMF生态功能及其与水稻互作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共生体的建立、AMF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AMF的生态功能、AMF在水稻栽培中的潜在应用等,并对未来AMF与水稻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AM共生体的建立依赖AMF和水稻间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识别、交换和传导机制;相较于稻田湿地环境,旱作环境水稻根中AMF的定殖率更高,而且受寄主植物、环境因子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AMF在调控水稻生长、营养吸收、抵御环境胁迫、降低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AMF与其他微生物联合作用可以更好地帮助水稻吸收养分和抵御环境胁迫.基于稻田生态系统AMF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本文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后续研究应深入探讨AMF多样性水平及其生态功能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水稻-AMF相互识别的信号机制及共生建立和维持的分子级联反应的认识,并深入挖掘AMF促进水稻养分吸收、增强水稻抗逆性、降低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等分子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粒径米糠对面团特性及饼干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富含营养的米糠添加到饼干中成为营养饼干开发的重要方向。为评价不同粒径米糠对面团特性及饼干品质的影响,该研究制备了4种不同粒径(50、100、150、200目)米糠原料,探究了其对面粉粉质特性、面团流变特性、饼干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影响,并从面筋蛋白巯基含量、谷蛋白大分子聚合物(Glutenin Macropolymer,GMP)含量和面团微观结构变化等角度初步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米糠粒径的减小,面团的稳定时间、形成时间降低,粘弹性模量增大;减小米糠粒径后可提高饼干质构特性,表现为硬度和咀嚼性降低;200目米糠饼干的模糊数学感官评分最高,达77.02分。添加米糠后,面筋蛋白巯基含量随米糠粒径减小而逐渐增大,GMP含量则逐渐降低,面筋网络结构逐渐弱化,表明降低米糠粒径促进了面筋蛋白二硫键的断裂,GMP的解聚,以及面筋网络强度的降低,从而改善了米糠饼干品质。研究结果为推动米糠在饼干等焙烤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米糠粒径 饼干品质 流变特性 面筋蛋白大聚集体 面筋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正交设计的栽培模式与土壤调理剂联合调控蔬菜铅镉累积的优化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3
摘要: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重金属铅(Pb)、镉(Cd)复合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和蔬菜重金属累积的调控效应,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对水分条件有较强适应性的水芹和蕹菜为研究对象,利用水分调控模拟水旱栽培模式,并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旱作和水作两种栽培模式下配施不同用量土壤调理剂(生物炭和果胶)对蔬菜重金属Pb、Cd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差异。9个不同处理下的极差分析结果显示,使蔬菜地上部Cd含量最低的最优处理组合为水芹+水作+1%生物炭+0.5%果胶,而使蔬菜地上部Pb含量最低的最优处理组合为蕹菜+旱作+2%生物炭+0.5%果胶。在安全利用类农田土壤中,生物炭、果胶作为土壤调理剂对蔬菜的重金属吸收累积过程可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但蔬菜对重金属的累积存在较大差异,应结合适宜的蔬菜品种和栽培模式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在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同时提升耕地土壤的安全有效利用率。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生物炭 果胶 铅镉复合污染 蕹菜 水芹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GA2ox家族基因响应赤霉素(GA)和低温胁迫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结构域筛选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基因组,获得13个StGA2ox基因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StGA2ox家族基因分为C19和C202个家族,其中C19又分为2个亚族,13个StGA2ox基因不均匀得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其中有5对共线性基因对,7号染色体上有3个基因形成1个串联重复基因簇.此外,StGA2ox启动子区域存在响应低温胁迫、植物激素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外源GA3和低温胁迫处理条件下StGA2ox表达模式,所有 StGA2ox 基因均能够被外源 GA3 诱导表达,其中 StGA2ox2、StGA2ox4、StGA2ox8、StGA2ox9 和StGA2ox10受低温胁迫诱导表达显著上调,暗示着这5个基因在调节马铃薯低温胁迫耐性中发挥重要功能,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耐低温研究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马铃薯 GA2ox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赤霉素(GA)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酚对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多酚对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常见的四种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四种多酚(儿茶素、槲皮素、山奈酚、没食子酸酯)为原料,测定了不同浓度下多酚对类胡萝卜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和抗氧化剂浓度条件下,多酚对类胡萝卜素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多酚单体对类胡萝卜素抗氧化性和稳定的强弱大小为:山奈酚>儿茶素>槲皮素>没食子酸酯.其中,山奈酚和玉米黄素在浓度为 0.1 mg/mL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协同作用,儿茶素和β-胡萝卜在浓度为 0.02 mg/mL具有最高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协同作用.添加儿茶素和山奈酚可以使类胡萝卜素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的保留率提高 10.32%~13.82%,100℃以下高温的保留率提高 6.79%~13.72%,pH<5条件下的保留率提高 1.02%~17.56%及多种金属离子条件下的保留率提高9.26%~25.3%.因此,在使用类胡萝卜素作为抗氧化剂或增色剂应用于食品中时,可以通过添加一种或多种多酚来提高其抗氧化性和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不同低温贮藏方式下麻竹笋代谢物差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低温贮藏方式下麻竹笋代谢物差异。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PLC-MS)对不同低温(-80、-20和4℃)贮藏处理的麻竹笋样品进行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和初步分析差异代谢物,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借助UPLC-MS的正离子模式和负离子模式,可分别实现麻竹笋中715种和369种代谢物的分析。麻竹笋的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经不同低温贮藏处理的麻竹笋组别之间均具有多种上调或下调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后筛选出冷藏和冷冻处理的麻竹笋中的特征差异代谢物,发现低温贮藏过程中麻竹笋经过了复杂的代谢反应,关键化学组成物质发生了显著的上调或下调。麻竹笋中差异代谢物涉及到竹笋中脂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低温贮藏下麻竹笋的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为其低温保鲜及其组分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麻竹笋 低温贮藏 非靶标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鳞翅目昆虫生物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学学报 》 2023
摘要: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中有着明显的昼夜和季节的节律性周期变化——生物钟(circadian clock).鳞翅目昆虫是当前物种最丰富的昆虫群体,包括蝴蝶和飞蛾约16万种,其中近70%的重要农林害虫属于鳞翅目.而鳞翅目昆虫生物钟的研究进展对于深入剖析鳞翅目昆虫丰富多变的生理行为调控机制,有效开展鳞翅目经济昆虫的生产及农林害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昼夜节律生物钟对鳞翅目昆虫孵化与取食、生长与变态、生殖与滞育、求偶与迁飞等生理行为的影响,重点概述了鳞翅目昆虫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生物钟与内分泌激素协同调控机制等重要研究进展,并基于生物钟原理探讨了鳞翅目昆虫与植物协同进化关系及重要生态意义,展望了将生物钟理论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和经济昆虫饲养改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鳞翅目 生物钟 信号转导 生理行为 代谢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