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短期饲喂缩合单宁对大规格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肝脏健康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缩合单宁对大规格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为缩合单宁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始体重为510(±10.4)g的大规格大口黑鲈6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对照组为基础饲料(G1),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G2)、0.2%(G3)、0.4%(G4)的缩合单宁,试验期为30 d。【结果】与G1组相比,G4组饲料系数显著升高17.44%,存活率显著下降15.79%(P<0.05),G2、G3、G4组腹脂率分别显著下降12.03%、16.18%、13.69%(P<0.05)。各组之间采食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G4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分别显著下降49.73%、28.46%、35.71%(P<0.05),G3、G4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分别显著下降38.71%、51.61%(P<0.05)。各组之间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随着缩合单宁添加量升高,大规格大口黑鲈“脂肪肝”问题逐渐改善,肝脏组织空泡化、炎症浸润现象减轻,肝脏脂肪含量及脂滴面积比显著下降。【结论】饲料中添加适量缩合单宁(0.1%、0.2%)不仅不影响大规格大口黑鲈的存活率和饲料系数,还能促进其糖脂代谢,降低腹脂和肝脂水平,改善肝脏健康。以肝脏健康为评价依据,缩合单宁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2%。
关键词: 缩合单宁 大规格大口黑鲈 生长性能 血清代谢物 糖脂代谢 肝脏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尼卡巴嗪含量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利用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净化测定饲料中尼卡巴嗪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试样(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经甲醇∶乙腈(1∶1)提取,采用混合型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MAX)净化,用乙腈定容,C18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分离,以乙腈和超纯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待测物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不同饲料基质标准溶液中尼卡巴嗪浓度在0.04~5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检测限为0.02 mg/kg,定量限为0.05 mg/kg.饲料中尼卡巴嗪含量在0.05~500 mg/kg(预混饲料为0.05~10000 mg/kg)范围内回收率为83.3%~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7.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及重现性好,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中低含量和高含量尼卡巴嗪的分析.
关键词: 尼卡巴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饲料 抗球虫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曲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红曲菌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浆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的影响,为其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288只1日龄且健康状况良好的麻黄肉鸡,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红曲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 mg/kg红曲菌.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红曲菌组肉鸡22~42日龄和43~51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22~42日龄、43~51日龄和1~51日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红曲菌组肉鸡21和51日龄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3)红曲菌组肉鸡21 日龄血浆总蛋白(TP)和总胆红素(TBILI)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尿酸(UA)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红曲菌组肉鸡51日龄血浆TBILI和CRE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U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4)红曲菌组肉鸡21日龄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和51日龄空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1和51日龄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5)红曲菌组肉鸡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肾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脏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6)红曲菌组肉鸡21和51日龄血浆以及21日龄肝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21日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0 mg/kg红曲菌可提高1~5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同时调节脂质代谢.
关键词: 红曲菌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55份清远野生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
《中国茶叶 》 2023
摘要:遗传多样性分析是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聚类、茶树品种筛选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从DNA水平首次对清远全市8个县(市、区)的55份本土野生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估.16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89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为3~20个,平均11.8125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3055~0.9042之间,平均值为0.6987;观测杂合度(Ho)在0.0566~0.8364之间,平均值为0.5391;期望杂合度(He)在0.0918~0.9195之间,平均值为0.7238;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2218~2.6356之间,平均值为1.7968;按遗传距离0.53为阈值可将参试的55份资源分为7个类群.研究认为清远野生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伴随居民"菜篮子"日益丰富,蔬菜产业发展发生了一定变化,构建指标体系探讨其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蔬菜消费大省广东为例,基于 2015-2021 年全省各市(除深圳)的面板数据,在使用熵值TOPSIS方法测度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传统及空间Markov链探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规律.[结果](1)"十三五"以来广东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高水平地区以蔬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城市为主.(2)成果共享、生产效率、要素支撑维度指数涨幅均超过 25%,绿色低碳维度涨幅超过 20%,蔬菜供给维度涨幅最小,但也超过 10%.(3)研究期内的总体区域差距先升后降、有所缩小,差距主要来源于超变密度,其次是区域间差异,再次是区域内差异.(4)产业发展的动态演进整体呈现向好态势,样本地区发展水平的等级转移具有稳定性,较低等级的城市向上转移的概率普遍大于向下转移.[结论]广东蔬菜产业正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其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建议多方主体共建省级蔬菜产业信息平台,因地制宜推进冷链建设;加大蔬菜品种选育力度,着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针对不同地区的薄弱项目进行差异化改进,提高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关键词: 蔬菜产业 高质量发展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Markov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皮冬瓜果实生长及糖类物质变化规律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明确冬瓜果实外观形态和糖类物质的变化特点,为冬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大型黑皮冬瓜‘铁柱二号’为供试品种,分别于幼果期、初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观测果实的外观形态、果肉细胞结构、糖类物质含量、α-半乳糖苷酶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冬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前期(花后前15 d)以细胞分裂为主,后期以细胞膨大为主。果实横纵径随生育期变化呈“S”型曲线,上、中、下部位的横纵径生长存在空间差异。在果实膨大期,中部横径显著小于上部和下部,与此时细胞体积大小密切相关。成熟期果实内主要的糖类物质是果糖和葡萄糖,分别占可溶性总糖的51%和48%。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可溶性总糖浓度持续增加,中性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也逐渐升高,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细胞壁不溶性转化酶和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不断降低。全生育期蔗糖分解酶的总活性均大于蔗糖合成酶的总活性。花后20~25 d是冬瓜中部横径生长的关键时期,花后25~35 d是糖类物质积累的关键时期,为提高冬瓜的果形品质和经济价值,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提早供肥、加强管理,建议花后35 d左右及时采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荔枝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江西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基于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梳理、归纳和总结了我国荔枝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形势.结果表明: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经历了产业恢复、快速扩张及产业转型升级3个阶段;2018年以来,我国荔枝种植面积呈递减趋势,2022年较2018年减少了4.64%;受荔枝"大小年"影响,近5 a我国荔枝产量的波动较大;各地区因地制宜地选育和引进优势品种,品种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荔枝产区;2018-2022年我国鲜荔枝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出口贸易相对稳定;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酒等产品的加工工艺逐步成熟,加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现代化要素不断升级,荔枝产业农旅融合多元化发展.为促进我国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加快优质荔枝新品种选育,加强荔枝保鲜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品牌附加值,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等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病毒REV与ALV-J经鸡胚垂直传播共感染对雏鸡的协同致病性
《广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均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播,且两者在鸡胚中的自然共感染已有报道,但两者经鸡胚共感染的致病性未有研究.建立ALV-J与REV垂直传播共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ALV-J与REV垂直传播共感染的致病作用及其对禽白血病净化检测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多病原协同净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鸡胚接种方式构建分别携带ALV-J、REV及两者共感染的雏鸡感染模型,通过孵化率、死亡率、体重、胎粪ALV-p27 抗原检出率、病毒血症阳性率等指标分析REV与ALV-J在垂直传播中共感染的致病性.[结果]ALV-J+REV共感染组鸡胚孵化率为 65.71%,低于单感染组和空白组(CK);共感染组死亡率高于单感染组和CK.7 日龄时CK、ALV-J组、REV组、ALV-J+REV组雏鸡平均体重分别为 59.25、50.83、49.67、43.78 g,共感染加重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ALV血浆病毒分离结果显示,ALV-J组、ALV-J+REV组阳性率在各日龄均为100%,CK均为 0%.采集肛拭子检测ALV-p27 抗原结果显示,ALV-J+REV组雏鸡阳性率在 1、3、7、14 日龄分别为 91.30%、94.12%、90.90%和 100%,肛拭子的ALV-J p27 阳性检出率低于血浆病毒分离.比较免疫器官发育指数结果显示,ALV-J和REV单感染均导致雏鸡免疫器官萎缩,共感染加重免疫器官萎缩程度.免疫器官病毒载量显示,REV与ALV-J共感染促进了ALV-J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同时ALV-J也促进了REV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结论]相对于ALV-J和REV单感染,两者共感染降低了鸡胚孵化率、增加了雏鸡死亡率、增强了对雏鸡生长的抑制作用,对诱导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萎缩的影响更加显著,且两者在共感染过程中对彼此复制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ALV)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REV) 垂直传播 共感染 致病性 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唐密度对旱直播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马唐对旱直播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及其防治经济阈值,为旱直播稻田马唐的防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常规稻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1 m2独立池为1个小区,每小区播种旱直播稻32穴.对马唐设置8个不同密度(0(CK),2,4,8,16,32,64和128株/m2)处理,将其均匀种植在相邻4株旱直播稻的中心位置,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研究马唐密度对旱直播稻分蘖数、株高、田间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不同回归模型拟合马唐密度(x)与水稻产量损失率(y)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经济危害允许水平计算马唐在旱直播稻田的防治经济阈值.[结果]随着马唐密度的增加,旱直播稻的分蘖数、株高和田间透光率均明显下降;与CK相比,当马唐密度为128株/m2时,旱直播稻播种后60 d的分蘖数减少了 83.5%,播种后74 d的株高降低24.4%,播种后75 d的田间透光率(离地75 cm)降低80.91%.马唐对旱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可造成影响,当马唐密度为2~128株/m2 时,旱直播稻产量损失率为5.95%~9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马唐密度与旱直播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指数函数y=91.783 7(1-e-0.052 5x)更好地拟合了马唐密度(x)与旱直播稻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除草方式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人工防除马唐的经济阈值为3.79株/m2,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喷施10%噁唑酰草胺防治马唐的经济阈值分别为0.63和1.06株/m2.[结论]马唐可通过影响旱直播稻的生长和产量性状导致旱直播稻严重减产,利用植保无人机防治马唐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其防治经济阈值为0.63株/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