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基于猪圈红外热成像获取猪只最高体温研究

现代电子技术 2023

摘要:在养猪场内部署热成像监控以实时获取猪圈的热成像图像,并对热成像图像开展分析以获取猪只的最高体温。利用OpenCV-python工具对图片进行像素点坐标分析,获取热成像图像中所需猪只各点的灰度值,再根据热成像图像灰度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设计出一个适合的Logit-Pig拟合函数,进而实现根据灰度值判断各点的温度。在给出一张热成像灰度图后,利用程序遍历灰度图各点灰度值,找到灰度值最高的点,获得当前图像最高温度的点的坐标并计算出该点温度,获得鼠标所在坐标以及该坐标的温度。该方法适用于通过网络传输热成像视频及图片数据监测猪圈内不同猪只的体温并进行追踪,在养猪场疫病严防、人员流通不便时,对猪只的健康程度作出合理判断。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红外图像处理 生猪体温 拟合函数设计 温度计算 预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病毒一步法巢式锁核酸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试验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B646L(P72)蛋白基因序列,建立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采用Oligo 7软件设计一步法巢式锁核酸荧光定量PCR(One Step NestedLocked Nucleic Acid real-time PCR,LNA-OSN-PCR)的嵌套引物以及探针,并对外引物进行锁核酸修饰。建立并优化LNA-OSN-PCR反应体系和条件,确立LNA-OSN-PCR标准曲线,并检验LNA-OSN-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采用LNA-OSN-PCR方法,对96份临床疑似患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与普通荧光探针PCR方法进行比较。试验确立并优化了LNA-OSN-PCR的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的LNA-OSN-PCR标准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R~2=0.9945)。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3×10-1copies/μL,变异系数小于3%,并且与其他病毒或细菌核酸无交叉反应。LNA-OSN-PCR方法与OIE推荐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检测灵敏度提高10~100倍,在对96份临床疑似患病核酸样品进行检测中,检出55份阳性,41份阴性,比常规的荧光定量PCR具有更高的阳性检出率。并且能获得典型的扩增曲线。试验结合一步法巢式PCR和锁核酸修饰,建立了ASFV一步法巢式锁核酸荧光定量PCR,为检测ASFV提供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且经济实惠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B646L(P72)蛋白基因 锁核酸修饰 一步法巢式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葫芦科作物抗氧化基因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抗氧化(oxidation resistance, OXR)基因是含有TLDc结构域的一类基因,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在抗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葫芦科基因组数据库,从6个葫芦科作物中共鉴定出37个OXR成员,其中冬瓜、西瓜、甜瓜、葫芦和黄瓜均有6个成员,南瓜有7个成员。通过系统发育以及保守结构域分析,将这些OXR成员分为5个亚族:OXR1、OXR2、OXR3、OXR4和OXR5。OXR基因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同一亚族OXR成员所编码的氨基酸数、分子量、外显子数、内含子数以及保守基序的排列模式都极为相似,表明OXR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OXR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以及MYB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基因复制分析发现,葫芦科OXR2成员通过片段复制或全基因组复制发生了一定扩张,这些复制基因对均受到纯化选择。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亲缘关系较近的葫芦科作物之间,OXR基因所在的共线性区块较大。不同组织的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葫芦科OXR4成员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在叶片中表达量均较高;OXR2亚族内复制基因出现了非对称表达的现象。

关键词: 葫芦科 OXR基因 保守结构域 顺式作用元件 生物信息学 表达谱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外旱稻研究现状及对广东的启示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旱稻是水稻长期驯化演变形成的一种生态类型,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稳定但缺乏灌溉条件的旱地、山坡地.目前,全世界旱稻种植面积约 1 900 万hm2,约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 12.7%.旱稻在我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内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其中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建立较长时期的水层,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农业的 16%.而旱稻种植在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光温条件和降雨量总体相对平衡,广东各生态区以双季水稻种植为主,旱稻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水资源短缺,以及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不断发生,广东乃至华南稻作区对旱稻品种的需求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旱稻抗旱机制、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进展,对广东旱稻研究和种植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东旱稻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广东旱稻品种的分子育种、低碳栽培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旱稻 育种 干旱 低碳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茄科雷尔氏菌引起向日葵青枯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科雷尔氏菌复合种侵染引起的青枯病是众多作物上的毁灭性病害。2020年笔者首次在广东省东莞市发现向日葵青枯病,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室内人工接种试验、16S rDNA序列比对和演化型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向日葵青枯病的病原菌为假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生理生化特性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自向日葵的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为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3。egl基因部分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5株假茄科雷尔氏菌分属4个序列变种,其中8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7,5株菌株为序列变种13,其余2株菌株分别为序列变种14和序列变种54。本文是我国首次报道假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向日葵青枯病。

关键词: 向日葵 假茄科雷尔氏菌 致病性 分子鉴定 序列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内营养支持对脑昏迷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智慧健康 2023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外伤昏迷者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43例脑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外伤后综合征9例,脑出血24例,脑梗死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观察营养干预前后蛋白质、脂质和血糖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营养指导与干预,几个营养相关指标(ALT、TP、ALR)、尿酸(UA)和血红蛋白(Hb)都显著改善。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对脑昏迷患者的营养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脑昏迷 营养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抗营养因子及其猪饲用价值改善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其粗蛋白质以及赖氨酸、蛋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玉米,在猪饲粮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小麦含有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以及植酸等,影响了猪对小麦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抗营养作用机制,并阐述酶制剂以及物理和生物等加工工艺改善小麦饲用价值的原理及其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推动饲料企业对饲用小麦的了解,为合理配制猪饲粮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抗营养因子 非淀粉多糖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对断奶仔猪肠黏膜细胞外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饲粮添加猪源罗伊氏乳杆菌对断奶仔猪肠道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表达的影响,为猪源罗伊氏乳杆菌在畜牧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1日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144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CON)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AO)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和100 mg/kg喹乙醇,罗伊氏乳杆菌组(LR1)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10 CFU/kg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每个处理组各分8栏饲养,每栏6头猪,试验期为42 d,饲养试验结束时随机从每栏挑选1头仔猪进行屠宰,取其十二指肠(近端)、空肠(中段)、回肠(远端)样品,进行肠道胶原蛋白、纤维黏连蛋白、肌腱蛋白及其相关调控因子等ECM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Masson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胶原纤维均由肠黏膜下层向上层延伸,与CON组相比,LR1组和AO组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的胶原容积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LR1组的回肠胶原容积分数也显著降低(P<0.05).TMT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ECM-受体互作通路是差异蛋白主要富集通路之一,且其差异蛋白COL1A2、COL4A2、COL6A1、ITGA1 等ECM分子的表达在LR1组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LR1组和AO组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COL1A2、COL3A1、ITGβ2 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且LR1 组显著降低了空肠COL4A2、COL5A1、COL6A1、FN1、TNC、ITGα1及回肠ITGα1的基因表达(P<0.05),但对回肠COL4A2、COL5A1、COL6A1、FN1、TNC无显著影响.在回肠中,与CON组相比,LR1组和AO组断奶仔猪回肠Collagen Ⅰ~Ⅵ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LR1组回肠胞内调控因子SEC6A1、PDE4D和胞外调控因子MMP2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AO组相比,LR1组的胞内调控因子SEC6A1、细胞因子TGF-β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猪源罗伊氏乳杆菌LR1可通过减少ECM调控因子SEC6A1、PDE4D等的基因表达来调节断奶仔猪肠道ECM的重塑.

关键词: 断奶仔猪 肠黏膜 炎症 肠道健康 细胞外基质 罗伊氏乳杆菌LR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番茄花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明确引起广西番茄呈现褪绿斑驳和花叶症状的病毒病原,采集4个疑似病毒感染的番茄样品,利用小RNA深度测序、RT-PCR、序列分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小RNA数据中的41条contigs分别被注释为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和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RT-PCR证实了s RNA的结果,且所有样品均存在ToMV和To CV的复合侵染。通过拼接获得ToMV和ToCV RNA2的近全基因序列,ToMV近全基因序列为6383 bp,命名为ToMV-GX;ToCV RNA2的近全基因序列为8031 bp,命名为ToCV-GX。进化树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ToMV-GX与ToMV中国山西、内蒙古、呼和浩特3个分离物处于一个分支,说明其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ToCV-GX与ToCV中国台湾、广东分离物处于一个大分支,说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证实,引起广西番茄呈现褪绿斑驳和花叶症状的病原是To MV和ToCV,本研究是ToMV和ToCV复合侵染广西番茄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番茄花叶病毒 番茄褪绿病毒 广西 小RNA深度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树保鲜技术对油甘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探究留树保鲜技术在油甘生产中的可行性,以‘上湖仙’油甘正季果(11月采摘)和留树保鲜果(1月采摘、4月采摘)为试验材料,采用微量法测定果实的氨基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糖(总糖、还原糖和蔗糖)、营养成分(水溶性果胶、单宁、纤维素和还原型抗坏血酸)、功能性成分(总抗氧化能力、类黄酮、原花青素和总酚)和活性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羧酸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24个指标。结果表明,‘上湖仙’油甘留树保鲜与正季采收相比,氨基酸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积累量与留树保鲜的时间呈正比;果实中总糖、蔗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留树保鲜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显著;水溶性果胶的含量与正季油甘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单宁和纤维素含量与正季油甘相比显著降低,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显著升高;总抗氧化能力、原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总酚含量下降了77.75%。油甘果实中8种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留树保鲜与正季采收相比,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均显著降低,而碱性磷酸酶、羧酸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含量显著升高,其中过氧化物酶提升1.5倍,酸性磷酸酶下降了75.42%。‘上湖仙’油甘留树保鲜虽然会稍微降低果实的糖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但是可增加氨基酸和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单宁、酚类和纤维素的积累而降低果实的涩味、增加化渣率,从而提升果实口感和商品性,可在油甘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油甘 留树保鲜 果实品质 营养成分 酶活力 口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