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食甘薯新品种在贵州适应性鉴定
《农技服务 》 2022
摘要:探明鲜食甘薯新品种在贵州的种植表现,为贵州种植鲜食甘薯提供品种选择.对引进的8个鲜食甘薯新品种开展大田试验,考察农艺性状与产量,并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湛薯271鲜薯产量高、薯形好、薯块大小均匀、商品性较好;苏薯22、龙薯35鲜薯产量较高,但结薯不整齐,大薯占比高;其余甘薯品种产量和商品性均次于以上3个品种.湛薯271鲜薯产量和商品性综合表现好,宜作为鲜食甘薯品种推广种植;苏薯22、龙薯35商品性略差,可视不同用途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种植;其余5个甘薯新品种有待进一步挖掘优势特性进而加以利用.


间作富集植物对辣椒Cd吸收累积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辣椒、龙葵和籽粒苋为试验材料,通过辣椒分别与籽粒苋和龙葵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辣椒间作不同富集植物对辣椒镉(Cd)吸收累积的影响,以期为辣椒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籽粒苋、龙葵间作对辣椒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作模式下辣椒单株果实数、单株产量及667 m2产量均无显著差异;间作籽粒苋和龙葵均能降低辣椒根、茎、叶、果实的Cd含量,间作龙葵的效果优于籽粒苋;间作籽粒苋和龙葵均能降低辣椒叶和根向果实转运Cd的能力,间作龙葵能够显著降低辣椒果实Cd的累积量.间作龙葵根、茎、叶的Cd含量均高于间作籽粒苋,间作龙葵对土壤Cd的降低作用较好.综上所述,间作龙葵能够降低辣椒果实对Cd的吸收和累积,有利于辣椒的安全生产.


木豆引种筛选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适宜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发展需求的豆科牧草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法对参试26份木豆(Cajanus cajan)材料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①参试材料均能正常开花结实,完成整个生育周期,其生育期为168~226 d,成熟期株高为124~286 cm;②鲜草产量较高,在65.41~67.18 t/hm2之间的材料分别是201510、201505、201502、201508、201516;③种子产量较高,在3252.45~4221.58 kg/hm2之间的材料分别是201516、引进料黄色、201511、201507、201517等5份材料;④通过引种筛选试验分别提出了5个适宜牧草和种子生产利用的品种,为生产上不同用途的推广利用提供了优良品种.
关键词: 木豆(Cajanus cajan) 引种 筛选 优良品种


动态高压微射流对刺梨果渣膳食纤维及其抑制淀粉消化和葡萄糖扩散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以刺梨果渣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和全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并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ynamic high pressure microfluidization,DHPM)对刺梨果渣SDF进行改性处理,初步探索了刺梨果渣膳食纤维及DHPM处理SDF(DHPM-SDF)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淀粉酶活力和葡萄糖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IDF和SDF都能通过吸附葡萄糖、抑制葡萄糖扩散以及改变胰淀粉酶二级结构来减缓葡萄糖的流动进程和淀粉消化速率,其中,IDF对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和抑制葡萄糖扩散能力分别是SDF的1.28倍和1.99倍,而SDF的胰淀粉酶活力抑制率是IDF的1.73倍,并且,SDF对胰淀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改变胰淀粉酶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TDF表现出与IDF相似的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抑制淀粉酶活力的能力.与SDF相比,DHPM-SDF平均粒径增加了2.08倍,使得其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抑制葡萄糖扩散能力分别提高了28.13%和62.09%,并且DHPM-SDF能显著减少胰淀粉酶的α-螺旋和无规卷曲结构相对含量(P<0.05),其对淀粉酶活力的抑制能力是SDF的1.44倍.因此,刺梨果渣膳食纤维,尤其是SDF可作为降血糖产品开发的潜在优良资源,并且DHPM是提高刺梨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降血糖活性的有效改性处理手段.
关键词: 刺梨果渣 膳食纤维 动态高压微射流 淀粉消化 葡萄糖扩散


黄瓜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植株再生
《中国瓜菜 》 2022
摘要:为优化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高频胚诱导体系,以9个不同黄瓜基因型为试材,对影响未授粉子房培养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倍性和同质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出胚率差异显著,其中SG033出胚率最高,达95.93%,SG035出胚率最低,为8.15%;杂交种的胚胎发生能力显著高于产胚能力弱的亲本.在不同因素组合的处理中,处理11(秋季播种,定植于塑料大棚,盛花期取样,以开花前1 d的未授粉子房为外植体,4℃预冷处理4 d,接种于诱导培养基MS+0.08 mg·L-1TDZ+30 g·L-1蔗糖+7 g·L-1琼脂,35℃热激暗处理2 d)的出胚率最高,比处理6、14、3分别提高了12.96%、30.00%、30.74%.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检测和SSR验证再生植株,分别获得了单倍体、二倍体、双单倍体及三倍体.综上所述,将产胚困难的黄瓜材料与产胚能力强的材料杂交后,用处理11进行子房培养能明显提高低出胚材料的诱导率.


施肥量、栽插期及密度对"渝薯27"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 》 2022
摘要:以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渝薯27为试验材料,在思南县开展施肥量、栽插期、栽培密度对其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研究。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渝薯27的鲜薯产量在施肥量处理间差异显著,且随施肥量增加先升后降;获得最高的鲜薯产量为34.82 t·hm-2,其复合肥用量为1 081.67 kg·hm-2;处理间的烘干率、薯干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但无规律性,各性状与施肥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栽插期、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渝薯27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在各个栽插期处理间差异显著,不同密度处理间则无显著差异;同一栽插期的鲜薯、薯干、淀粉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同一密度的鲜薯、薯干、淀粉产量随着栽插时间推后呈逐步下降趋势;栽插期与密度互作处理下,鲜薯、薯干、淀粉产量均以4月29日栽插的最高,其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为55.15、21.81和15.47 t·hm-2,说明渝薯27甘薯在适宜栽插期内早栽插比晚栽插好。
关键词: 甘薯 渝薯27 施肥量 栽插期 密度 产量 淀粉含量


贵州尾矿区野生豆科牧草根瘤菌及其抗性测定
《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获得对复合重金属具有耐受能力且能在本地豆科植物根系内定殖共生的抗性根瘤菌,本研究从贵州省内的锰矿区、铅锌矿区采集野生豆科牧草根瘤样品,经分离纯化、菌体形态观察、16 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获得71个根瘤菌保存菌株.系统发育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分属7属28种,其中根瘤菌属(Rhizobi-um)的分布频率高达54.93%,为优势属,木兰根瘤菌(R.indigoferae)的分布频率最高(15.49%),为优势种.选择来自不同尾矿区、不同种类的根瘤菌17株,采用重金属平板法测定各供试菌株对贵州尾矿土分布较多的Pb2+,Zn2+,Cr6+,Mn2+,Cd2+五种重金属的耐受性,结果发现17个菌株对3种或3种以上的重金属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耐受能力,其中HMZT039-6,HSST042-6,HSST042-1,ZHQT052-1和HXTT050-1对5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耐受能力,为筛选出的最优抗性根瘤菌株.本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提供共生微生物资源.
关键词: 贵州尾矿区 天然豆科牧草 共生根瘤菌 抗性菌株 重金属污染修复


红肉火龙果成熟茎的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及蔗糖代谢相关基因分离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红肉火龙果成熟茎中表达的基因全长序列,为研究参与蔗糖合成和降解等重要代谢途径的候选基因生理功能提供基础.[方法]提取红肉火龙果成熟茎总RNA,采用基于Pacbio Sequel平台的转录组测序进行全长转录组分析.对获得的序列进行功能注释和分类,并与此前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0 313条高质量转录本,平均长度为1829 bp.预测获得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数量为40 255个,长度为297~5202 bp,平均长度为1179 bp;共计13 939条转录本在公共数据库被注释,占所有转录本数量的45.98%;在NR数据库中注释的转录本数量占比为45.49%,注释转录本数量较多的物种为甜菜和菠菜,占比分别为50.95%和24.90%.与此前基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联合分析,获得若干在成熟茎中表达的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结论]基于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的转录本长度显著长于Il-lumina平台的转录组测序,有利于后续分离和研究红肉火龙果成熟茎中重要代谢途径的功能基因全长.
关键词: 成熟茎;基因全长序列;序列注释;蔗糖代谢;基因分离


4份贵州特色香稻挥发性成分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质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的方法,对4份贵州特色'香禾糯'品系材料('扁龙图糯','大白粘','锈N2禾','融水大糯')与常规香稻'大粒香'(对照)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扁龙图糯'、'大白粘'、'锈N2禾、'融水大糯'与'大粒香'5份材料分别有60、57、56、59和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相对含量为32.61%~43.81%的烃类和24.67%~47.92%的醛类为主要的挥发性物质.在影响水稻整体气味的关键香味物质分析中,香稻最典型的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2AP),仅在'扁龙图糯'和对照'大粒香'两份材料中鉴定出来;醛类关键香味物质壬醛在'锈N2禾'中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四种;有水果香气的庚醛、戊醛和己醇相对含量均为'大白粘'最高,且不同材料之间差异明显;具有木兰香气的香叶基丙酮这种物质在4份贵州特色香稻中相对含量差异并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大粒香'.结果表明4份贵州特色香稻是区别于常规香稻的特殊香型稻种资源,且彼此的整体气味也不相同,为进一步探究特殊香型产生的原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 特殊香气 香米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