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福建省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粮食产出 -基于门槛模型的非线性影响分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摘要:采用福建省58个涉农县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动态系统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城镇化率对县域人均粮食产量的非线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对县域人均粮食产量有非线性影响,且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455和0.575,形成一个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同的县域,农业财政投入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效应不同,高城镇化水平县域受到的影响弹性更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种植结构和县域公路密度等对县域人均粮食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因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存有差异.鉴于此,在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应针对不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县域,因地制宜地制定保障粮食生产及安全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城镇化;粮食产量;GMM估计;门槛效应;县域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进福建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要点与实施对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高效生态农业优化协同发展,是福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与重要举措.本研究在阐述高效生态农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潜力和挑战,以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与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为依据,提出以"四带十集群三体系"+"4个层次链接互补"+"3大新兴创业工程"为主架构的福建省高效生态农业空间优化布局与发展规划要点,同时因地制宜优化构建以主要河流沿岸为生态廊道、主要山脉和漫长海岸为依托的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的乡村生态经济系统,形成以区域特色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为主体、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的农产品优质生产与安全供给的创新发展格局,并结合福建现代农业发展实际提出政策法规、机制创新、组织实施、有效服务、科技兴农、人才队伍等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福建省 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战略 规划要点 实施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中国大黄鱼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渔业研究 2022

摘要:自20世纪末大黄鱼人工养殖形成产业化后,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形成了包含苗种繁育、饵料与设施等渔需物品的供应及成鱼的收购、加工、贸易、出口等环节完善的产业链,物流、餐饮、旅游等配套产业也在逐步形成.本文由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组织业内专家、业者对2020年我国大黄鱼行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从我国大黄鱼苗种繁育、养殖分布及产量、饵料使用、主要流行疾病、质量安全、产品与市场、疫情影响、品牌文化建设、扶持政策及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黄鱼产业发展存在良种覆盖率不高、违规用药、精深加工水平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从大力发展种业工程、规范行业行为、提高中档产品占比、提高加工率以及争取政府扶持、打造产业文化等建议,促进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黄鱼 产业 分析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鸽副伤寒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福建畜牧兽医 2022

摘要:2022年3月,福建闽侯某肉鸽场饲养的乳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并死亡,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最终确诊该病由乳鸽沙门氏菌感染引起.通过纸片法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使用筛选的敏感药物进行全群投喂后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 乳鸽 副伤寒 沙门氏菌病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马鱼g型溶菌酶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原核表达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实现斑马鱼g型溶菌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获得高纯度且具溶菌活性的融合蛋白,为探究g型溶菌酶在斑马鱼抗菌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方法]通过ClustalW、ExPASy、SignalP-5.0 Server及PSIPRED等在线软件对斑马鱼g型溶菌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斑马鱼g型溶菌酶基因,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以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通过非干扰型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和溶菌酶测定试剂盒(比浊法)测定其浓度及溶菌活性.[结果]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斑马鱼溶菌酶基因g1(NM_001002706.1)和g2(XM_002664371.5)分别命名为Zeb-Lys-g1和Zeb-Lys-g2.Zeb-Lys-g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591 bp,共编码196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约21.6 kD;Zeb-Lys-g2的ORF长576 bp,共编码191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约21.1 kD;2种斑马鱼g型溶菌酶序列中均含有2个半胱氨酸残基及3个保守的催化残基位点(Glu、Asp和Asp).Zeb-Lys-g1的N端含有1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而Zeb-Lys-g2不存在典型的信号肽结构,但其三级结构均具有多个α-螺旋结构.在基于溶菌酶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中,Zeb-Lys-g1序列与金鱼g型溶菌酶序列的亲缘关系最近,而Zeb-Lys-g2序列与鲈形目和鲽形目鱼类的g型溶菌酶序列亲缘关系较近.将合成的斑马鱼g型溶菌酶基因(Zeb-Lys-g1和Zeb-Lys-g2)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并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20℃下经IPTG(终浓度0.5 mmol/L)诱导16 h,可获得融合蛋白Zeb-Lys-g1和Zeb-Lys-g2,纯化后的浓度分别为1.01和1.66 mg/mL,对应的溶菌活性分别为689.68和44.39 U/mg.[结论]鱼类g型溶菌酶的基因变异较保守,经密码子优化及全基因合成方式合成的斑马鱼g型溶菌酶基因Zeb-Lys-g1和Zeb-Lys-g2可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高纯度、高溶菌活性的融合蛋白,为探究斑马鱼溶菌酶的抗菌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斑马鱼;g型溶菌酶;序列特征;原核表达;溶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方式对闽彩薯4号脱毒苗农艺性状及微型薯繁育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探索马铃薯闽彩薯4号繁育微型薯的最佳施肥方式,为马铃薯闽彩薯4号微型薯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闽彩薯4号脱毒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施肥方式下对马铃薯脱毒苗农艺性状和微型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株高(64.67 cm、64.33 cm)、叶面积值(237.96、185.49)最大,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T2处理的平均结薯数、平均单株薯重、大中薯率最高,分别为1.84粒·株-1、12.42 g·株-1和39%.综上,闽彩薯4号脱毒苗的最佳施肥方式为T2处理,即以有机肥1.27 kg·m-2作基肥;在定植后15 d时喷施1次1/2MS营养液,30 d时喷施1次MS营养液,45 d时喷施1次2MS营养液.在该施肥方式下,闽彩薯4号生长最好,原原种生产效益最高.

关键词: 马铃薯 脱毒试管苗 微型薯 施肥 闽彩薯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山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探析

南方农业 2022

摘要:近年来,生态建设不断发展,社会各界逐渐加大了对此项工作的研究力度.随着高山生态茶园建设的不断增多,在生态茶园的建设下,严格控制茶叶各生产环节,最终获得绿色、健康、无公害的茶产品,对于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重点探讨高山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从生态茶园建设的意义与原则入手,分析高山生态茶园建设关键技术,提出积极开展茶园机械化作业、强化产学研结合等策略.

关键词: 茶叶 高山生态茶园 建设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7份山药种质资源在闽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福建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闽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山药种质资源,2020年从全国引进17份优质山药种质资源开展对比试验,综合考察各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马铺3号和马铺1号产量分别为50 370.4 kg·hm-2和41 700.0 kg·hm-2,具有高产、条形顺直、易去皮加工的特点;闽糯山药2号和闽糯山药3号产量分别为41 381.5 kg·hm-2和31 655.6 kg·hm-2,肉质白,糯性极强,口感好;安远紫山药出苗早、早熟早应市,且尿囊素含量在供试种质资源中最高。连城红皮1号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适合低糖饮食人群;明溪土薯为长圆柱形,肉色雪白,肉质紧密,口感好,适合鲜食或烘干加工;屏南绵薯口感绵软细腻,可用于婴儿辅食及其产品加工等。综上,马铺3号和马铺1号可作为鲜食或加工专用品种推广试种;闽糯山药2号和闽糯山药3号可作为特色糯性山药推广试种;安远紫山药可作为特色紫山药推广试种;连城红皮1号、明溪土薯、屏南绵薯等3份山药可小面积推广试种。

关键词: 山药 种质资源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限饲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免疫和脂类指标、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限饲方式对福建白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免疫和脂类指标、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4周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福建白兔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公母各占1/2)。A组(对照组)自由采食,限饲组(B、C、D、E组)日饲喂量均为A组前1天平均日采食量的80%,限饲方式分别为每天饲喂1次(08:00饲喂100%,B组)、每天饲喂1次(16:00饲喂100%,C组)、每天饲喂2次(08:00饲喂50%和16:00饲喂50%,D组)和每天饲喂2次(08:00饲喂30%和16:00饲喂70%,E组)。试验期共9周,包括1周的预试期和8周的正试期。测定各组生长性能,并测定A、C和D组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清免疫和脂类指标、肠道形态及盲肠菌群。结果表明:1) B、C、D、E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A组腹泻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D、E组(P<0.05或P<0.01),死亡率显著高于D、E组(P<0.05)。2) C、D组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腹脂重和腹脂率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3)A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C、D组(P<0.01)。4)C、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极显著低于A组(P<0.01)。5)D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长度显著大于A组(P<0.05)。6)A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D组(P <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D组(P <0.05)。D组盲肠瘤胃球菌科_NK4A214_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C组(P<0.05),D组盲肠Marvinbryanti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C组(P<0.05)。综上所述,按自由采食量的80%限饲,可以改善福建白兔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促进肠道健康,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血清脂类含量、肌肉粗脂肪含量、料重比、腹泻率和死亡率,且每天饲喂2次(08:00饲喂50%和16:00饲喂50%)的限饲方式综合效果最佳。

关键词: 限饲 福建白兔 生长性能 血清免疫和脂类指标 肠道形态 盲肠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西北地区文心兰切花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农业与技术 2022

摘要:文心兰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鲜切花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多年研究与实践经验,从栽培设施、品种种苗、种苗种植、环境调控、水肥管理、切花采收、满杯分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了适宜闽西北地区规模化应用的文心兰切花栽培管理技术,为实现文心兰切花优质高效栽培和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闽西北地区 文心兰 切花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