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农业专家八闽行-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赴屏南开展技术培训

福建稻麦科技 2022

摘要:近日,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黄庭旭研究员一行应福建省农业农村厅驻屏南县棠口镇龙源村第一书记的邀请,到龙源村开展春耕水稻栽培技术培训,协助打好春耕备耕服务“组合拳”。屏南县农业农村局种子站韦站长及张回灿高级农艺师全程参与活动。在了解完龙源村情况后,黄庭旭首席专家一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荐了适合的水稻品种及病虫害控制技术等,并针对农民提出的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满江红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分生孢子发育研究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2

摘要:水生植物满江红是蕨类与固氮蓝藻的共生体.本研究旨在分离和鉴定它的另一种共生伙伴——内生真菌.经ITS测序和电镜观察,该分离物被鉴定为聚多曲霉,具有产生多种有经济价值的活性物质的潜力.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分生孢子发育和衰亡进程的结构特征,显示12 d培养物比6 d培养物有更多分生孢子以自噬的形式死亡,表明在后续开发研究中有必要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来调控分生孢子的发育状态以取得较高的产物得率.文中还对分生孢子的自噬进程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及探讨.

关键词: 满江红 聚多曲霉 分生孢子 自噬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镉胁迫对姬松茸生长和镉吸收累积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外源镉添加的袋栽试验,系统研究了镉对姬松茸J37和J1两菌株农艺性状、子实体产量、氨基酸和镉含量的影响,以求为低富集镉的姬松茸品种选育和安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镉添加对姬松茸J37和J1品种子实体的农艺性状的影响各异,两菌株单个子实体重量、子实体高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和菌柄直径等均与外源镉浓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子实体重量与外源镉浓度间的相关性最大;15 mg/kg镉水平是两菌株农艺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的敏感点.不同镉水平下J37菌株单个子实体重量比J1菌株高10.9%-36.6%,表现为较强镉耐受性.姬松茸J37与J1菌株子实体产量、氨基酸和镉含量均随着潮次的增加而降低,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随着外源镉水平增加而降低,而镉含量随外源镉水平增加而增加.与外源镉0mg/kg处理相比,当外源镉水平达15 mg/kg时,J1和J37子实体总产量分别下降23.4%和13.4%以上,J1和J37子实体镉含量分别提高51.5%、13.7%以上,且J1子实体镉含量已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的临界值.当外源镉水平达到35 mg/kg时,J1和J37子实体产量分别下降45%、32%以上,J1和J37子实体镉含量分别提高75%和68%以上;在0、15、35mg/kg镉水平下,J37菌株四潮子实体氨基酸含量平均比J1菌株提高了 20.1%、16.6%和16.1%,且两菌株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随着姬松茸收获潮次的增加,J1和J37菌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潮次间的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显示,姬松茸品种J37比J1相对耐受镉胁迫,但培养料中镉含量应控制在15 mg/kg以下,才有助于保障子实体产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关键词: 姬松茸;镉胁迫;子实体;农艺性状;产量;镉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青贮效果的影响,利用乳酸菌、纤维素酶作为青贮添加剂对狼尾草和圆叶决明(混合比例为75∶25)进行混合青贮研究。试验设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试验Ⅰ组(添加≥1.0×10~5CFU·g~(-1)乳酸菌剂),试验Ⅱ组(添加0.2 g·kg~(-1)纤维素酶),试验Ⅲ组(同时添加≥1.0×10~5CFU·g~(-1)乳酸菌剂和0.2 g·kg~(-1)纤维素酶),青贮45 d后对饲料的感官指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的感官评分整体上略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单独或复合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均能显著降低混合青贮料的pH值(P<0.05)、提高乳酸含量(P<0.05),试验Ⅰ组青贮料的乳酸、乙酸、丙酸和乳酸乙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H和氨态氮占总氮(NH_3-N/TN)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青贮营养品质方面,试验Ⅰ、Ⅱ和Ⅲ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7.02%、14.61%、20.78%,通过添加纤维素酶,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6.79%和8.12%。提示:单独添加乳酸菌处理组的青贮效果最好。

关键词: 乳酸菌 纤维素酶 杂交狼尾草 圆叶决明 混合青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主要蛋鸭品种及养殖模式

福建畜牧兽医 2022

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省蛋鸭主要品种及养殖模式进行分析,介绍其优势和存在问题,指出各养殖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为广大蛋鸭养殖业从业者结合自身的养殖场地、养殖环境和经济条件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蛋鸭 品种 养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处理对巨峰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4年生避雨设施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糖醇钙和硝酸钙两种不同类型的钙肥,叶面、果穗喷施及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两种施肥方式,研究对采后贮藏期间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果穗喷施结合根际灌施1 500倍糖醇钙肥处理的果穗质量、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好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贮藏期间果梗褐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钙处理对适度延缓巨峰葡萄采后衰老进程,延长贮藏保鲜时间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钙处理 巨峰葡萄 施用方式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1基因改良恢复系R20的稻瘟病抗性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给我国甚至全世界的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选育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进而培育稻瘟病水稻杂交组合,是选育抗稻温病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双抗77009为抗性基因Pigm-1的供体亲本,以感病恢复系R20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方法,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定向改良优质水稻恢复系R20的稻瘟病抗性,得到4个R20的抗病改良系。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R20-1、R20-2、R20-3和R20-4改良系均表现为抗稻瘟病;遗传背景恢复分析显示,这4个改良系基本恢复受体亲本的背景;农艺性状分析表明,R20-1、R20-2、R20-3与受体亲本R20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等性状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而R20-4的粒长和千粒重与R20相比显著增加。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改良了恢复系R20稻瘟病抗性,而且改良系R20-4在抗病的同时产量得到了提高,为抗稻瘟病基因Pigm-1的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Pigm-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背景恢复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苋菜超微粉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粪样菌群的影响

养猪 2022

摘要:为研究铁苋菜超微粉对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粪样菌群的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的28日龄健康、平均体重(10.75±0.82)kg的外三元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3个铁苋菜超微粉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加入500 g/kg、1000 g/kg和2500 mg/kg的铁苋菜超微粉,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加入50 mg/kg的饲用金霉素,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超微粉组Ⅰ、Ⅱ和Ⅲ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10.02%、12.74%和17.08%,腹泻发生率为3.58%~6.5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粪样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超微粉组Ⅲ与抗生素组的料重比、腹泻发生率和粪样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2500 mg/kg铁苋菜超微粉对仔猪有明显的促生长、增强免疫力和防治腹泻的作用,同时提高了粪样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抑制了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能够替代抗生素发挥促生长的作用.

关键词: 铁苋菜超微粉;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粪样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能温室栽培番茄的品质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探讨南方智能温室栽培番茄的品质及贮藏特性,结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福清)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智能温室条件,开展了番茄果实的贮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试验番茄品种中,农科2号果实品质最好,其番茄红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72.10 mg/kg和8.30%,V_C含量为152.30 mg/kg,糖酸比为19.41;农科1号表现出较好的耐贮稳定性,在室温贮藏6 d时烂果率最低(6.01%),且其他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也更为缓和。

关键词: 番茄 智能温室 品质 贮藏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2017年-2019年在龙海市、福安市、霞浦县共分离获得9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别寄主法和PCR-RFLP法对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线粒体DNA (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除了福建省福安市有5株(5.21%)为A1交配型外,其余91株(94.79%)均为自育型,未发现A2交配型及A1A2型菌株。从96个菌株中检测出16个生理小种类型,龙海市和福安市的优势生理小种均是可克服11个显性抗病单基因的1.2.3.4.5.6.7.8.9.10.11,霞浦县的优势生理小种为1.2.3.4.5.6.7.8.10。供试菌株均至少含有6个毒性基因。mtDNA单倍型共检测出3种类型,其中55个菌株(龙海市22株、福安市8株、霞浦县25株)为Ⅰa型,占57.29%,32个菌株(龙海市2株、福安市25株、霞浦县5株)为Ⅱa型,占33.33%,9个菌株(福安市7株、霞浦县2株)为Ⅱb型,占9.37%。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日趋复杂。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交配型 生理小种 mtDNA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