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结晶紫和盐酸环丙沙星在导电碳黑糊电极上的伏安检测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

摘要:以导电碳黑糊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结晶紫(CT)和盐酸环丙沙星(CPFX)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B-R缓冲溶液(p H 4.5)中,二者具有互不干扰的灵敏电极响应。实验对缓冲液种类、p H、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等影响检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与优化,进而建立了二者的伏安检测方法。采用半微分脉冲模式,CPFX共存情况下,CT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5×10-8~1.325×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CT共存情况下,CPFX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8~4.85×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S/N=3)分别为10.5和21.2 nmol/L。将所建立的电化学方法应用于测定淡水渔业水样中CT和CPFX的残留量,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CT和CPFX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和101.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响应快和成本低等显著优点,因而具有潜在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导电碳黑糊电极 结晶紫 盐酸环丙沙星 伏安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3个地理群体杂交后代生长性状和闭壳肌拉力的比较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采自海南三亚(SY)、广东深圳(SZ)和越南(YN)的3个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地理群体,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构建了9个选育群体。在养殖到20月龄时,从每个群体中随机挑选100个贝,测量4个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4个质量性状(体质量、壳质量、软体部质量和闭壳肌质量)和闭壳肌拉力。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性状与闭壳肌拉力均为正相关,与闭壳肌拉力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质量(0.601),体质量(0.564)次之,壳宽(0.320)最小。综合比较形态性状,较优群体是YNSY、SYSZ和YNSZ;综合比较质量性状,较优群体是YNSY、SYSZ和YNSZ;综合比较闭壳肌拉力,较优的群体是YNSY、YNSZ和SZYN;综合筛选出生长性状和闭壳肌拉力都较优的YNSY和YNSZ群体可作为进一步的选育材料。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杂交 生长性状 闭壳肌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养殖甲壳类良种培育

中国科技成果 20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脆化阶段草鱼肠道菌群动态变化、血清酶指标及生长性能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 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 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 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 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somatic 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 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关键词: 脆肉鲩 蚕豆 脆化阶段 肠道菌群 血清酶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广东现代渔港等级划分的探讨

中国水产 2015

摘要:渔港是渔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明确渔港的分类及其功能配套,对渔港建设和渔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分析广东渔港等级划分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内外渔港等级划分的优秀经验,提出适合广东发展的参考性渔港等级划分方案,便于渔港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对渔港进行战略上的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腌制品加工过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腌制品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加工水产品,由于其易保存、风味特殊、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然而腌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种类复杂,对制品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阐述了传统腌制鱼和微生物发酵快速腌制鱼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微生物多样性最新研究技术及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鱼类腌制品加工过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方向,为揭示影响鱼类腌制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制及生产优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鱼类腌制品 微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群落 腌制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滨海湿地的保护利用与发展

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受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及工程建设等的影响,长江口滨海湿地发展和系统规划亟待创新方式、方法和模式,以恢复和重建湿地栖息地,从而推动长江口滨海湿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养护。中国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又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沿着3个地形斜面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形成上千个大大小小的河口,最重要的河口有长江、黄河、珠江、辽河、鸭绿江、滦河、海河、灌河、钱塘江、椒江、瓯江、闽江、九龙江、韩江、南流江

关键词: 长江口 滨海河口 栖息地 漂浮湿地 保护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方中草药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筛选适用于施氏鲟养殖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以3种复方中草药为材料,开展其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将1+龄施氏鲟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个平行,每个平行200尾。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体质量的2.5%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和全价基础饲料,连续饲喂35天。停饲24 h后,采集试验鱼血清、肝、脾、肾等组织,对各组织中补体(C3、C4)含量、溶菌酶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施氏鲟血清中C3、C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复方三组C3、C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三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方一、二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脾中溶菌酶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变化(P>0.05);复方一、复方三组血清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脾中NOS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试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3种复方中草药组施氏鲟成活率均升高。因此,自组复方三能有效增强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一种适用于施氏鲟的优良中草药免疫增强剂。

关键词: 中草药 施氏鲟 非特异性免疫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密度对罗非鱼幼鱼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探讨养殖密度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罗非鱼幼鱼的影响,选取了同批次的罗非鱼幼鱼进行50天的饲养,测定了4组不同养殖密度梯度下幼鱼的生长指标的变化,并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幼鱼的成活率及最终平均体重和体长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定生长率、日平均增重、生长效率、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也显示出相似的规律,高密度最低的A组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密度最高的D组,密度过高会抑制罗非鱼幼鱼的个体生长速度。养殖经济效益分析表明C组产量最高,是较适宜的养殖密度。

关键词: 养殖密度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长指标 罗非鱼幼鱼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表皮生长因子样(EGF-like)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合浦珠母贝幼体发育以及组织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合浦珠母贝EGF-like基因并做了相应的表达分析。实验结果获得c DNA全长序列4 107 bp,命名为Pf-egf1,开放阅读框(ORF)702 bp,编码234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信号肽序列和一个跨膜结构域,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Pf-egf1具有一个EGF-like结构域,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由3个二硫键维持,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相关蛋白的特征结构域,但其余序列与现有相关基因序列差异较大,推测可能是一个新的EGF-like基因。表达结果显示,Pf-egf1 mRNA在合浦珠母贝外套膜、闭壳肌、鳃、肝胰腺、珍珠囊、肠和性腺中均有表达,在肠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合浦珠母贝幼体发育的担轮期、D型期、壳顶期、眼点期和变态期的表达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其在变态期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时期。上述结果表明,Pf-egf1基因可能在合浦珠母贝肠道修复和幼虫变态发育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育珠与生长调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