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铜铁的吸附特性
《实用预防医学 》 2015
摘要:目的以自然水体培育生物膜,研究了该生物膜对铜铁的吸附特性。方法采集自然水体培育的生物膜,对模拟配制的含铜铁的实验用废水进行吸附实验。在吸附过程中分别改变p H、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得到最佳的吸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结果生物膜对铜铁的吸附量分别随p H、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在早期生物膜与金属离子的反应速率较快,之后趋于平稳。吸附实验开始前30 min内,p H=5~6,温度25℃~45℃,为吸附的最佳条件。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吸附等温式均能准确表达生物膜对Fe2+和Cu2+的吸附过程,但Langmuir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拟合度。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R2Fe=0.9996、R2Cu=0.9953。结论在最适反应条件下,生物膜对铜铁有较高的去除率,并且对铁的吸附量高于铜。
关键词: 生物膜 Fe2+ Cu2+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鸢乌贼肌原纤维蛋白的热稳定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南海鸢乌贼胴体肌肉的基本特性及其蛋白质组成,并重点探索了温度对其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南海鸢乌贼为适合加工的优质水产品,高蛋白,低脂肪,肌原纤维蛋白所占比例达59.63%,气味温和,无怪酸味。在4℃下,肌球蛋白重链(MHC)、副肌球蛋白(PM)、肌动球蛋白(Actin)48 h内无明显变化;25℃下,MHC温浴12 h后开始发生明显的降解,24 h后完全降解;40℃时,降解严重,温浴0.5 h后,MHC就发生明显的降解,1.5 h后基本降解完全,在添加1 mmol EDTA的条件下,降解被显著抑制,放置4 h后,仍能看到非常清晰的MHC条带;50、60℃温度下,降解较为缓慢,温浴3~4 h,仍能看见清晰的MHC蛋白条带,然而,PM、Actin等却快速降解。
关键词: 鸢乌贼 胴体肌肉 肌原纤维蛋白 SDS-PAGE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初步探讨——以辽河口渔业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为例
《中国管理信息化 》 2015
摘要: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之中,档案管理实为一项重要工作,鉴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自从"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基本建设便开始伴随着"三农"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然而诸多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依然未能从根本上杜绝负责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科研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专业管理意识薄弱以及轻管理重建设等负面思想。档案管理也因此成为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文章就此展开初步分析,以辽河口渔业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为例探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相关项目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 档案管理 辽河口渔业资源保护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孢子虫感染三疣梭子蟹的肌组织病理及其免疫相关酶活性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纯化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牙膏病"病原微孢子虫对三疣梭子蟹进行人工感染实验,观察感染蟹肌肉组织的临床变化及其超微病理,并测定感染后肌肉和肝胰腺组织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不同时间点的活性。结果发现,微孢子虫肌肉注射感染三疣梭子蟹后,蟹的肌纤维透明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并向白浊化转变。超微病理显示,注射感染176 h后,肌细胞内存在大量微孢子虫,感染蟹肌细胞出现核膜肿胀和线粒体双层膜破裂等病变,严重者肌纤维发生断裂、溶解,电镜下可见大量高电子密度的溶解灶。免疫相关酶活分析显示,微孢子虫感染后,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肝胰腺组织ACP和SOD活性均呈现两个显著上升过程(P<0.05);肝胰腺组织ACP活性始终高于肌肉组织,而两种组织的SOD活性恰好相反;感染蟹肌肉组织内两种酶活性几乎始终大于正常对照组。酶活的变化可能与蟹微孢子虫的肌肉组织亲嗜性及其增殖速度较慢等特点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培养建设
《农业科技管理 》 2015
摘要:文章对某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F研究所2014年管理人才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院所管理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显示,F研究所管理人才的总体特征为人才比例合适、文化程度高、从业经历简单、专业技术背景较强、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良好,但年龄分布不均、管理对专业技术的影响度不一。经分析可见,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在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方面存在人才来源渠道有限,缺乏国际化的视野;过多依赖经验的累积,缺少管理能力和实力;年龄结构不合理,断层问题严重;培训手段单一,缺少针对性;管理与专业技术的定位模糊,科研机构行政化严重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作为农业科研机构,必须明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目标,通过吸收引进、培训和有效激励,建立职业化的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议,以推动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草鱼中6种阳离子染料残留量
《分析科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草鱼中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隐色结晶紫、亚甲基蓝和新亚甲基蓝6种阳离子染料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样品经乙腈和缓冲溶液提取,用二氯甲烷萃取及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孔雀石绿、隐色孔雀石绿、结晶紫、隐色结晶紫、新亚甲基蓝和亚甲基蓝的定量限均为0.2μg/kg。添加0.2~10μg/kg水平时加标回收率达到75.0%~98.5%,相对标准偏差为3.2%~9.1%。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草鱼 阳离子染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黑斑狗鱼血液学常值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野生黑斑狗鱼血液生理、生化和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细胞平均体积、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阴离子间隙等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尿素氮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雌性个体全血粘度值均明显高于雄性个体,且雌雄个体全血粘度均随切变率增加呈典型的对数模式降低,方程分别为Y=-2.711ln(x)+19.966,R2=0.9672;Y=-0.755ln(x)+7.4088,R2=0.9524。这些血液生理学数据表明,未成熟前黑斑狗鱼雌雄个体血液主要指标值已存在差异,雌性个体体内脂肪含量要高于雄性,雄性黑斑狗鱼耐低氧能力要高于雌性个体,所得检测指标除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低密度脂蛋白和肌酸激酶个体变异系数较大外,其余血液指标均可作为野生健康黑斑狗鱼基础血液指标参数,为黑斑狗鱼在自然资源监测和人工养殖鱼病防治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g型溶菌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g型溶菌酶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团头鲂(Megahbrama amblycephala)氨氮胁迫过程中的作用,应用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技术克隆了团头鲂的g型溶菌酶基因c DNA序列,得到全长719 bp的c DNA序列,包括71 bp的5'末端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90 bp的3'UTR和55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氨基酸相似度比对显示,不同鱼类g型溶菌酶的氨基酸序列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g型溶菌酶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型溶菌酶基因在团头鲂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肠道中表达量最高,同时在胁迫和恢复过程中该基因在肝和脑中的表达规律相似,均在胁迫时表达量上调,恢复后表达量相对下降,而g型溶菌酶在鳃中的表达有所不同,可推测g型溶菌酶基因参与了氨氮应激分子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6月份桑沟湾褐潮期间浮游植物和浮游纤毛虫群落结构特征
《海洋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2012年6月份桑沟湾藻华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纤毛虫群落结构,并对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藻华原因种为一种直径为2μm左右的小球型藻类,细胞形态和粒径均与近年来在中国秦皇岛近岸海域频繁引发水华的超微型浮游植物相似。藻华发生期间,调查区海水中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高达109个/L,高于2011年同期调查区该物种藻华期间的细胞丰度(108个/L)。除藻华原因种外,其他浮游植物共鉴定38种,隶属3门23属,以硅藻和甲藻为主,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裸甲藻(Gymnodinium sp.)、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和太平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acifica)等。纤毛虫共鉴定3属5种,以砂壳纤毛虫为主,优势种为百乐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细胞丰度分布方面,藻华原因种从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硅藻细胞丰度在位于湾口处的6号站位最高,并向湾内和湾外递减;甲藻和纤毛虫细胞丰度均从湾内向湾外降低,这分别由优势种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的分布决定。分析发现,调查区藻华原因物种细胞丰度与海水温度和层化系数呈良好的正相关性,与盐度呈负相关性;与裸甲藻和百乐拟铃虫细胞丰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这两种异养微型浮游生物对藻华原因种的摄食能力值得探索。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发现,调查区藻华期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下降,群落稳定性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菱鲆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的不确定度评定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按照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菱鲆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建立数学模型,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如工作曲线拟合、样品重复性测定、标准溶液配制、样品称量及样品溶液定容等进行分析评定及量化。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得大菱鲆中AOZ、SEM、AHD和AMOZ的残留量分别为4.17、4.48、4.25、4.45μg/kg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24、0.23、0.24、0.23μg/kg(k=2)。
关键词: 大菱鲆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不确定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