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根系硝酸还原酶对小白菜硝酸盐吸收和代谢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溶液培养方法,选取上海青、兔子腿矮脚黄、上海青×兔子腿矮脚黄F1代为材料,筛选出对根系硝酸还原酶(NRA)抑制效果最佳的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2WO4的浓度为0.8 mmol/L。研究结果表明,根系NRA受抑的情况下根系对NO3-吸收速率显著下降,而地上部的硝酸盐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同时,根系NRA受抑条件下,其根系可溶性糖浓度提高,而地上部可溶性糖浓度则相对降低。

关键词: 小白菜 硝酸盐 NRA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幼苗对海水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海水处理对甘薯幼苗生长发育、膜透性、保护性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离子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海水处理对甘薯幼苗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25%和40%的海水胁迫对甘薯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脯氨酸含量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提高、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浓度海水处理下均在处理6 d时达到最高值;③在10%、25%海水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3种酶活性均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提高、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在40%海水处理3 d、6 d时,甘薯幼苗叶片的SOD、POD和CAT酶活性均较对照不断升高,而在处理10 d时,SOD酶活性骤然降低,POD酶活性略微降低,CAT酶活性则继续升高;④10%和25%海水处理的甘薯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与对照差异不大,40%海水处理的甘薯叶片MDA含量与膜透性(ELP)值大幅上升;⑤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甘薯幼苗根、茎和叶部的Na+、C l-含量显著增加,且茎部和根部的Na+、C l-含量明显高于叶部,甘薯植株各部分的K+含量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

关键词: 海水胁迫 甘薯 渗透调节物质 膜透性 保护酶活性 离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狼尾草不育系和保持系提纯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保持系Tift23B为材料,刈割再生为手段,通过观察不育系留茎穗开花期花药败育情况,剔除不育系中的可育系;采用人工套袋和成对杂交,在同一生长季节同一植株上完成不育系鉴定和繁殖两个程序;冬季通过温室鉴定不育系育性,鉴定相应的保持系,并生产不育系和保持系原种供不育系繁殖田使用;大田生产的不育系种子经温室鉴定纯度达到100%。

关键词: 美洲狼尾草 不育系 保持系 刈割再生 提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与QTL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低芥酸油菜品系APL01与高芥酸品种M083杂交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油菜脂肪酸组成中的芥酸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芥酸含量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2.27和-8.83,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35和1.69,加性效应显著大于显性效应;芥酸含量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为92.54%~96.72%。以(APL01×M083)BC1F1为作图群体,利用25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由19个连锁群组成的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利用W inQTLCart 2.0对种子芥酸含量进行QTL扫描,获得2个与芥酸含量相关的QTL,其中qER8位于N8连锁群的m11 e37b~A0226Ba267区间,效应值为-8.32,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为16.74%;qER13位于N13连锁群的A0301Bb398~m18 e46区间,效应值为-9.12,可解释芥酸含量表型变异为31.32%。qER8和qER13两侧分子标记m11 e37b、A0226Ba267、A0301Bb398和m18 e46可用于芥酸含量的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油菜 芥酸含量 遗传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葡萄糖苷酶酶解蜂胶黄酮苷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β-葡萄糖苷酶酶解蜂胶黄酮苷的工艺参数。通过β-葡萄糖苷酶酶解蜂胶黄酮苷,提高酶解产物中杨梅黄酮、槲皮素、芹菜素、松属素等黄酮苷元的含量,可以明显提高蜂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关键词: 蜂胶 黄酮苷 β-葡萄糖苷酶

丙烯酰胺的雄性生殖毒性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丙烯酰胺在工业和科研实验中广泛应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化工原料。近年来证实,丙烯酰胺还存在于高温加热的淀粉类食品中。丙烯酰胺具有多种毒性效应,近年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具有生殖毒性,表现为对雄性生殖行为、雄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和精子生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其可能的机制包括丙烯酰胺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与马达蛋白、染色体和DNA形成烷化物以及通过氧化损伤来影响雄性生殖。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生殖毒性 雄性生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稻群体长势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TM影像信息结合地面试验数据,分析了水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素含量3个群体质量指标与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的水稻群体质量指标监测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叶面积指数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正相关关系(r2=0.820 2),与植株氮素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636 4),RVI与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767 6)。因此,在水稻抽穗期可以利用NDVI对叶面积指数和植株氮素含量进行监测,对地上部生物量的监测则以利用RVI数据较好。

关键词: 水稻 TM影像 抽穗期 长势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蔓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省部分地区感染蔓枯病的甜瓜茎上分离病原菌,并对其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株甜瓜蔓枯病菌株,这4株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培养基pH值对病菌生长的影响不大。另外,对这4个菌株的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中进行了Blast搜索和比对分析,根据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结合甜瓜病株症状和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初步认为江苏省甜瓜蔓枯病的病原菌为Didymella bryoniae(Auersw.)Rehm.,其无性型为西瓜壳二孢Ascochyta citrullinaSmith.

关键词: 蔓枯病菌 生物学特性 rDNA-ITS 甜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1979~2007年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参试品种的含油率变化不大,而芥酸、硫苷的含量变化较大,品质变化趋势与江苏省油菜品种育种进程密切相关。参加区域试验的常规品种平均含油率比杂交组合高1.87%,杂交组合平均芥酸含量比常规品种高218.8%,常规品种平均硫苷含量比杂交组合高21.53%。

关键词: 油菜 区域试验 参试品种 品质性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磷杀虫剂通用结构半抗原的设计及广谱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针对有机磷农药的广谱特异性抗体,用于有机磷农药的免疫快速筛选检测。【方法】设计采用二乙基膦酸乙酸作为通用结构半抗原,用NHS-DCC法和EDC法合成两种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结果】NHS-DCC法所制得抗血清的最高滴度为25600,EDC法合成的抗原制得的抗血清滴度最高为6400,均获得免疫应答。以二乙基膦酸乙酸为对象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二乙基膦酸乙酸最低检测浓度0.0035μg·ml-1,抑制中浓度I50为0.182μg·ml-1。经对12种常见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特异性检测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所得抗体对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等农药有特异性反应,I50分别为0.12、0.21、0.24、0.78、0.97、3.8μg·ml-1。【结论】该检测技术可用于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等药剂的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关键词: 有机磷杀虫剂 广谱性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