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背天葵叶片中花青素种类及合成调控基因转录组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取紫背天葵(Cynura bicolor DC.)叶片中花青素种类及其合成调控基因等信息,该试验以紫背天葵叶背面紫色以及经处理叶背面几乎全绿(对照)的叶片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同时进行6个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分析和6种花青素苷元的HPLC检测,以揭示紫背天葵特有的花青素苷元及其合成调控关键基因信息。结果表明:(1)在紫背天葵中共获得14个花青素苷元及32个花青素合成调控基因信息,其中表达量差异显著下调的4个基因为Pg(c11692)、Cy(c42112)、ANS(c38551)和3GT(c9064),表达量差异显著上调的2个基因是D FR(c35961)和3GT(c20283)。(2)q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上述6个基因在2种紫背天葵叶中的表达趋势(上调或下调)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但转录组测序检测到的表达趋势差异倍数比qRT-PCR检测结果更加明显。(3)HPLC分析显示,紫背天葵叶中均未检测到Dp、Pt、Pn及Mv等4类花青素苷元,但紫背天葵叶中富含Cy花青素苷元,且背面紫色的叶中Cy类花青素苷元含量(62.21 mg/kg)显著高于绿色叶对照(6.86 mg/kg);背面紫色和全绿叶中的Pg花青素苷元含量均低于0.43 mg/kg。研究推测,Cy和Pg花青素苷元在绿叶紫背天葵(对照)中含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因为存在1个ANS和1个3GT正调控以及1个DFR和1个3GT负调控所致。
关键词: 紫背天葵 转录组测序 花青素 花青素苷元 调控基因


不同基因型水稻糙米对镉、铅的吸收特性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低吸收累积重金属Cd、Pb的水稻种质资源,为Cd、Pb污染地区水稻种植品种的选择和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0个水稻品种,用塑料盆置于网室水泥槽中种植水稻,共分3个组,第1组为不加重金属的对照组;第2组为添加重金属Cd的Cd处理组,以CdCl_2·2.5H_2O形态加入土壤中,使Cd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中镉的临界值(1mg·kg~(-1));第3组为添加重金属Pb的Pb处理组,以Pb (CH_3COO)_2·3H_2O形态加入土壤中,使Pb含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中铅的临界值(500mg·kg~(-1))。成熟期收获种子晒干,保存3个月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3组材料糙米中Cd和Pb含量。【结果】(1)不同水稻品种对Cd的吸收力差异显著,Cd处理组糙米Cd含量变幅在0.133~3.308mg·kg~(-1),对照组糙米Cd含量变幅在0.005~0.224mg·kg~(-1),Cd处理组糙米Cd平均含量是对照组的19.63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不同品种Cd处理组糙米Cd含量与对照组糙米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Cd处理组有1个品种(台粳8号)糙米Cd含量在可食用标准0.2mg·kg~(-1)以内,说明台粳8号是低吸收Cd的品种。(2)不同水稻品种对Pb的吸收力差异显著,Pb处理组糙米Pb含量变幅在0.183~2.123mg·kg~(-1),对照组糙米Pb含量变幅在0.010~0.288mg·kg~(-1),Pb处理组糙米Pb平均含量是对照组的10.66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不同水稻品种Pb处理组糙米Pb含量与对照组糙米Pb含量相关不显著;Pb处理组有2个品种(金早6号、宁粳216)糙米Pb含量在可食用标准0.2mg·kg~(-1)以内,说明金早6号、宁粳216是低吸收Pb的品种。(3)籼稻糙米Cd含量显著高于粳稻,但Pb含量籼稻与粳稻无显著差异。(4)不同种皮色水稻品种对Cd、Pb吸收力有差异,表现为红米>黑米>白米。【结论】土壤环境三级质量标准的稻田已基本不适宜种植水稻,但水稻对Cd、Pb的吸收力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从众多种质材料中可以筛选出适宜在轻度Cd、Pb污染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并可为培育抗重金属污染水稻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种质材料。


黄秋葵新品种‘闽秋葵3号’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闽秋葵3号’是以‘FL-14’为母本,‘东园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出的黄秋葵新品种。植株长势旺盛,株高140~180 cm,始花节位5~6节;果形美观,无刚毛;果绿色,5棱,果长15 cm左右,横径1.9 cm左右,单果鲜质量25 g左右;不易老化,口感脆嫩。早熟,高产,产量39 952.5 kg·hm~(-2)。耐热、耐涝、抗病性强。适宜全国各地大棚和露地栽培。


橄榄油保健和疾病预防功效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橄榄油作为地中海式饮食的重要组分,其保健功效一直为许多研究学者所关注.相比较而言,国外对橄榄油功效研究比较活跃而且深入,而国内相关研究比较少而且薄弱;并且,国内外油橄榄功效研究仍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研究.为此,综述了国内外橄榄油的保健与疾病预防功效研究进展,包括:改善肠道菌群、养肤护肤以及预防慢性病等方面.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食用橄榄油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方面.最后,还对国内橄榄油保健功效研究进行了展望.


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枇杷果实成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青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的生理代谢变化及果实品质形成机制。【方法】以‘解放钟’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及MALDI-TOF/TOF-MS技术分离并鉴定蛋白质,采用RT-qPCR技术分析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同时应用生理生化技术分析生理代谢变化。【结果】成功鉴定出55个差异表达蛋白,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糖代谢(16%)、三羧酸循环与能量代谢(9%)、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14%)、类胡萝卜素合成及乙烯合成(11%)、蛋白质合成(13%)、细胞结构(8%)、防御与胁迫(9%)以及其它调控(13%)等生物学过程。随着果实成熟,参与糖代谢、三羧酸循环与能量代谢以及类胡萝卜素合成及乙烯合成过程的相关蛋白均上调表达;RT-qPCR的结果与蛋白质丰度变化趋势相一致;同时,糖类物质、类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C等的含量不断积累,有机酸含量不断减少。【结论】在蛋白质丰度、生理生化水平以及mRNA水平上的结果共同表明糖代谢、三羧酸循环及能量代谢、类胡萝卜素合成以及乙烯合成等代谢途径在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枇杷果实品质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今后枇杷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


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支农如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农产品供需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已经不可忽视,"供需不均"已成为阻碍我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财政支农作为政府调控手段,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导向作用和杠杆作用.本文深度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结构状况面临的挑战和我国当前财政支农的必要性和现状,剖析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在此基础上,从找准发力支点、创造良好改革条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支农资金效率等方面,提出"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农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财政支农 助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同种类蔬菜对黄粉虫成虫繁殖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能够提高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成虫繁殖能力的蔬菜种类,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量,增加利润。【方法】以萝卜、马铃薯、白菜、胡萝卜、蕹菜和黄瓜6种蔬菜作为辅助饲料,研究添加不同蔬菜对黄粉虫成虫寿命、繁殖和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黄粉虫成虫的产卵期和寿命以添加黄瓜和胡萝卜的为最长,但二者的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明显最低,种群倍增时间(t)显著加长。添加萝卜、马铃薯、白菜和胡萝卜的黄粉虫其总产卵量最多,但添加后者的日均卵量却显著少于前三者。添加萝卜、马铃薯、白菜和蕹菜的黄粉虫在世代平均历期(T)、r_m、t和λ4个参数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添加蕹菜的净增殖率(R_0)和产卵量却显著少于前三者,雄虫比例在所有6种处理中最高。【结论】萝卜、马铃薯和白菜3种蔬菜有助于提高黄粉虫成虫的繁殖力和种群增长率。


天然富硒土壤上三种蔬菜对硒的吸收与转化差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对硒(Se)不同敏感性蔬菜对天然富硒土(Se≥0.4 mg/kg)中硒的吸收和转化差异,为富硒土壤生产富硒蔬菜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以大蒜、芥菜和菠菜三种蔬菜为试验材料,在全硒含量为0.29、0.58、0.98、2.07 mg/kg的四种土壤上进行了盆栽试验(依次标记为Se0.29、Se0.58、Se0.98、Se2.07),并测定四种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芥菜和菠菜于生长40 d、53 d、68 d和82 d后取样,测定蔬菜可食部分硒含量;于生长97 d后收获,分为根部和地上部.大蒜于生长42 d、68 d、82 d、120 d后取样,测定地上部硒含量;于生长165 d后收获,分为根部、鳞茎和叶.测定供试蔬菜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计算不同硒含量土壤上蔬菜对硒的吸收和转化系数.[结果]三种蔬菜中芥菜的生长对土壤硒最为敏感,芥菜可食部位生物量鲜重以Se0.29处理最高,菠菜和大蒜均以Se0.58处理最高,与Se2.07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三种蔬菜地上部硒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生育期均表现为大蒜>芥菜>菠菜.收获期三种蔬菜各部位的硒含量随着土壤硒含量(0.29~2.07 mg/kg)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Se2.07> Se0.98> Se0.58> Se0.29,Se2.07处理的菠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分别是其Se0.29处理的8.63倍和7.10倍,芥菜是12.25倍和23.29倍,Se2.07处理大蒜鳞茎和叶部硒含量是Se0.29处理的39.92倍和4.90倍;可食部位硒含量为大蒜(7.25~289μg/kg)>芥菜(1.22~14.9μg/kg)>菠菜(0.73~6.30μg/kg),均表现为地下部>地上部,Se2.07处理菠菜根部硒含量是茎叶的4.80倍,芥菜是12.06倍,大蒜是8.22倍.在富硒土壤Se0.98和Se2.07处理条件下,大蒜和芥菜能从土壤中富集硒,吸收系数是菠菜的3.06~8.47倍和1.58~5.8倍,均达到了富硒蔬菜标准(≥0.01 mg/kg).三种蔬菜可食部位有机硒含量占总硒比例为73.5%~84.7%,并随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e2.07与Se0.29处理差异显著;蔬菜硒含量不但与土壤总硒含量相关,而且与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蔬菜种类和土壤硒含量均影响蔬菜硒的吸收、转化和富集.三种蔬菜对土壤硒的敏感性以芥菜最强.蔬菜硒含量和可食用部位有机硒的转化率均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总硒含量和有效态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富硒能力为大蒜>芥菜>菠菜,在天然富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蒜和芥菜硒含量易达到富硒蔬菜标准,而菠菜未显示出富硒能力.因此,虽然土壤硒含量高影响了大蒜和芥菜的生长,但大蒜和芥菜具有较强的将硒转移到可食部位的能力,可作为富硒蔬菜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