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减量追施氮肥运筹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减量追施氮肥运筹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方法]5个处理施基肥量一致,以大田常规追施氮肥量为对照,在常规追施氮肥量的基础上减施10%、20%、30%、40%作为减量追施氮肥处理,分析减量追施氮肥对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常规追施氮肥量、减施10%追施氮肥量和减施20%追施氮肥量处理的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结铃数和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减施30%追施氮肥量和减施40%追施氮肥量处理,并且各处理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重按大小依次为减施10%追施氮肥量处理、常规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20%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30%追施氮肥量处理、减施40%追施氮肥量处理;追施氮肥量、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籽棉产量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结论]大田常规追施氮肥基础上减施10%追施氮肥量不会显著降低籽棉产量,对棉花的结铃数和铃重、衣分也均未显著降低,同时不会影响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且有利于棉株生殖器官分配比重的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火疫病拮抗菌筛选及温室防效测定
《微生物学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梨火疫病是由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对苹果、梨、山楂等40余属220多种植物危害极大。近年来,与中国毗邻的中亚多国相继暴发梨火疫病。梨火疫病菌成为国内特别是对新疆地区的特高风险有害生物,梨火疫病已被中国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目的】从新疆本土材料以及实验室现有菌株中进行梨火疫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为梨火疫病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新疆香梨种植区土壤及实验室现有菌株中分离、筛选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菌株,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rRNA基因测序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对抑菌效果进行复筛。利用两年生盆栽杜梨苗对拮抗菌进行温室内保护型和治疗型防效测定。【结果】筛选获得11株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9株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2株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E7、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P1和植物乳杆菌LP2拮抗作用较强,其次为贝莱斯芽胞杆菌JE4。生理特性实验结果表明:JE4、JE7可在NaCl浓度为1%-7%时生长,JE4、JE7在pH 4.0-9.0时生长,LP1可在NaCl浓度为1%-9%时生长,在pH 5.0-9.0时生长良好。温室防效测定结果显示,贝莱斯芽胞杆菌JE4防效最佳,可达到73%以上。【结论】筛选获得一批梨火疫病拮抗菌,其中部分菌株在温室内防效显著并具有较强的盐碱耐受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对甜菜叶丛期光系统Ⅱ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甜菜(Beta vulgaris)叶丛期叶片光合机构和功能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抗旱性相对不同的品种"XJT9907"(旱敏感型)和"XJT9916"(耐旱型)为材料,在甜菜叶丛期控水为45%~50%田间持水量持续7 d时,利用植物效率分析仪(Handy-PEA)测定各处理叶片的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同时通过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获得有关光系统Ⅱ(PSⅡ)标准化数据、比活性参数、性能指数、总性能指数和能量分配比率.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增加了XJT9907和XJT9916叶片可变荧光强度,降低叶片电子传递效率(ΨEO,φEO,φRO);2)降低单位面积光能的吸收、捕获、耗散和传递(ABS/CSO,DIO/CSO,ETO/CSO,REO/CSO),其中对耐旱型品种XJT9916的影响较小;3)降低了PSⅡ单元之间的能量连通性和光系统之间的电子传递能力;4)PSⅡ放氧复合体(OEC)失活和PSⅡ受体侧与供体侧电子之间的不平衡;5)XJT9907和XJT9916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32.2%和10.3%;6)耐旱型品种XJT9916通过较强的能量耗散(DIO/CSO,DIO/RC)防止了能量被过度激发,致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降低幅度低于旱敏感型XJT9907.XJT9907和XJT9916甜菜叶丛期土壤含水量为45%~50%田间持水量时,叶片光合系统光化学活性降低,电子传递反应和Calvin-Benson循环之间平衡失调,光合机构稳定性和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导致叶片光抑制,从而降低了叶片的光合能力.由此可知,干旱胁迫下甜菜光合能力的降低与PSⅡ功能下调有关,与Fv/Fm相比,性能指数PItotal可作为筛选抗旱基因型品种的敏感性指标.
关键词: 甜菜;荧光;干旱胁迫;光合能力;光系统Ⅱ;净光合速率;光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中亚生态群杏品种果实与叶片形态特征相关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中亚生态群杏品种果实和叶片的形态特性及相关性,为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隶属于该生态群的80个新疆杏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果实成熟期的叶面积、叶片长、叶片宽、叶周长、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分析这些指标的分布特性和彼此间的相关性。【结果】80个新疆中亚生态群杏品种中,77.5%的杏品种叶面积分布在19.8~30.3 cm~2,最大叶面积为44.18 cm~2,最小叶面积为12.82 cm~2,叶面积整体偏小;86.3%杏品种叶周长分布在16.7~22.7 cm,最大叶周长为24.44 cm,最小叶周长为13.66 cm;63.8%杏品种单果重分布在16.1~32.1 g FW,最大单果重为48.07 g FW,最小单果重为12.13 g FW,果实整体偏小。叶面积与叶片宽之间相关性最高(0.910~(**)),叶周长与叶片长之间相关性最高(0.870~(**)),单果重与果实横径之间相关性最高(0.913~(**))。【结论】叶面积和叶周长与果实的单果重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预测果实单果重的重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甲烷通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系
《地球科学 》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虽然神农架大九湖泥炭湿地的甲烷排放特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关于微生物群落与甲烷排放量的关系及影响的研究不多.采用涡度相关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2016年3月~2017年2月微生物对大九湖泥炭湿地CH_4通量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九湖泥炭湿地研究期间表现为CH_4的源,年总排放量5 566.27 mg·m~(-2),日平均排放速率10.96 nmol·m~(-2)·s~(-1);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通量分别为12.06、22.47、3.02、2.92 nmol·m~(-2)·s~(-1);研究区优势菌为泉古菌(54.6%)、广古菌(18.9%)、酸杆菌(12.6%)等.对不同季节样品Shannon指数进行单因素分析,p值为0.000 127,分析结果表明:CH_4月通量变化均呈明显的倒"U"型;夏季CH_4通量最高,冬季最低;不同季节的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夏季、冬季微生物群落组成与CH_4通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显著负相关;未鉴别出的菌群和俭菌总门与CH_4通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泉古菌门与CH_4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泥炭湿地 涡度相关 甲烷通量 微生物群落组成 大九湖 生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西甜瓜中三种重金属含量特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集新疆12个县市50个西甜瓜样品,测定Pb、Cr、As这3种重金属元素,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P_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_(综合))分析新疆主产区西甜瓜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新疆产区西甜瓜中Pb、Cr、As三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水平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7),Pb、Cr、As这三种元素的P_i算术平均值低于1;西瓜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水平大于甜瓜,根据西甜瓜P_i和P_(综合)的结果,新疆产区西甜瓜中Pb、Cr、As的含量在安全范围之内,没有被Pb、Cr、As这三种重金属元素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异瓢虫成虫对日本通草蛉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分子检测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利用分子检测技术评价棉田多异瓢虫对日本通草蛉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方法】根据基因库NCBI中的日本通草蛉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基因序列(登录号为KY806757),设计日本通草蛉的特异引物,并测定特异引物的灵敏度。利用DNA检测技术,在室内以该引物检测喂食5粒日本通草蛉卵的多异瓢虫成虫中肠内靶标食物的衰变情况,估算多异瓢虫对日本通草蛉的半衰期。【结果】所设计引物只对日本通草蛉DNA具有扩增效果,对与其同域发生的其它害虫和天敌不具扩增作用,其扩增片段大小约为220 bp,其最低检出浓度为0. 117 ng/μL。多异瓢虫成虫喂食日本通草蛉卵后,检出率随消化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到16 h检出率为0,多异瓢虫成虫半衰期为8. 32 h。【结论】利用该技术可定量评价多异瓢虫与日本通草蛉集团内竞争。
关键词: 日本通草蛉 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 多异瓢虫成虫 中肠内容物 集团内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南疆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温湿度与养分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BMF)为处理、普通PE地膜为对照(CK),采用田间试验,系统分析BMF的降解性能以及对土壤温湿度、养分、盐分、pH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生育期,BMF的降解过程为先出现裂纹,后裂纹逐渐明显,马铃薯成熟期裂解为4 cm×4 cm以下碎片。BMF在6-7月自然降解破损率均较小,为0.4%~4.0%,8月成熟期破损率较大,为15.0%,而同一时期CK未出现降解。BMF在膜下5 cm和15 cm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较CK低1.08℃和0.26℃,而膜下25 cm较CK高0.27℃;膜下5 cm的平均土壤含水率较CK低3.77%,而膜下15 cm和25 cm分别较CK显著低5.64%和14.60%。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BMF与CK间土壤养分、盐分和pH差异均不显著。BMF处理马铃薯增产2 500.01 kg·hm~(-2),增产率达5.67%,但增产未达到显著水平。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良好,对南疆马铃薯产量、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的影响与CK差异不显著。降解地膜代替普通聚乙烯PE地膜应用于南疆马铃薯生产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马铃薯 降解地膜 产量 土壤温湿度 土壤养分 南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低样品采集制备过程中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测定误差的方法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鲜土壤样品采集、保存、浸提以及浸提液存放等处置方式对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测定结果误差的影响,研究降低测定结果误差的途径,提出实现测定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的土样采集和制备方法。【方法】通过对文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测定过程中人为影响痕迹最多的新鲜土样的采集、保存、浸提以及浸提液存放等环节的处置方式对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测定结果误差的影响。【结果】实验室测定步骤有严格误差控制,而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环节易引起测定数据误差;土样采集和运输时放置在室外或低温运输都会引起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增加;土样风干、烘干保存时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增加,长时间冷藏含量也会增加,冷冻保存时含量变化最小;不同浸提剂和不同浸提时间的测定结果有差异,浸提液保存方式对测定结果有明显影响。【结论】测定得到接近土样采集时的田间新鲜土壤中氮含量的关键途径为加快采样速度、样品储运、浸提等环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