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温度和水分联合作用对‘连粳7号’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探明‘连粳7号’水稻种子发芽率在贮存期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温度和水分联合作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以含水量和贮存温度为考察因素,选用3×3析因试验设计、采用SPSS软件辅助数据分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为14.5%的水稻种子在25℃下贮存180天后其发芽率仍可达89%,含水量为11.5%的水稻种子在5℃下贮存180天后其发芽率仍可达96.6%,水稻种子发芽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含水量和贮存温度为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水稻 温度 水分 析因设计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基础,选用31对SSR标记对107份近年来淮北地区所育小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70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的等位变异数为3~8个,平均为5.4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76~0.791,平均为0.543;3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及遗传多样性指数均为D>B>A;江苏淮北5个地区中以徐州小麦材料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0.613),以淮安小麦材料与江苏淮北另外4个地区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282)。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0.935,平均为0.586,除淮麦20与华瑞0049外,SSR标记能将其他供试材料相互区分开;所有供试材料被聚为3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系)的系谱来源比较吻合。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苏麦8号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2014

摘要:为加快小麦新品种苏麦8号的示范推广,对其在江苏淮南地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试点苏麦8号的产量均在6 750 kg/hm2以上,最高产量可以达到9 607.50 kg/hm2,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增产潜力;参试品种(系)中,苏麦8号的丰产性效应最高(1.563 2),试点间的产量变异度为1.741 5,综合评价较好;苏麦8号的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穗粒数,穗数的变异系数为最小;而其产量水平的提高受穗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受穗粒数的影响最小。为获得高产稳产,苏麦8号应通过田间措施,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发挥其增产潜力。

关键词: 苏麦8号 丰产 稳产 广适性 江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经费“供给制”预算初探

管理观察 2014

摘要:我省实行部门预算分类改革后,基本支出预算已基本到位,但专项支出预算目前仍然流于形式,预决算差异较大。所有项目资金仍需要通过广大科研人员不断的竞争性获取。本文从我省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实际出发,探讨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经费,通过部门预算实行供给制的可行性。

关键词: 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 农业应用基础研究经费 供给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粳稻的遗传特征的初步分析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InDel标记检测,发现该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为0.47,属于中间型,其他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都低于0.4,属于粳型或偏粳型.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组合Z06在第5和第12染色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籼型和杂合型,与其他组合明显不同.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标记检测仅发现Z03、Z05和Z06这3个杂交粳稻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其中Z05为纯合基因型,Z03和Z06为杂合基因型.该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组合应该接近一半籼型一半粳型,第5和12染色体片段为籼型基因型,并携带广亲和基因.

关键词: 杂交晚粳 籼型基因频率 广亲和基因 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发病猪场采集的血清样本中分离到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对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其Nsp2和ORF5序列进行测定和序列比对分析。利用细胞传代的方法对PRRSV检测阳性,PPV和PRV检测阴性的猪血清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CPE和IFA对PRRSV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TCID50。测序获得Nsp2和ORF5基因,并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进化分析。成功分离获得1株PRRSV毒株,该毒株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免疫荧光检测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TCID50为105.5。Nsp2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具有HP-PRRSV 30个氨基酸缺失的基因特征,同时495~516位也存在缺失。分离株ORF5基因与其他参考毒株氨基酸同源性为57.1%~99.5%,与NJ-1106的同源性最高,为99.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北美型,与WUH4、NJ-1106等HP-PRRSV毒株属于同一分支。本试验分离得到一株HP-PRRSV变异毒株,为分析我国PRRSV的遗传变异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与鉴定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31a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为材料,分别于2011—2012年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收获期进行了杂草群落调查,研究杂草类型与密度的分布、杂草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并对杂草种群分布与土壤养分因子进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小飞蓬、看麦娘、大巢菜、稻槎菜、通泉草是本地区小麦生长期的主要杂草类型;随着小麦的生长以及氮肥、有机肥的施入,杂草密度呈下降趋势;施入有机肥降低了麦季杂草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均衡施肥的CN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C0处理的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数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RDA分析显示土壤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与第一排序轴相关性大,是对杂草分布影响最大的两个土壤养分因子。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制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肥料单一或配合投入可显著影响麦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其中氮肥和有机肥的施入能显著降低杂草密度;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田面杂草密度和优势种群,均衡施肥能降低优势杂草种群的优势地位,抑制其发生危害程度,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稳定性。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稻麦两熟制 麦田杂草群落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秆剂与秸秆配施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长江流域稻麦轮作系统下稻田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研究了配施腐秆剂(瑞莱特催腐剂和金葵子腐秆剂)对水稻生长季N2O排放的影响,旨在为腐秆剂与秸秆配施条件下稻田N2O排放规律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配施腐秆剂对稻田N2O排放的季节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但腐秆剂与秸秆配施可降低水稻生育期N2O排放总量;与单施秸秆相比,配施瑞莱特和金葵子腐秆剂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7%和8.9%(p>0.05);水稻全生育期内,仅施秸秆、秸秆与瑞莱特配施和秸秆与金葵子配施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63.35、55.30和57.68μg·m-2·h-1(以N计).N2O排放主要集中在烤田期与复水后干湿交替阶段.全生育期内,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腐秆剂 N2O排放 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颊草莓高架育苗最适移栽时期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颊草莓原原种苗、原种苗为试材,进行不同移栽时期高架基质育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江苏省南京地区,红颊草莓原原种苗适宜的移栽时期为3月31日(气温:6~27℃),原种苗适宜移栽时期为3月21日(气温:2~21℃),移栽越晚,匍匐茎、子苗数越少。

关键词: 草莓 移栽时期 高架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Excel线性规划优化设计山羊饲料配方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肉山羊饲养标准、饲料原料的种类和价格,利用Excel线性规划求解功能,以饲料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设计山羊饲料配方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适用性广。

关键词: 山羊 饲料配方 Excel线性规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