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结构功能、调控因子及在鱼类上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EC 1.14.99.5)是存在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是合成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限速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存在多种亚型,目前在哺乳动物体内共鉴定出5种基因亚型。SCD基因不同亚型分布具有组织、物种特异性,该基因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D基因在调控脂代谢、机体脂肪酸比例、糖尿病治疗、肥胖症、抗癌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哺乳动物和一些鱼类的SCD基因已经被克隆出来,并对其分子结构、基因功能进行了分析。对近年来SCD基因克隆、分子结构、基因功能及调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 分子结构 基因功能 调控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效果,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不同生长时期(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无菌滤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作用方式以及无菌滤液影响下铜绿微囊藻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滤液抑藻效果明显好于延迟期,作用第8d,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19%、91.41%、91.82%;4个处理组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稳定期滤液后,铜绿微囊藻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对光合色素的影响中,类胡萝卜素受到的影响不如叶绿素a显著.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实现的,且分泌物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推测该胞外分泌物能够破坏光合色素,影响光合作用,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同时抑制SOD活性,使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不断加深,进而破坏藻细胞的完整性,表现出对藻很强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抑制 叶绿素a 丙二醛(M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群昼夜垂直移动研究
《水产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冬季南极磷虾群昼夜垂直移动方面的研究可为探索其渔场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其越冬策略研究提供参考。基于2013年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渔业调查期间收集的相关数据,对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群昼夜垂直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磷虾群平均深度维持在表层以下100~300 m,磷虾群最深出现在日升时分,而最浅则出现在夜间时分;7—9月,随时间的推移,磷虾群所处水层呈加深趋势。夜间、白天和黄昏时段磷虾群平均深度呈现较为明显的月份差异。白天磷虾群多集中在较深水层,夜间会上浮到较浅水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莱州湾大型砂壳纤毛虫丰度的水平分布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1年5-11月及2012年3-4月在莱州湾进行的每月1次共9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通过解剖镜下镜检浮游生物网拖网样品,分析莱州湾3-11月大型砂壳纤毛虫丰度的水平分布。结果显示,砂壳纤毛虫总丰度的水平分布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特点:3–5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底较高,向湾口递减;6-11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中及湾口较高,湾底近岸海区较低。各月砂壳纤毛虫丰度较大的区域温度、盐度比较相似,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有一定的适温性和适盐性。其中,6月砂壳纤毛虫丰度的分布与同期调查的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较一致,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是仔稚鱼的开口饵料,对鱼类仔稚鱼的成活和发育有帮助。3-11月砂壳纤毛虫种丰富度的变化范围是5-20种,有17个种在不同月份成为优势种。优势种种类数最多的是7、8月(10种),4月最少(2种)。各航次中不同优势种的最大丰度为489×103个/m3(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bilis,5月);较小的丰度仅为4×103个/m3(半旋拟铃虫Tintinnopsis hemispiralis,11月)。主要优势种(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为优势种的种类)有运动类铃虫(C.mobilis)、白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nivalis)、根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radix)、妥肯丁拟铃虫(T.tocantinensis)和半旋拟铃虫(T.hemispiralis)。8月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3个站位发现河口拟铃虫(Tintinnopsis estuariensis),这是在长江口海域发现的砂壳纤毛虫新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流域绥芬河水系野生洛氏鱥胚胎发育
《生态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活体观察和固定观察2种方法,对野生洛氏鱥胚胎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分析了洛氏鱥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及各时期特点。结果表明:洛氏鱥成熟卵为圆球形,米黄色,略透明,卵沉粘性,卵膜适中,略有弹性;受精卵吸水后极度膨胀,弹性增大明显;受精卵在水温15.0~17.1℃条件下,历经170 h孵出,整个发育期间所需积温为2612.8℃·h,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至破膜等6个阶段,各阶段发育所需积温分别为17.0、119.0、145.0、132.0、164.0、2035.8℃·h;在胚胎发育期间,许多器官分化形成,至孵化时,胚胎已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器官,胸鳍、尾鳍、臀鳍均已形成,背鳍原基开始出现;初孵仔鱼卵黄囊为长椭圆形,鱼体透明,无色素,3日龄仔鱼黑斑呈块状,卵黄基本吸收完全,不久便可以摄食单胞藻、草履虫或蛋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芯片检测鱼类病毒的方法建立与优化
《中国动物检疫 》 2015
摘要: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一种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可以同步检测7种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淋巴囊肿病毒、细胞肿大病毒属虹彩病毒、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传染性鲑贫血病毒)。该基因芯片包含10条病毒特异性的寡核苷酸探针(25~30mer)分别与病毒的CP、N、VP5、G、NS、MA等基因位点互补。将各病毒基因探针以50%DMSO稀释至20μmol/L,使用Personal Arrayer 16个人点样仪在醛基修饰玻片上点样,然后与Cy3标记的扩增产物在47℃条件下杂交1.5 h,最后在Lux Scan 10K扫描仪上采集荧光信号、判断检测结果。初步应用表明,该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可靠性,在鱼类病毒高通量检测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石鲷促性腺激素α亚基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海洋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性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从条石鲷(Oplegnathidae fasciatus)垂体中获得了全长为897bp的GtHαcDNA序列,其中包含249bp的5′非编码区、399bp的开放阅读框和249bp的3′非编码区。该基因编码由132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其中前3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在第122和124Cys中间间隔了一个组氨酸(His),形成CXC型趋化因子的特征结构,肽链中包括10个保守Cys残基和2个N-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同源性和进化分析表明,条石鲷GtHα与鲈形目鱼类的进化关系较近,与鲈形目鱼类GtHα的同源性为87%~98%,与其他脊椎动物GtHα的同源性为53%~8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GtHαmRNA在垂体、脑、性腺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心、肝脏、胃、肠、肌肉、幽门盲囊中微量表达,在脾脏、头肾、鳃、肾脏中不表达,其中在垂体中的表达量最高;周期表达发现:垂体中GtHαmRNA在卵巢发育的Ⅴ期达到最大值,卵巢中GtHαmRNA在卵巢发育的Ⅳ期达到最大值,而脑组织中GtHαmRNA在卵巢发育的Ⅴ期达到最低值,表明GtHα对卵母细胞发育的调控可能同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途径进行。本研究为条石鲷生殖调控机制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条石鲷 促性腺激素α亚基 cDNA克隆 表达 卵巢发育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贝类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沙门氏菌裂解性噬菌体SLMP1,对其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从贝类样品中分离沙门氏菌噬菌体SLMP1,观察噬菌斑特征,分析SLMP1的宿主范围;利用聚乙二醇8000沉淀浓缩SLMP1颗粒,用氯化铯等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纯化的SLMP1颗粒;采用酚-氯仿法提取SLMP1核酸,通过核酸酶处理分析核酸类型;分析SLMP1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及裂菌效果。【结果】SLMP1噬菌斑直径约2–3mm,圆形透明、边缘清晰;SLMP1能裂解肠沙门氏菌肠亚种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LMP1头部呈二十面体,直径约62nm,含非收缩性尾部,尾长约110nm,属于长尾病毒科;SLMP1核酸为双链DNA;SLMP1在30–60°C稳定,在pH4.0–11.0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感染宿主菌潜伏期为10min、裂解期为120min、裂解量为51;SLMP1在液体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裂菌效果。【结论】SLMP1属dsDNA长尾科裂解性噬菌体,具有沙门氏菌生物抑菌剂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沙门氏菌噬菌体 裂解性噬菌体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绳索强力与直径、线密度数学模型分析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ISO1346-2012中聚丙烯8股绳索为例,分别对该绳索的直径和断裂强力、线密度和断裂强力进行了指数函数拟合,并进行修正检验。通过对修正前后函数的极差和方差等比较,结果显示,修正后的函数比修正前函数的准确度有明显提高。用相同的方法对现有ISO标准中的其它材质和规格绳索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其它材料绳索的直径和断裂强力以及线密度和断裂强力的数学模型。该直径-强力与线密度-强力模型的建立,对进行软件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有重要辅助作用,对标准中未规定的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指标的建立也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