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草金鱼土池规模化繁育技术
《科学养鱼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草金鱼色彩艳丽,游动时速度较快,姿态动人,不仅适合于公园及天然水域大面积饲养,也可在庭院缸池内及水族箱内饲养,深受人们的青睐。除观赏外,草金鱼还用作金龙鱼等高档观赏鱼的饲料鱼,不仅为其提供营养,更重要的是能增加体色,因此市场需求量较大。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开展了草金鱼土池规模化繁殖与育苗,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草金鱼受精与产卵1.池塘条件亲鱼池1口,面积为8亩,池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洋渔获数据WebService服务构建
《工业控制计算机 》 2015
摘要:远洋捕捞数据的时空分布变化能够反映渔业资源变动,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渔业组织,以及国内渔业公司渔获捕捞数据构建数据库,数据按渔场、鱼种、捕捞方式特点组织存储,数据记录捕捞的时间、位置、捕捞量等信息。利用Visio Studio 2010 C#编程构建Web Service服务,服务提供根据空间位置的等经纬度查询,根据时间的等时间间隔查询,查询结果以XML格式返回,Web GIS对结果绘图展示。
关键词: 渔获 远洋捕捞 WebServi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抗原表位富集区的原核表达及应用
《淡水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Sn1203株(IHNV-Sn1203)基因组RNA提取物为模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截短的G蛋白基因序列(约375 bp),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 ET-27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7b-IHNV-short G,通过大肠杆菌Rosetta表达菌株获得高效表达。在IPTG浓度为0.25 mmol/L时,37℃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目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 000,符合预期大小,并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4 h时目的蛋白表达量最大。蛋白经变性、复性处理后获得不带任何标签的纯化蛋白,并利用该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结果显示,兔抗血清的效价为1∶80 000,说明制备的兔抗血清能够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兔抗G蛋白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且与VHSV参考毒株没有任何交叉反应。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G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营养需求与健康研究进展
《水产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在近10年不断扩大。团头鲂的营养物质需求主要以生长和营养缺乏症为评价指标。而营养物质对鱼类健康,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等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认为,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合理、品质优良有利于维持鱼类生理健康,并能保护养殖水环境。此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在鱼类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水产饲料应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和维持健康的双重作用,通过营养调控预防鱼类疾病是保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团头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以及饲料营养元素对团头鲂免疫力及抗病力影响的最新报道,以期为团头鲂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点篮子鱼(Siganus guttatas)广盐性的特点,设计了5个盐度梯度: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约30)、盐度20、盐度10、盐度5和盐度0,对点篮子鱼进行了48 d养殖实验,测定了5种盐度条件下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点篮子鱼血清渗透压随盐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除盐度20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盐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盐度组血清渗透压均在12 d时达到最小值,24 d血清渗透压有明显的回升,48 d趋于稳定,各时间点上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点篮子鱼血清等渗点渗透压为402.5 m Osm·kg-1。在盐度5和盐度0条件下,血清离子浓度发生急剧下降,并在6 d和12 d达到最低值,24 d时有所回升;盐度20组血清Na+和C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和其余各盐度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鳃丝Na+/K+-ATP酶活力随着盐度的降低,分别在3 d和6 d达到最低值;盐度5和盐度0在12 d时Na+/K+-ATP活性迅速上升,并显著超过对照组,24 d再次下降;而盐度10缓慢回升,在48 d达到正常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点篮子鱼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在低渗环境中,点篮子鱼通过降低血清中离子含量及鳃丝Na+/K+-ATP酶活力的迅速变化来调节渗透压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 点篮子鱼 盐度 血清离子 渗透压 Na+/K+-ATP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硝酸钙对池塘沉积物中理化因子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减少池塘底泥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以硝酸钙和养殖池塘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添加硝酸钙对池塘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硝酸钙后,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浓度持续降低,最终降至初始值的14.78%;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表层和深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PO43--P的浓度,在表层降低的幅度较大,第7~28天可降低超过85%的PO43--P。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硝酸钙可以显著改善池塘底泥沉积物中NH4+-N和PO43--P的含量,研究结果对减少池塘底泥沉积物的修复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门哲罗鲑成熟卵子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太门哲罗鲑成熟卵子为研究对象,对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营养品质评价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太门哲罗鲑成熟卵子(鲜样)中粗蛋白质量分数33.450%、粗脂肪质量分数6.432%、水分质量分数56.683%、灰分质量分数3.418%;17种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氨基酸总量高达26.823%,必需氨基酸含量11.677%,非必需氨基酸含量15.146%,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谷氨酸(2.931%),其次为亮氨酸(2.627%)、丙氨酸(2.370%)、赖氨酸(2.142%),均高于2.000%;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以氨基酸评分来评价,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化学评分评价,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高达81.905。25种脂肪酸中含饱和脂肪酸8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太门哲罗鲑成熟卵子1.308%,占总脂肪酸为22.497%;不饱和脂肪酸17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11种,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占成熟卵子高达4.483%,占总脂肪酸比例高达77.503%。通过上述分析得出,太门哲罗鲑成熟卵子可作为理想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酸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氯对草鱼池塘环境异养菌数量及区系组成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池塘中泼洒/挂袋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有效氯含量8%)对草鱼(Ctenopharyn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内水体、底泥中异养细菌总活菌数变化影响。试验分4组,1#为3 750g/hm2全池泼洒,2#为3 750g/hm2挂袋,3#为7 500g/hm2泼洒,4#为7 500g/hm2挂袋。结果表明,3#的水体溶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在养殖水体和底泥中,2#异养菌数量最多。此外,1#、3#和4#中气单胞菌数量也低于2#,但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池塘水体中的细菌主要由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变形菌属等组成。其中假单胞菌、气单胞菌是主要的优势菌。底泥中异养菌主要由芽胞杆菌属、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色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组成,其中芽胞杆菌、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等属优势菌。水体中细菌和底泥中异养菌的多样性指数在2#最高(P<0.05)。本试验结果说明7 500g/hm2全池泼洒ClO2,可显著增加水体溶氧;3 750g/hm2全池泼洒ClO2,可降低水体和底泥中有害菌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工况下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启动方式实验
《水处理技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在低温工况下流化床生物滤器的挂膜速率及净水效果,将其应用于小型鲟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并采用新型填料玻璃珠作为滤器的基质,探讨了不同启动方式下该滤器的挂膜时间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在养殖水体14~16℃工况下,采用自然挂膜方式和添加微生态制剂方式培养生物膜时,滤器成功启动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9 d和21 d,挂膜时间显著长于采用接种原滤料方式,并且随着接种原滤料数量的增加,生物膜成熟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随着挂膜时间的延长,生物载体上的异养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物膜成熟后,不同启动方式下滤器对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别,对TAN、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10.5%~22.1%、15.9%~31.5%和30.3%~48%,对TAN的去除负荷维持在157~331 g/(m3·d),硝化效果好于一般的生物滤器。
关键词: 流化床生物滤器 低温工况 启动方式 净水效果 鲟鱼循环水养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渭河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河北渔业 》 2015
摘要:为全面了解渭河陕西段枯水期水质状况,于2014年4月对渭河陕西段7个采样断面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对该区段水质进行初步评价。调查表明: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5个门类35种属,其中硅藻和绿藻在种类组成中占主导地位。浮游植物密度为2.00×106~60.88×106 ind./L,平均密度为23.57×106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84~123.78 mg/L,平均生物量为48.60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75~3.14,平均值为1.69,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渭河陕西段水质整体受到中度污染,流域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