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南海中西部渔场上升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海洋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海中西部海域是我国外海渔业开发的潜在渔场之一,摸清该海域的物理环境特征可为我国开发中西部渔场提供参考。本文以遥感风场和海温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03~2012年西南季风期起止时间的年变化、上升流中心位置时空变动以及风场对上升流中心位置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海中西部海域,西南季风期通常从5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西南季风持续天数平均值为129.4 d,其中,风向角呈51°~60°的天数最多,占总季风天数的21.98%,西南季风期持续时间有增加的现象。上升流中心位置变动范围为11°~15°N,109°~112°E。西南季风期平均风速减小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在经向上向近岸移动,在纬向上向高纬度移动;平均风速增加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在经向上向离岸方向移动,在纬向上向低纬度移动;当西南季风期平均风向角减小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向低纬度移动,平均风向角增大时,年平均上升流中心向高纬度移动。此外,发现厄尔尼诺年此上升流面积显著大于非厄尔尼诺年,而最低温度比2003~2012年平均最低温度低1.3℃。

关键词: 南海中西部渔场 上升流 风场 海表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非热杀菌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产品非热杀菌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超高压杀菌、臭氧杀菌、酸性电解水杀菌、辐照杀菌、高密度CO2杀菌和生物杀菌等非热杀菌技术的作用原理、特点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非热杀菌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其在水产品加工贮藏中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热杀菌 水产 应用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朴素贝叶斯的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预报模型的建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北太平洋是中国进行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捕捞生产的重要海区,准确预报渔场出现的位置对提高渔业捕捞产量、节省燃油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2002—2011年中国在该海域的历史产量数据、渔场时空数据以及包括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a、表温梯度强度和叶绿素梯度强度在内的海洋环境数据,基于朴素贝叶斯方法,建立了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预报模型。为满足朴素贝叶斯方法对条件独立性的假设,利用独立成份分析,重新获得相互独立的属性变量。通过求Cohen′s Kappa系数最大值的方法,确定3种CPUE类型的先验概率,建立可用于渔场预报的朴素贝叶斯预报模型。作为实际验证,将2012年7~11月我国柔鱼渔船在西北太平洋实际生产数据与预报的高CPUE渔场位置进行叠加,平均综合预报精度达到69.9%,表明该模型对西北太平洋渔场的预报具有较好效果和可行性。

关键词: 独立成分分析 朴素贝叶斯 渔场预报 柔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09利用船载Simrad EK60科学鱼探仪(38kHz)对南海深海声学散射层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变水层拖网采样分析了其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南海深海存在2个明显的声学散射层,特征深度分别为0~100m和350~700m,并且2个散射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其随时间变化情况为:16∶00-19∶00,350~700m散射层中的部分生物逐渐向上移动到0~100m散射层;04∶00-07∶00,这部分上升的生物又逐渐移回至350~700m散射层。变水层拖网采样结果发现,白天0~100m散射层内渔获物数量较少,夜间0~100m散射层内渔获物较多,验证了声学映像所检测到的2个散射层间确实存在昼夜移动的现象。

关键词: 南海 深海散射层 垂直分布 昼夜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品流通过程中虾夷扇贝风味品质的变化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品质的变化规律及评价体系,本研究以活品底播虾夷扇贝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的感官及理化特性,系统探讨了在活品流通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变化规律。根据产业现有的流通模式,建立湿运和干运2条模拟流通链进行为期7 d的跟踪研究,通过感官及理化分析监测其风味品质的变化情况;感官监测的指标包含气味、滋味、后味、质地及色泽等5个方面,理化分析包括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关联物、糖原、状态指数CI、剪切力以及蒸煮损失率等指标;针对分析检测结果,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分析风味特征的变化规律,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2)对感官和理化二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流通链初期,采捕后的剧烈胁迫导致风味品质短暂下降,感官分析出现了苦味、酸味等非愉悦描述词;流通链中期,逐渐适应并处于比较稳定的净化环境条件,风味品质得到恢复,风味特征主要体现在甜味、鲜味、海鲜味等愉悦描述词方面;流通链后期,苦味及酸味等非愉悦描述词再次出现。理化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活品流通过程中扇贝的生命状态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对比干运与湿运,无论是感官品质还是生命状态,均发现干运在较短期运输(≤2 d)时优于湿运,湿运则在较长运输期(≥3 d)时显现出一定优势。感官与理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关联的特征指标分别为,感官特征的甜(T-ST)、鲜(AT-UM)和奶香(O-DR),理化指标的Gly、Glu、Arg、ATP、AEC及CI,这些指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采捕后虾夷扇贝活品流通过程中的风味品质差异,可为建立活品贝类流通过程的品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活品流通链 风味品质 感官评价 理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这3种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及磺胺对甲氧嘧啶(SMD)。实验期间,中国对虾的养殖水温为(24.6±2.4)℃,单次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的剂量均为100 mg/kg。结果显示,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SM2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25.812 h、34.066 mg/L·h、94.553 L/kg、2.608 L/h·kg、2 h、1.07 mg/L;S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46.446 h、45.39 mg/L·h、97.207 L/kg、1.504 L/h·kg、1 h、1.17 mg/L;SMD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AUC、Vd、CL、Tmax、Cmax分别为66.296 h、65.917 mg/L·h、40.015 L/kg、0.763 L/h·kg、2 h、2.00 mg/L。结果表明,SMD在中国对虾体内分布比SM2、SD更广泛;中国对虾体内SM2的消除相半衰期最短,SD次之,SMD消除相半衰期最长;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体内72 h药物吸收量SMD最高,SD次之,SM2最低;且SMD药物清除率最低,SD次之,SM2药物清除率最高,所以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72 h中国对虾体内SMD残留最多,SD次之,SM2残留最少。SMD在中国对虾体内药效更加持久,故在不考虑使用成本及毒副作用等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比较这3种磺胺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更加推荐使用SMD。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磺胺嘧啶 磺胺对甲氧嘧啶 中国对虾 药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的大鹏澳海域沉积物古菌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4年夏季(8月)利用柱状采泥器采集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养殖区、对照区5 cm层和30 cm层沉积物样品,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沉积物样品古细菌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鹏澳沉积物深层样品中古菌占原核生物的比例高于表层。5 cm层和30 cm层沉积物古菌群落优势种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的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的MCG纲(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总体上,泉古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广古菌门。养殖区古菌优势种的数量显著高于非养殖区。养殖区表层和深层沉积物之间古菌群落物种组成和数量的差异明显大于非养殖区。古菌群落的空间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鹏澳沉积物古菌群落受到了养殖活动的影响,但影响的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关键词: 沉积物 古菌群落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近海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腌干鱼制品热泵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进传统腌干鱼类加工方式,文章研究了腌干鱼制品在不同热泵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以及干燥工艺参数。以色差和感官评分作为指标,选取干燥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各因素及其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腌干鱼类热泵干燥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热泵干燥腌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30℃,相对湿度30%,风速1.5 m·s-1。此条件下热泵干燥的腌干鱼的色差为2.68,感官评分为88.7分,可以得到与腌前鱼样色差较小、感官品质佳、鱼体的脂肪氧化小、其过氧化值只有0.135 mg·kg-1腌干鱼,改善了腌干鱼的品质。

关键词: 腌干鱼制品 热泵干燥 工艺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X射线灭活活体日本沼虾精子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检测X射线对日本沼虾精子的灭活效果,利用X射线对雄性日本沼虾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处理,将处理后的雄虾与刚完成生殖脱壳的雌虾交配。待雌虾产卵后,计数雌虾抱卵天数,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卵的畸形情况。X射线管照射强度为100 k V,5 m A,源距10 cm,照射时间为0、30、60、90、120 min。结果发现:照射30 min组的抱卵天数及卵的畸形率较0 min组无变化,卵的畸形率为0,卵能正常发育至孵化出膜。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在30~90 min之间,雌虾抱卵天数逐渐减少,且所抱卵的畸形率呈上升趋势。照射120 min组的抱卵天数较90 min组变化不大,卵的畸形率达100%。在本试验照射时间范围(0~120 min)内,灭活日本沼虾精子遗传物质的最佳照射时间为90~120 min。

关键词: 日本沼虾 X射线 抱卵天数 畸形率 遗传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水域南极大磷虾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分布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2014年3—5月大型拖网渔船"龙腾"轮、"开利"轮于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采集的南极磷虾渔业数据,对其产量与CPUE、南极大磷虾体长与体质量关系、群体组成、性腺发育和摄食情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南极大磷虾体长分布范围在18.12~58.71 mm之间,优势体长组为37.00~45.99 mm,占测定总数的78.79%;体质量分布范围在0.1~1.5 g之间,优势体质量组为0.4~0.6 g,占测定总数的76.75%;2014年3—5月,体长分布范围20.59~57.73 mm,优势体长组为38.00~47.99 mm,占测定总数的77.21%;体质量分布范围0.1~1.6 g,优势体质量组为0.4~0.7 g,占测定总数的77.47%;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龙腾"轮和"开利"轮调查期间南极大磷虾体长、体质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成熟度方面成体占总数的99.87%,鲜有未成体和抱卵雌体;2013年12月、2014年1月摄食个体比例较高,空胃率分别为8.36%、5.25%,2014年3月急剧上升至71.05%,2014年4、5月接近100%。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作业渔场分布于62°10'~62°40'S、61°00'~62°10'W和60°10'~62°10'S、56°00'~57°50'W海域,2014年3—5月作业渔场分布于62°50'~63°20'S、58°10'~59°20'W海域,2014年3—5月CPUE(t/h)平均值远大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从日均产量来看,渔汛出现在4—5月。

关键词: 南设得兰群岛 南极大磷虾 生物学特征 资源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