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共轭亚油酸与人体健康
《现代食品科技 》 2006
摘要:共轭亚油酸(CLAs)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生理功能,报道更多的也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最近有研究认为CLAs有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如致癌等。本文阐述了它的生理功能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它的可能危害。
关键词: CLAs 生理功能 有害作用 t-10,c-12-18:2异构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猪伪狂犬病(PR)的流行病学,对1998—2004年间广东省PR血清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莞、惠州、深圳、阳江、珠海的PR血清阳性率较高(>20%),清远和汕尾地区最少(<10%),最高地区是最低地区的3.82倍.有51.7%猪场血清阳性率分布在10%以下.PR血清流行在时间序列有每隔5个月出现1个峰值的可能(P>0.05).通过AR IMA模型预测,2005年1月广东省的PR血清阳性率为14.23%,与真实值15.06%符合得较好.时间-空间对应分析表明:2002、2003年为珠江三角洲PR流行的高峰期,粤北在2001年为高发年份;2002、2003年,PR的流行率均以粤东为最低.二维对应分析图概括了原始信息量的83.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英文)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碳水化合物来源。但近年来,香蕉生产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大多数香蕉栽培品种是三倍体,生长周期长,而且不孕。由于没有种子,给繁殖和育种带来一定的困难。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为香蕉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香蕉的遗传转化方法有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是香蕉品种改良的一个重大突破。香蕉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也发展到多种,有原生质体,胚性细胞悬浮系,分生组织,以及横切薄片等。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转化效率更高,重复性更好的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如农杆菌和基因枪结合法,离心辅助农杆菌介导法、真空渗透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必将推动香蕉产业高速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