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等,对青海省乐都县耕地地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全县24 982.44hm2耕地可分为5级,其中,一等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14,面积为858.29hm2,占总面积的3.44%;二等地IFI 0.660~0.814,面积3 621.80hm2,占14.5%;三等地IFI 0.455~0.660,面积8 002.61hm2,占32.03%;四等地IFI 0.390~0.455,面积9 236.56hm2,占36.97%;五等地IFI<0.390,面积3 263.85hm2,占13.06%。并采用归纳法,建立了包含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和土壤管理等地力要素的乐都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青海 耕地地力评价 指标体系


75%肟草酮·溴苯腈WG防除春小麦田杂草药效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75%肟草酮.溴苯腈WG 900~1 800 g/hm2田间一次性施药,对水300 kg/hm2茎叶喷施,目测防效春小麦田野燕麦为59.87%~91.23%、阔叶杂草为81.56%~92.56%,药后40 d对密花香薷、薄蒴草、藜和遏蓝菜的鲜重防效达90%以上,并对多年生恶性难防杂草鹅绒委陵菜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对春小麦安全,小麦产量增产显著。
关键词: 75%肟草酮.溴苯腈WG 春小麦 田间杂草 药效试验 安全性


青海不同生态环境下蚕豆蛋白亚基差异性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青海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青海13号蚕豆为材料,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分离清蛋白和球蛋白各主要亚基,通过Band Scan 5.0软件得出各亚基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蚕豆清蛋白和球蛋白亚基构成具有差异性,发现2个99 ku、61 ku的清蛋白特异亚基和3个94 ku、64 ku、39 ku的球蛋白特异亚基,57 ku、47 ku等2个清蛋白亚基和61 ku、51 ku等2个球蛋白亚基具有一定的缺失现象。各亚基在含量上也各不相同,存在一定差别,可以看出,蚕豆蛋白亚基的增失及含量随生态环境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变异。本研究对蚕豆品质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蚕豆 蛋白亚基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生态环境


不同生态区青稞品种变异的SSR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不同生态区的青稞品种。以西宁、拉萨、合作、马尔康、香格里拉5个不同生态区的5个品种(‘昆仑12号’、‘藏青25’、‘甘青5号’、‘阿青6号’、‘康青7号’)共25个材料为试验对象,采用SSR引物检测品种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变异率不同,且‘藏青25’的变异率最高(0.264),‘甘青5号’的变异率最低(0.040);不同生态区的变异率也不同,且香格里拉的变异率最高(0.144),合作的变异率最小(0.064)。环境因子的改变使得青稞品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藏青25’对环境因子较为敏感,生态因子的改变易使该品种发生变化。合作作为参试生态区中品种变异率最低的地区,其生态因子对维持品种的性状表现较为有利;香格里拉环境较为复杂,致使青稞的变异率最高。


马铃薯渣中提取果胶的工艺优化及产品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超声辅助提取马铃薯渣中果胶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五因素(1/2实施)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果胶得率的5个主要因素(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和料液比)进行优化。建立各因素与果胶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马铃薯渣中果胶的优化工艺为超声功率300W、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7.6min、pH1.8、料液比1:21(g/mL),在此条件下,马铃薯渣果胶得率达到15.76%。测定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果胶产品的主要成分,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变化动态
《湖北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集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和乐都县碾伯镇种植1~30年日光温室蔬菜地耕层土壤及剖面土壤(1~100 cm),分析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其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最低值比露地(CK)土壤分别增加1.900 g/kg、0.405 g/kg、19.700 m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NH4+-N)在0.375 1~0.435 1 mg/kg范围内变化,变化最大幅度为0.060 0 mg/L;硝态氮在表层含量极高,60 cm以下硝态氮含量变化趋于稳定。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硝态氮(NO3--N)含量在0.946~45.400 mg/kg内变化;铵态氮(NH4+-N)含量总体上变化趋势比较平缓。


旱作农业区春油菜不同施肥模式下肥料效应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旱作农业区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春油菜小区试验,对不同施肥模式下春油菜生物学性状、产量及植株养分含量观测、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春油菜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次性施入尿素329.0 kg/hm2、三料过磷酸钙124.5 kg/hm2、氯化钾75.6 kg/hm2、有机肥1 700.6 kg/hm2,采用垄膜沟植栽培使产量达到4 425 kg/hm2,是较理想的栽培模式;基施尿素224.5 kg/hm2、三料过磷酸钙194.5 kg/hm2、氯化钾93.4 kg/hm2、有机肥1 256.0 kg/hm2,在蕾苔期追施尿素75.6 kg/hm2,可以满足春油菜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产量达到4 366 kg/hm2,是较为合理的露地施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