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531条记录
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锈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高寒地区春小麦田防治小麦锈病技术,2010年引进30%己唑醇悬浮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己唑醇悬浮剂对春小麦田锈病防治效果显著,对小麦安全,小麦增产15.03%~15.53%。

关键词: 农药 春小麦田 小麦锈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线辣椒新品种青线椒1号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青线椒1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当地主栽品种循化线辣椒优系99-3-5与线辣椒997-1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青线椒1号每667m2产量达到1733.1kg,比对照循化线辣椒增产12.96%。2008~2009年同期开展区域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蚕豆上的施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初步探讨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在青海东部蚕豆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污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后,蚕豆产量显著增加,蚕豆农艺性状的各项指标均提高了,说明在青海省大面积推广该复混肥是可行的。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有机-无机复混肥 蚕豆 肥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6种不同施肥处理对青海春油菜生长性状、产量、生物学产量及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NP)和氮磷配施有机肥(NPM)的油菜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CK、N、P、M处理)。NPM处理的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生物学产量、产值、成本在6个处理中均为最高,但纯收益为13 483.12元/hm2,仅为第3位。施肥可大幅提高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及千粒重,以NP和NPM处理表现最为明显。

关键词: 春油菜 产量 经济效益 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旱区春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旱区春油菜(Brassica napusL.)生长特性的影响,为旱作区春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针对青海省旱区春油菜种植中常规农户施肥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施肥模式,并设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和不施肥为对照。其中,高产高效施肥模式为:基肥,129.00 kg/hm2N+90.00 kg/hm2P2O5+55.50 kg/hm2K2O+1 260.00 kg/hm2有机肥。再高产施肥模式为:基肥,103.50 kg/hm2N+90.00 kg/hm2P2O5+55.50 kg/hm2K2O+1 260.00 kg/hm2有机肥+0.540 kg/hm2硼肥+11.100 kg/hm2硫肥;追肥,34.50 kg/hm2N。再高产高效施肥模式为:基肥,151.50 kg/hm2N+75.00 kg/hm2P2O5+45.00 kg/hm2K2O+1 695.00 kg/hm2有机肥+0.036 kg/hm2硼肥+0.740 kg/hm2硫肥。再高产高效施肥模式采用的种植方式为垄膜沟植,其他施肥模式及对照采用露地种植。[结果]与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和不施肥处理相比,3种施肥模式下春油菜的有效分枝能力较强,角果数增多,千粒重相对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显著;与常规农户施肥模式相比,高产高效、再高产和再高产高效3种施肥模式增产率分别为13.10%、25.00%和30.95%,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9.31%、25.24%、48.77%。[结论]在旱作区,对常规农户施肥模式进行调整,通过平衡施肥可以充分发挥作物施肥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 春油菜 施肥模式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农药对温室黄瓜霜霉病的药效研究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品种"津研4号"为试材,研究康壮素、激活蛋白以及与安泰生配施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3%激活蛋白微颗粒剂0.5g/L+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g/L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可达83.71%,而且产量增幅达42.94%,说明植物蛋白农药和化学农药配施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生产中的霜霉病,而且成本低于单独施用化学农药安泰生,不仅降低成本,而且降低农药残留,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关键词: 蛋白农药 黄瓜霜霉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8%精喹禾灵EC对春油菜田旱雀麦、野燕麦的防治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15.8%精喹禾灵EC对春油菜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使用的安全性,在田间设15.8%精喹禾灵EC每公顷225、300、375、600 mL4个剂量处理,以15%精喹禾灵EC300 mL/hm2为对照药剂,以人工锄草和清水喷雾为对照,于油菜2~5叶期(旱雀麦1~4叶期、野燕麦2~4叶期)对水300 L喷雾处理,药后观察油菜和杂草的反应,20d、40d时调查杂草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5.8%精喹禾灵EC对油菜田旱雀麦、野燕麦具有很好的防效,适宜剂量分别为375 mL/hm2、300 mL/hm2,此时防效均在80%以上,并且对油菜安全。因此,15.8%精喹禾灵EC是防除油菜田旱雀麦和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除草剂 15.8%精喹禾灵EC 旱雀麦 野燕麦 春油菜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苗期缺钾症状及生理特性研究

北方园艺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青芋2号"菊芋为试材,研究了菊芋苗期缺钾的主要症状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缺素症状在前期并不明显仅表现为生长减缓,处理20 d以后缺素症状由底向上开始出现,处理40 d后生长几乎停止;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上升后降低,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均高于对照,根系活力开始有明显上升,之后迅速下降。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在缺钾初期的上升认为与植物缺钾适应性调节有关。

关键词: 菊芋 缺钾 症状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作物种质库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监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国家作物种质库中不同贮藏时间的油菜种子发芽和出苗状况,明确影响油菜种子发芽力变化的关键因素,评估野生近缘种质的保存效果,为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油菜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生活力监测及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达到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监测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藏8—22年的347份具有代表性的油菜种子的发芽与出苗情况,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t测验及方差分析,对不同起始发芽率、不同贮藏时间以及不同种质类型种子的保存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83.6%的种子在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8—22年后其发芽率仍保持在油菜种质栽培种入库最低标准85%以上;有29份种质(占被监测份数的8.3%)的发芽率出现了明显下降,从80%以上下降至70%以下;有142份(占被监测份数的40.9%)材料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总体上讲,随着起始发芽率的下降或者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显著下降(在2.5%水平下)的份数所占监测份数的比例不断增加。油菜种子在长期库中保存15年后,发芽率出现显著下降。油菜野生近缘种发芽率显著下降种质的比例明显高于栽培种。【结论】入库起始发芽率95%为长期库种子安全贮藏的分界限,起始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入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会更安全;对于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贮藏的野生近缘种或者贮藏时间在15年以上的种子,应进行生活力的密集监测并及时安排繁殖更新。

关键词: 油菜 种子 贮藏 发芽 出苗 国家作物种质库

马铃薯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诱导双单体植株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离体培养8个马铃薯普通栽培种(2n=4x=48)品种的未授粉子房,获得了‘青薯168’和‘青薯7号’的双单体小植株。花蕾4℃下预处理24~72h的愈伤组织诱导率(51.24%~57.08%)比未预处理(9.35%)的明显提高。对‘青薯168’和‘青薯7号’而言,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2-4-D2.0mg/L+ZT0.1mg/L+蔗糖30g/L+琼脂7g/L和1/2MS+GA30.5mg/L+2-4-D0.5mg/L+KT2.0mg/L+BAP2.0mg/L+ZT0.2mg/L+蔗糖20g/L+琼脂7g/L。品种对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小植株的影响比培养基的影响要大。

关键词: 马铃薯 未授粉子房培养 离体培养 双单体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