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531条记录
黑小麦色素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黑小麦色素资源,以黑小麦麸皮为原料,优化了黑小麦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了黑小麦天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黑小麦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甲醇溶液的浓度为1%,料液比为1∶25(g/mL),提取时间为90min,提取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黑小麦色素的提取率为75%。黑小麦色素色调在酸性和碱性范围内变化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黑小麦色素对光很敏感,在光照的条件下容易分解,产生褪色现象,避光条件下稳定性最好;高温对黑小麦色素的降解作用明显,在80℃以下有很好的热稳定性;黑小麦色素对H2O2比较稳定,对VC的稳定性较差;锌、锰、钙离子对黑小麦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铜、镁、铁离子对黑小麦色素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关键词: 黑小麦 色素 提取工艺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种皮中单宁提取工艺优化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提取溶剂的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的调控,采用L9(34)正交试验,Folin-Denis法测定提取液中单宁含量。建立了蚕豆种皮中单宁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50%乙醇溶液在70℃下浸提9h。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蚕豆种皮中单宁提取量为1.960 mg/g。

关键词: 蚕豆 单宁 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偃54高温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小偃54抗条锈性的遗传规律,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温室以小偃54和感病品种铭贤169的杂交后代F1、BC1、F2和F3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Su-4、Su-11、CYR29、CYR30、CYR31、CYR32和CYR33 7个小种对供试群体进行温室苗期和成株期测试,并分析杂交后代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在苗期和成株期,小偃54在常温(夜10℃/昼18℃)条件下对7个流行小种均表现感病,而在高温(夜18℃/昼25℃)条件下则表现出较好的抗条锈性;小偃54对CYR29的抗条锈基因由2对相互抑制的基因控制,对CYR30、CYR31和CYR32的抗条锈基因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小偃54是一个典型的高温抗条锈小麦品种,并明确了其对条锈菌流行小种表现高温抗病性的基因数、显隐性和遗传方式。

关键词: 小偃54 小麦条锈病 高温抗条锈性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类型农药不同剂量与施药时期对麦蚜防治效果及麦粒农药残留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喷雾法,研究了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和吡虫啉5种类型农药的3种剂量在不同施药时期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的防治效果、防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和籽粒中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各种药剂,第1次施药药后1d对麦长管蚜与禾谷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药后3d防效分别在90%和84%以上,药后5d防效分别在95%和92%以上;不同种类或不同剂量处理的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2次施药后1~5d对麦长管蚜的防效均在90%以上。与对照比较,施药1次小麦千粒重增加率为2.02%~11.93%;施药2次,千粒重增加率为8.01%~15.87%。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种类不同剂量浓度下在冬小麦扬花末期喷施1次农药和间隔5d的灌浆中期第2次农药,以及春小麦田相似农药处理,其籽粒中农药残留均有一定程度的检出,但均未超出限定标准;而在小麦乳熟期(与第1次施药间隔10d,距离成熟收获15d)喷施第2次农药,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已经达到或超出残留限量标准。

关键词: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防治效果 千粒重 农药残留

小麦品种贵农22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

植物病理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农22是由簇毛麦、硬粒小麦以及普通小麦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小麦品种,其对我国目前所有已知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高度抗病。为了明确其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并对抗条锈基因进行分子作图,本研究选用条锈菌重要小种CYR29、CYR30、CYR32、CYR33和Su11-11,对贵农22与条锈病感病品种辉县红或铭贤169杂交F2代、BC1F1代、BC1F2代进行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贵农22控制Su11-11抗病性的1对隐性基因进行SSR标记。结果表明,贵农22至少含有3对抗条锈病基因。利用272株贵农22/铭贤169 BC1 F2群体筛选到2个与贵农22控制Su11-11抗性的隐性基因连锁的SSR标记Xwmc44和Xcfa2147,遗传距离分别为5.1和7.3 cM,并将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1BL上,暂命名为YrGn22。基因来源、抗病性分析以及分子检测结果表明,YrGn22不同于1BL上的已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3、Yr9、Yr21和Yr29,可能是1个新基因。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部分物理性状的影响

农机化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和常规耕翻(P0)4种耕作措施,对其土壤养分和部分物理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层的养分含量,留茬免耕(PA)、带状免耕旋播(PB)、秸秆还田免耕(PC)3种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土壤氮素、有机碳均高于常规处理(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有所减少。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水分。因此,保护性耕作能使土壤朝着有利于土壤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是青海省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值得推广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春油菜 土壤养分 土壤物理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5%啶磺草胺WG对春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7.5%啶磺草胺WG是防除春小麦田间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为明确其田间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啶磺草胺WG在春小麦田间应用能有效地防治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和多种阔叶杂草,使用剂量以132.0~199.5g/hm2为宜,在春小麦3~5叶期(野燕麦3~5叶,双子叶杂草2~10叶)每公顷对水300kg茎叶喷雾。对供试的互麦14号春小麦安全,使用后增产7.81%~12.83%。

关键词: 啶磺草胺 春小麦 安全性 禾本科杂草 野燕麦 阔叶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菊芋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菊芋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轻度胁迫下,保护酶活性上升能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丙二醛含量较低;中度胁迫下,保护酶活性持续上升,保护细胞免受更大损伤,丙二醛含量有所升高;重度胁迫下,保护酶活性先升后降,酶保护系统遭到破坏,活性氧积累,膜脂过氧化加剧,丙二醛含量升高。试验表明菊芋能有效抵御轻度及中度的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关键词: 菊芋 干旱胁迫 保护酶 过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东部地区马铃薯养分管理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变青海省东部农业区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施肥习惯,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产量。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青海省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的施肥、栽培及生产情况,明确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为青海省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海省 马铃薯 养分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黄瓜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北京-青海科技合作示范温室内,引进6个黄瓜品种进行温室夏秋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筛选试验,从植株生育期、果实特性、果实品质以及产量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黄瓜品种中,"北京402"表现最好,其次是"北京403","北京402"可作为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首选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有机生态型 无土栽培 黄瓜 筛选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