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其混配对草莓枯萎病的室内抑菌活性与田间促生防病效果(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目的]筛选草莓枯萎病增效生物复配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其5种配比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田间试验测定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各单剂对草莓生长性状的影响和对草莓枯萎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枯草芽孢杆菌DJ-6与吡唑醚菌酯及1∶1、1∶2、1∶3、1∶4、1∶5混配组合对草莓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5.311 5、4.008 6、3.570 6、3.350 9、3.218 9μg/ml;5种混配组合对枯萎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2.28、1.77、1.53、1.64、1.11,其中以1∶1增效作用最大。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三种不同浓度混配及各单剂均有促进草莓生长和防治枯萎病的效果,其中高、中浓度处理高于低浓度和单剂处理。药后30 d和80 d测定枯萎病防治效果,高浓度的防效最高为100.00%和93.11%;中浓度的防效为92.49%和86.49%,高于低浓度和各单剂处理;低浓度的防效分别为82.61%和72.42%,高于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但低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结论]20%吡唑醚菌酯·2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定植后的灌根浓度推荐为1 000~2 000倍液。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DJ-6 吡唑醚菌酯 混配 抑菌活性 植株生长性状 田间防治效果


引进美国大麦种质材料的白粉病抗性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引进美国的985份品种(品系)进行了白粉病抗性的鉴定,并研究了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系)间对白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从中筛选出15份高抗大麦白粉病的品系,包括TR11220、TR11221、SB080701、TR11696、TR11697、TR11698、CONLON、2ND25276、2ND27705、CHEVRON、ID:LA-36、SB080190;棱型、单穗穗粒数与大麦白粉病抗性呈显著负相关,二棱大麦对白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抽穗期、株高、穗长与白粉病抗性的相关性均显著;本试验筛选出的高抗和高感白粉病品系,为以后遗传群体的构建及其白粉病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种农药对土壤中白符跳的毒性效应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实验室内进行3种农药—毒死蜱、乐果和吡虫啉对白符跳的毒性试验。[方法]试验体系选择拌药的人工土壤,测定跳虫成虫存活率、繁殖率;在亚致死剂量下暴露28 d,测量成虫的体长,并进行总胆碱酯酶(TCH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结果]白符跳对乐果最为敏感,半致死浓度(LC50)为0.364 mg a.i./kg,繁殖率半数抑制浓度(EC50-repro)为0.277 mg a.i./kg。亚致死剂量暴露后,所有试验组体长均小于对照组,其中毒死蜱浓度0.200 mg a.i./kg、乐果0.013 mg a.i./kg、吡虫啉0.063 mg a.i./kg及以上时,成虫体长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3种农药对跳虫体内的总胆碱酯酶和过氧化氢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毒死蜱高浓度组的总胆碱酯酶活性比对照组下降了56.4%,乐果高浓度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对照组下降了45.3%(P<0.01)。[结论]结果表明体长以及体内代谢和抗氧化酶是比繁殖率略敏感的因素,这几种亚致死水平试验互相参照和结合,可用于更全面地评估土壤中农药污染的水平。
关键词: 农药 白符跳 繁殖率 体长 总胆碱酯酶 过氧化氢酶


类猪圆环病毒P1诱导PK15细胞自噬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对PK15细胞自噬的影响。将同一批PK15细胞分成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在类猪圆环病毒P1感染PK15细胞后14,24,48 h分别收集细胞,对照组也在同样时间收获,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现象的发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PK15细胞内出现典型自噬形态学变化。揭示类猪圆环病毒P1能诱导PK15细胞发生自噬,但细胞发生自噬的相关信号传导通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作用
《农学学报 》 2014
摘要:为明确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噻呋酰胺与氟环唑及其8种配比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氟环唑以5:1、4:1、3:1、2:1、1:1、1:2、1:3、1:4等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EC50分别是0.1188、0.0897、0.0483、0.0387、0.1220、0.0997、0.0569、0.0813μg/mL;8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79、1.01、1.77、2.02、0.60、0.67、0.97、0.66。氟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噻呋酰胺,噻呋酰胺与氟环唑3:1和2:1配比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增效作用。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氟环唑 水稻纹枯病菌 毒力测定 增效作用


麦秸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结实和米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穗型超级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设置麦秸还田(麦秸全量还田与麦秸不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浅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两因素试验,研究其对大穗型超级稻籽粒结实和主要米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籽粒结实性状有显著影响。在麦秸还田与麦秸不还田下,与浅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甬优8号’的千粒重、结实率、充实度,而重干湿交替灌溉则相反;麦秸还田处理下籽粒结实性状均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麦秸还田与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互作可以改善超级稻‘甬优8号’的结实性状;与麦秸不还田相比,麦秸还田提高了籽粒的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降低了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崩解值;与浅水层灌溉相比,轻干湿交替灌溉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和消减值,提高了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胶稠度和崩解值,但重干湿交替灌溉则使米质明显变差;两处理对弱势粒的主要稻米品质的调控作用大于强势粒。在麦秸还田下,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较好地协调‘甬优8号’结实性状和稻米品质间的关系。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麦秸还田 干湿交替灌溉 结实性状 稻米品质


建立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 扩大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效果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4
摘要:阐述了现阶段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发展进步后产生的新事物,是农业生产对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是生产组织的创新。以江苏丘陵农区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存在发展为例,指出当前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领导、科技指导,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