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镇油5号油菜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比较突出,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97.15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2.92%,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系(种)首位;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20.9 kg/hm2,比对照史力佳增产12.1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52.1 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9.08%。镇油5号的高产优势主要为每株角果数多、千粒质量高、耐肥抗倒、菌核病轻。根据该品种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特点和各地的高产经验,探讨了镇油5号高产栽培策略、合理的群体结构及适宜的播种期等。


金针菇、灵芝混菌发酵型饮料的制备及其活性物质的检测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金针菇、赤芝为混菌发酵型饮料发酵对象,以天然粮食为培养基,经250 mL摇瓶、500 mL摇瓶、10 L发酵罐逐步扩大培养后,将发酵液与菌丝体破碎,离心、过滤,通过优化饮料稳定剂配比和调配条件,经感官评定后制备成饮料成品,检测了饮料中的粗蛋白、锌、Vc、三萜类化合物、多糖含量,并与混菌发酵液和单菌发酵型饮料作了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对培养基组成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方式、饮料稳定剂、调配条件的优化与改进,实现了金针菇、赤芝的混菌发酵型饮料的制备。饮料最佳稳定剂配比为0.20%CMC-Na,0.04%黄原胶,0.50%β-环状糊精。饮料最佳配方为1.5%蜂蜜、24%调配液、0.1%柠檬酸、6%蔗糖。饮料产品呈淡黄色,澄清,具有灵芝、金针菇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金针菇、赤芝混菌发酵饮料与混菌发酵液相比,多糖、三萜类化合物、锌、蛋白质、Vc含量都有所降低,但是都得以较好的保留;与金针菇、赤芝单菌发酵饮料相比:粗蛋白质含量、Vc含量、三萜类化合物产量都得以极显著提高,锌含量得以显著增加,多糖含量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混菌发酵型饮料菌种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增效效应,提高并较好地保留了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


高良姜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了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螯合铁离子能力为指标,评价了高良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热水浸提高良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3∶1(mL/g)、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实测值为11.81%。高良姜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力和螯合铁离子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质量浓度依赖性;高良姜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和螯合铁离子能力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0.59±0.01)、(0.05±0.003)g/L和(2.75±0.2)g/L。


Pi-b、Pi-ta、Pikm和Pi54对水稻穗颈瘟的抗性评价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水稻稻瘟病抗病基因Pi-b、Pi-ta、Pikm和Pi54的功能标记检测2012年江苏省迟熟中粳稻预试64份品系,结合水稻穗颈瘟抗性鉴定,解析稻瘟病抗病基因Pi-b、Pi-ta、Pikm和Pi54在江苏省粳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64份材料中含稻瘟病基因Pi-b的有49份,含Pi-ta的26份,含Pikm的19份,含Pi54的25份。64份品系的人工或病圃鉴定其抗性表现为2级中抗的有10份,3级感病的有43份,4级高感的有11份。64份品系中含有抗稻瘟病基因Pi-ta(26个新品系),或Pi-b、Pikm和Pi54组合(4个新品系),则该品系穗颈瘟抗性水平在2级中抗或3级感病,无4级高感,其他抗病基因组合其穗颈瘟抗性水平一般都存在4级高感。相关性分析表明,只有抗稻瘟病基因Pi-ta与穗颈瘟抗性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4,P<0.01)。


浅谈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中国市场 》 2014
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问题,环境成本也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如何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保持环境效益的最优,成为企业的新命题。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水稻紫色果皮的延迟遗传及Pb基因功能标记开发
《中国水稻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血糯(紫色果皮)、02428(白色果皮)及以它们为亲本的衍生世代F1、F2和F3为材料,研究紫色果皮的遗传特征;根据已克隆的紫色果皮Pb与白色果皮pb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的差异,设计酶切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CAPS),分析标记基因型;选取10份材料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以白色果皮02428为母本时,F1的果皮颜色为白色,而以紫色果皮香血糯为母本时,杂交种F1的果皮颜色为紫色;正反交F1植株所结F2种子果皮都为紫色,没有分离;F2植株所结F3种子果皮颜色发生分离,符合3∶1分离比例;CAPS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紫色果皮基因能被切开,而紫色颖壳基因不能切开,测序结果说明紫色果皮材料相对于白色果皮材料在第7外显子存在GT缺失。因此,水稻紫色果皮是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由母体基因型决定,是典型的延迟遗传;紫色果皮与紫色颖壳由不同基因控制;紫色果皮基因的CAPS分子标记可以作为紫米育种的基因功能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