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渣复合基质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西瓜种子为试材,以木薯渣、泥炭、蛭石和珍珠岩为基础原料,以不同水平的羊粪、硝酸钙、缓释肥和硫酸亚铁为辅助原料,配制成9个育苗基质配方,综合比较了各育苗基质对西瓜生理和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3基质配方上(羊粪、硝酸钙、缓释肥、硫酸亚铁配方组合分别为10.0、1.5、1.5、10.0kg/m3)西瓜的育苗效果最好,出苗率为93.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37.7%,株高和茎粗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西瓜幼苗的干鲜重最大,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0%和51.3%,壮苗指数也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对照;其次为T5(羊粪、硝酸钙、缓释肥、硫酸亚铁配方组合分别为30.0、1.0、1.5、3.0kg/m3)和T2(羊粪、硝酸钙、缓释肥、硫酸亚铁配方组合分别为10.0、1.0、1.0、5.0kg/m3)基质配方。


草莓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目的]鉴定草莓炭疽病的病原菌并进行防治药剂筛选。[方法]对江苏省句容市草莓炭疽病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确定草莓炭疽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胶孢炭疽菌。采用室内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几种药剂对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己唑醇在室内的作用效果较好,25%吡唑醚菌酯EC2000倍液、24%嘧菌·己唑醇(嘧菌酯∶己唑醇=1∶2,下同)SC1500倍液,25%咪鲜胺EC的田间防效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实际生产中药剂交替使用提供参考。


满足6种金属元素测定的混合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找出满足Al、Cd、Pb、Cu、Mn和Cr测定的混合基体改进剂及其最佳添加体积。比较了9种单一基体改进剂和4种混合基体改进剂对这6种金属元素测定的影响,通过F检验和t检验,检验本法和国标方法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含10 g/L磷酸二氢铵和1 g/L酒石酸的混合基体改进剂能满足这6种金属元素的测定,最佳添加体积为7μL,本法与国标方法没有显著差异,本法加标回收率为93.3%~105.2%。以此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食品中多元素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金属元素 基体改进剂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徐淮地区黄潮土长期施肥条件下作物持续高产、稳产的途径,利用始于1980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对连续32 a作物产量的演变特征、可持续性以及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作物产量年际间存在波动,不同处理间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玉米(Zea mays)历年产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化肥与有机肥配施(MNPK),施N、P、K肥(NPK),施N、P肥(NP),施有机肥(M),施N肥(N)和不施肥(CK),而甘薯(Ipomoea batatas)产量年际间和处理间的变化差异较大。在小麦和玉米的施肥处理中,N处理产量最低,随施肥年限增加产量下降速度快,可持续性指数分别比CK低0.161和0.063;MNPK处理比NPK和M处理分别增产14.9%和102.3%、11.5%和24.4%,且产量变异系数低,可持续性好。玉米产量的稳定性整体上高于小麦和甘薯。平衡施肥或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降低作物产量对基础地力的依赖程度。增施有机肥处理(M和MNPK)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增趋势,积累速度为0.31~0.37 g·kg-1·a-1,小麦和玉米轮作制下砂壤质黄潮土有机质含量的适宜平衡值约为15.0 g·kg-1。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培肥土壤和促使作物高产、稳产的效果。


苏南太湖稻区稻茬小麦光温综合生产力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