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小麦粉中5种微量元素
《粮油食品科技 》 2014
摘要:建立微波消解—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小麦粉中Cu、Cd、Pb、Mn和Al 5种微量元素的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定小麦粉中Cu、Cd、Pb、Mn、Al的含量分别为1.35、0.099、0.039、5.01、10.2μg/g,其检出限分别为1.22、0.077、1.53、0.614、1.54 ng/mL,其加标回收率为96.0%~104.7%,精密度(RSD)均小于5.81%。
关键词: 微波消解 高分辨连续光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小麦粉 微量元素


大豆异黄酮的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酱油渣为材料,研究了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依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溶剂为6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35(g/mL),提取功率500 W,提取时间100 s,在该提取条件下,酱油渣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为0.652%。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随质量浓度增加其抗氧化性增强。其还原力不如VC;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高于VC;当质量浓度高于120μ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高于VC。
关键词: 酱油渣 大豆异黄酮 微波-超声波协同提取 正交 抗氧化


水葫芦对黄瓜育苗基质商品组分的替代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研究水葫芦对商品基质的替代效应,采用风干水葫芦为主要替代原料,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黄瓜穴盘育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水葫芦替代50%~100%商品基质后,穴盘根坨质量好,散坨率低,幼苗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但出苗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幼苗叶绿素SPAD值低于对照。基质理化性质与出苗率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风干水葫芦复配基质的通气孔隙度、总孔隙度与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0.687*,电导率EC值与出苗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2。100%风干水葫芦处理、风干水葫芦蛭石(75:25)处理的资源利用率高,育苗质量好,是替代草炭复合基质的理想配方。采用水葫芦为原料配制的复合基质,育苗质量好,商品基质替代率可达50%~100%,为水葫芦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高二氧化碳结合低氧处理对杏鲍菇细胞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高二氧化碳结合低氧处理对杏鲍菇细胞壁成分(蛋白质、多糖、几丁质)、咀嚼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在温度(22±1)℃、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以空气为对照(CK),采用气调(CA,2%O2+30%CO2)对杏鲍菇进行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货架期间CA的咀嚼度显著高于CK。CA可以有效延缓杏鲍菇细胞壁水溶性蛋白质和1 mol/L NaOH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维持了细胞壁总蛋白质含量及细胞壁结构完整。CA有效抑制杏鲍菇多糖含量的下降,其对水溶性多糖、10 mol/L NaOH可溶性多糖分解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此外,CA显著促进了水溶性几丁质、10 mol/L NaOH可溶性几丁质、HCl/1 mol/L NaOH可溶性几丁质的积累,延缓其分解,有效抑制了杏鲍菇细胞壁几丁质含量的下降,有助于维持其硬度及咀嚼度。杏鲍菇超微结构结果也表明,CA保持杏鲍菇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好地维持杏鲍菇咀嚼度。综上所述,CA通过影响菇体细胞壁的代谢来保持杏鲍菇的食用品质。


江苏省太湖流域规模畜禽场粪污处理典型模式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太湖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为基础,测算江苏省太湖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总结归纳5种操作性强并广泛应用的畜禽粪便典型处理模式,并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旨在为太湖流域、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畜禽养殖业粪污治理提供参考。


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为鲜食葡萄的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句容地区主要品种巨峰、夏黑、美人指、金手指、贵公子、贵公主、红乳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巨峰、贵公子、美人指、红乳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均表现高抗,夏黑、贵公主表现感病,金手指在室内完整叶片接种法和离体圆片接种法2种不同测定方法上表现不同的抗病性。室外调查结果表明,巨峰和夏黑多为露天栽培模式,发病率较高,其余避雨栽培品种霜霉病发病率较低,而且树龄较高的葡萄新枝发育较少,霜霉病发病率较低。[结论]根据不同葡萄品种合理设计栽培模式和修剪方式,能够防止病菌侵染,合理避过感病时期。


夏大豆新品种徐豆18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徐豆18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豆9号为母本,泗豆28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2009~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25.3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6.4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58.5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6.65%。该品种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好,抗大豆花叶病毒(SMV)SC-3和SC-7株系,2011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江苏和安徽的淮北地区、山东南部、河南东南部等地作为夏大豆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