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桃小食心虫在大枣产区越冬及发生期观察
《河北农学报 》 1983 北大核心
摘要:枣树桃小食心虫(桃蛀果蛾 Carposinaniponensis walsingham)在我省西部山区大枣产区发生普遍而严重,是为害枣果降低红枣产量的重要害虫.据在曲阳、阜平、唐县等几个大枣重点产县的调查,虫果率一般在50-60%,发生严重年份达80-90%.被虫为害的枣果减轻的重量约达30%.在枣果生长期,由于桃小食心虫的为害,常使枣果早期落掉,无食用价值,因虫为害而落果的数量约占全树枣果总数的30%以上,严重者达50%,是当前枣树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越冬茧 西部山区 枣树 发生期 出土 枣桃小食心虫 大枣 枣果 越冬幼虫 土壤湿度


为害栗树的害虫——酸枣尺蠖
《昆虫知识 》 1982
摘要:1977年在河北省迁西县杨家峪大队首次发现酸枣尺蠖Chihuo sunzao Yang(见图)为害栗树,尚未发现其他寄主。据《华北灯下蛾类图志》等记载,在宁夏曾发现此种尺蠖,为害酸枣、大枣、苹果及野酸枣等。1978—1980年作者对栗树上发生的酸枣尺蠖做了初步观察,其结果如下。 一、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据1979年3月调查,越冬部位多在距树干20厘米左右处,深度在地表下5—10厘米左右,10厘米以下未见越冬蛹。


蓖麻蚕休眠的研究——纯多化性蓖麻蚕的休眠驯化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 1982
摘要:本文研究出使其纯多化性蓖麻蚕休眠的方法,即采用“模拟环境”,令蓖麻蚕3代连续在低温下经受驯化,让蚕过“深秋”,蛹过“冬季”,以这种“连代驯化法”,把原产亚热带的多化性蓖麻蚕培育成为在我国北方地区以蛹休眠越冬的新类型,从而奠定了我国北方蓖麻蚕留种自繁的基础,同时也为纯多化性昆虫人为导致休眠虫态开辟了新途径。


果树根腐病的研究Ⅰ.病原鉴定与病菌侵染规律初步探讨
《植物病理学报 》 1982
摘要:此病分布于河北省24个县、市,山东、四川、江苏亦有发生。病原鉴定为发光假密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Scop.ex Fr.)Singer],并非Armillariella mellea 菌所致。在土壤及朽根上均未发现菌索,在人工培养基上,菌索生长茂盛。用子实体、病土及已无菌丝膜腐朽病根接种不能传病,病根紧接健根全能发病,否则不能发病。病、健根接触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方式。据田间调查,土湿即使很高(20%),但地温较低(10℃),病菌不能活动;若土温在15℃左右,土湿在12%以上,病菌开始活动;当土温在25°~30℃,土湿愈大病菌发展愈速;如土湿长期在5%以下,菌即死亡。病区开沟封锁,能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放任生长栗树的改造与修剪
《林业科技通讯 》 1982
摘要: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优良干果树种,年产量为1.3亿斤左右,每年出口的板栗换外汇可达3,000多万美元。但因多年来缺乏科学管理,特别是整形修剪尚无完整的技术经验,产量很不稳定,平均株产仅5—6斤。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1977年以来对放任生长栗树树形的改造和修剪方法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放任生长的栗树一经修剪是有很大增产潜力的。如邢台县前南峪大队的2,317株放任生长的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