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枣刺蛾生活习性的观察
《昆虫知识 》 1981
摘要:枣刺蛾Iragoides conjuncta(Walker)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在阜平县等枣产区发现为害。在平山县、北戴河、迁西县、玉田县等地也有此虫发生。现将1972年在阜平县北水峪大队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一、形态概述 成虫 雄蛾翅展28—31.5毫米,触角短双栉状;雌蛾翅展29—33毫米,触角丝状。全体棕褐色。头小,复眼一对,灰褐色。胸背上部鳞毛稍长,中间微显棕红色,两边为褐色。腹部背面各节有似“人”字形的棕红色鳞毛。前翅基部


太阳辐射与苹果树腐烂病早春发病的关系以及树干保护的防腐作用
《植物病理学报 》 1981
摘要:苹果树腐烂病在早春有一次发病高峰,在此高峰期,主干、主枝上的原发病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方位倾向。不同方位的树皮受日光照射后,皮温比气温高,其增温幅度愈大,增温持续时间愈长,则该方位上的发病点愈密集。因而认为腐烂病早春发病所表现的方位性与此期间树皮受日光照射后的增温有关。按风速1.1~3.8米/秒、低云量0 ~2级,12~14点阳光直射面树皮温度与气温间的关系可以直线回归式表之;t_b(皮温)=7.70 +1.93t_a(气温)。河北省二、三月份由阳光辐射引起树皮增温的条件经常存在。采用秋后涂白保护树体的常发病部位可以降低早春树皮增温、减轻病害,推荐桐油皂白涂剂。


国光苹果树冠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质量关系的研究
《园艺学报 》 1981
摘要:稀植苹果园高产稳产树的冠形以扁圆形或有明显层间距的凸字形较好,叶面积系数以5~7为宜。 光分布与果实产量、质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从产量看,果实主要分布在相对光强为2~55%的层间内。果实着色的程度、可溶性固形物与滴定酸的比值随相对光强的增加而增加。


放任生长核桃树的修剪
《林业科技通讯 》 1981
摘要:涉县是河北省核桃的集中产地,但因多年来缺乏科学管理,平均株产仅16.8斤左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于1972年以来,对涉县偏店公社后寨大队的2,995株放任生长的结果核桃大树进行了调查,发现核桃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大枝多,小枝少;老弱枝多,新壮枝少;无效枝多,有效枝少;树形紊乱,内膛通风透光不良。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核桃树修剪技术的研究。经过7年来的修剪试验,使这个大队的核桃产量逐年增加:1972年产5.8万斤,


乔砧鸭梨密植丰产的研究
《园艺学报 》 1981
摘要:作者就1972~1979年对乔砧鸭梨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密植鸭梨10年生累计亩产56874.6斤,其中7~10年生连续4年亩产超过万斤,最高亩产15063.7斤的丰产技术。阐述了密植鸭梨丰产的单株及群体形态结构。提出了当前乔砧梨树密植的栽培方式及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