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料中淀粉和糊精对红鳍东方鲀生长和低氧耐受性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产养殖鱼粉鱼油供应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充分挖掘碳水化合物(糖类)的营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低氧是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环境应激。大量研究表明,鱼类在低氧条件下主要利用糖来提供能量,但饲料糖源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生长和急性低氧耐受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或糊精(玉米淀粉水解物)作为糖源,养殖8周后,测定生长、急性低氧存活率、代谢产物和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淀粉组相比,糊精虽然不会影响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但显著提高了其在急性低氧条件下的存活率。在常氧条件下,淀粉组和糊精组肝脏的糖原和乳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肝脏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P<0.05)。同时,糊精组肝脏hif-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subunit alpha)和hif-3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subunit alpha, like)、肌肉hif-1α和vegf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P<0.05)。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但淀粉组血清和肝脏的TG含量在低氧后却显著下降(P<0.05)。与常氧组相比,糊精组在低氧后的肌肉总蛋白含量、肝脏蛋白激酶B(v-akt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1, ak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 mto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但淀粉组肝脏的mtor基因表达在低氧后却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用易消化的糊精替代玉米淀粉激活了HIF信号通路介导的无氧糖酵解来为鱼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抑制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了O2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红鳍东方鲀对急性低氧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为鱼类耐低氧饲料的设计和健康养殖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急性低氧 碳水化合物 代谢 低氧诱导因子 红鳍东方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研究进展与展望
《水产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渔业大国,2022 年水产品产量达 6800 多万t,其中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 60%.渔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营养安全,尤其是优质蛋白质供给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渔业生产活动对养殖水域和毗连自然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渔业生态环境学科主要研究渔业活动对自然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渔业生产以及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受损渔业水域生态修复与生境恢复等基础科学和产业技术问题.本文概括性总结了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以及近十年来各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今后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推动中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氏气单胞菌CA07株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优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CA07株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方法 通过对AV CA07株菌种培养时间(2~16 h)、发酵培养基(优化发酵培养基、LB培养基、NB培养基)、发酵条件[接种量(1%、5%、10%、15%)、通气量(2、4、6、8 L/min)、发酵时间(6、8、10、12 h)]的优化,确定AV CA07株菌液的发酵工艺。通过对灭活剂甲醛溶液的终浓度(0.10%、0.20%、0.30%、0.40%)、灭活温度(28和37℃)、灭活时间(24、48、72 h)的比较,确定最佳灭活工艺。建立AV CA07株灭活疫苗500 L发酵罐规模化生产工艺,并对制备的疫苗进行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试验。结果AV CA07株发酵工艺的最佳接种量为5%,通气量为4 L/min,培养时间为10~12 h;最佳灭活条件为:用终浓度0.30%的甲醛溶液于37℃灭活24 h。500 L发酵罐制备的AV CA07株菌液活菌数达8×10~9CFU/mL以上,灭活后经腹部免疫鲫鱼,鲫鱼全部存活;攻毒后,相对免疫保护率达90%以上。结论 采用优化生产工艺制备的AV CA07株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灭活疫苗 生产工艺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夜间灯光遥感在渔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夜间灯光遥感技术在渔业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四大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百度学术)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源,结合CiteSpace知识图谱方法,对国内外利用夜间灯光遥感进行灯光渔业研究的发文量、发文机构、文献共被引及高频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以后热度明显增加,2018年后中国发文量与世界处于同一水平.②关键词聚类与频次分析表明,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大西洋以及中国近海等海域,研究尺度呈现从大范围到精细化的变化特征;云层检测与影像去噪是关系到渔船提取精度的关键预处理步骤;灯光渔船提取方法朝着自动化、高精度、系统化的方向发展.③共被引时区图谱分析显示,研究以2005年和2013年为间隔经历了 3个阶段,热点从单一数据支持下的渔船分布监测深化为渔场与海洋环境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④机构与国家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美国和中国是此方向的主要研究国家.
关键词: CiteSpace 夜间灯光遥感 知识图谱 渔船 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救援的动态通信链路下海洋渔业船舶协同控制研究
《海洋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海洋渔业船舶在海上通信链路不稳定的问题,针对救援船只的通信特点,引入图论知识,将救援船及遇难渔船视为图中节点、船只间的通信链路连接关系视为图的边,采用联合连通通信拓扑图构建通信链路,发现该途径可以降低海上救援任务中对船只间通信链路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救援船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即利用图的拉普拉斯矩阵将船只间的位置误差构建为整体误差系统,通过Lyapunov稳定性分析准确定位,保证救援船成功到达遇难渔船位置.最后,对不同初始位置和不同联合连通通信拓扑场景下渔船救援通信进行仿真模拟,证实所提出的分布式协同控制算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研究结果为提高海上渔船救援准确性和成功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对牡蛎开壳效果及品质变化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超高压对牡蛎开壳效率及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超高压处理鲜活牡蛎,以手工开壳作为对照,通过测定不同超高压条件对牡蛎开壳率、开壳大小以及得肉率考察压力对开壳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牡蛎肉的持水率、色差、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力、总巯基含量、羰基含量以及表面疏水性,探究超高压处理对牡蛎品质及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00 MPa条件下保压1 min能提高牡蛎的开壳效果,开壳最大为2.3 cm,得肉率最高为98.48%;随着压力的增加,牡蛎肉持水率先增大后降低,L*值逐渐增加,a*值和b*值逐渐减小,与手工开壳组相比,牡蛎外观偏黄。超高压开壳后的牡蛎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力降低,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增加,表明超高压处理会使牡蛎蛋白质发生变性和氧化。研究结果可为牡蛎在超高压开壳过程中肉和肌原纤维蛋白品质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超高压 牡蛎 开壳 品质 肌原纤维蛋白 水产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对锈斑蟳卵孵育时间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溶解氧与亚硝酸盐对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卵孵育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与亚硝酸盐浓度变化均对锈斑蟳的卵孵育时间产生显著影响;海水溶解氧在2~12 mg/L时,锈斑蟳均可正常孵育,随着海水内溶解氧含量的提升,锈斑蟳卵孵育时间逐渐下降;亚硝酸盐浓度对锈斑蟳卵孵育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其浓度低于50 mg/L的条件适合锈斑蟳卵孵育,在亚硝酸盐浓度低于25 mg/L时,锈斑蟳卵孵育各阶段的持续时间较短.
关键词: 溶解氧 亚硝酸盐 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卵 孵育时间 繁殖能力 海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藻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对细长聚球藻PCC7942耐镉性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个较大的基因家族,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变化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配子体中克隆了6个完整的GST基因(mpgst1、mpgst2、mpgst3、mpgst4、mpgst5和mpgst6)。随后将6个巨藻GST基因分别转化至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elongatusPCC7942)中,提取细长聚球藻转化株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验证及测定转化株GST酶活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结果显示,6个mpgst基因都分别成功整合到细长聚球藻的基因组中,但只有含mpgst1、mpgst4和mpgst6基因的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具有耐镉性。在镉离子胁迫下,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均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巨藻GST基因的抗重金属胁迫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转基因 镉离子胁迫 巨藻 细长聚球藻PCC794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轻腌大黄鱼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探究经0、6和15 g/L的盐腌制,冷风干燥至水分含量40%和60%加工时轻腌制品品质变化。比较整个阶段大黄鱼肌肉pH、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离心损失率、质构特性、水分分布、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 TVB-N)、菌落总数及产H2S细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质量浓度从6 g/L升至15 g/L过程中,pH和Aw均下降了1%,离心损失率降低了11%,TVB-N含量从8.15 mg/100 g降至7.68 mg/100 g。低场核磁结果发现随着盐质量浓度的增加,鱼肉组织中的总含水量降低,结合水占比增加,菌落计数显示腌制处理可显著抑制菌落总数的增加和产H2S细菌的快速生长。6 g/L(Y1)盐质量浓度腌制液腌制后干燥,水分含量从60%(Y1G2)降至40%(Y1G1)的过程中,pH增加了1%,Aw降低了4%,离心损失率降低了44%,TVB-N含量从20.78 mg/100 g降至18.60 mg/100 g,自由水占比减少,菌落总数、产H2S菌均显著增加;15 g/L(Y2)盐质量浓度腌制液腌制后干燥,水分含量分别为40%、60%(Y2G1、Y2G2)与Y1干燥后品质变化趋势相似。感官评价分析发现Y1G2组适口性较好,蒸煮后咸香味浓郁,Y2G1、Y2G2组表面皱缩,咸度较大。综上,选用6 g/L盐腌制液,干燥至水分含量60%,可以改善轻腌大黄鱼加工过程中的肌肉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轻腌大黄鱼产品开发及货架期维持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 轻腌大黄鱼 加工过程 盐质量浓度 水分含量 品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冻电镜研究野生型DegP降解底物的构象变化
《电子显微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动态变化是结构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冷冻电镜的三维结构分类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能。本研究以大肠杆菌蛋白酶DegP为研究对象,利用冷冻电镜三维分类技术解析了低温和热休克温度下野生型DegP降解底物的不同构象,比较了不同温度下野生型DegP寡聚状态的变化,指出了相较于酶活丧失突变体,野生型DegP包裹底物后具有更高的结构柔性。该研究成果为热休克条件下DegP通过寡聚降解底物提供了直接证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