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副产物基质配方对食用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皇竹草及中药渣、白酒酒糟等副产物原料在香菇和灵芝等食用菌栽培原料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宜添加量,为拓展食用菌菌材来源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皇竹草及中药渣、白酒酒糟等副产物原料替代部分香菇和灵芝生产常规配方中的栽培原料阔叶树木屑(占栽培料总量的78%),即香菇用皇竹草(20%~60%)+中药渣(5%~15%)+白酒酒糟(5%),灵芝用皇竹草(10%~50%)+中药渣(5%~25%)+白酒酒糟(5%)替代部分阔叶树木屑的不同基质配方对香菇和灵芝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品质(多糖)的影响。【结果】香菇和灵芝在不同添加副产物基质上均能正常生长,香菇和灵芝的菌丝生长速率、子实体产量和子实体粗多糖含量分别依次为4.5~8.4 mm/d、280.9~457.9 g、10.31~13.82 g/100 g和3.2~5.6 mm/d、118.5~372.4 g、1.55~2.97 g/100 g;香菇的优选配方为皇竹草30%+阔叶树木屑38%+中药渣15%+白酒酒糟5%+麦麸10%+红糖1%+石膏1%,在此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为6.0 mm/d,与CK差异不显著,子实体袋均产量为457.9 g,子实体粗多糖含量为13.82 g/100 g,较CK分别提高8.4%和28.7%;灵芝最佳配方为皇竹草40%+阔叶树木屑33%+中药渣10%+白酒酒糟5%+麦麸10%+糖1%+石膏1%,此时子实体袋均产量与CK相近,达368.2 g,菌丝生长速率为4.9 mm/d,子实体粗多糖含量为2.97 g/100 g,较CK分别提高14.0%和58.8%。【结论】皇竹草及中药渣、白酒酒糟等副产物可替代部分常规配方中阔叶树木屑在香菇和灵芝等食用菌栽培原料中应用,可降低香菇和灵芝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子实体品质。
关键词: 皇竹草 副产物原料 香菇 灵芝 子实体产量 粗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用高粱种质资源耐冷性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胁迫是影响高粱萌发及幼苗长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调查高粱耐冷性与籽粒品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耐冷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257份粒用高粱为试验材料,开展10℃低温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4℃低温胁迫处理7 d后的幼苗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低温萌发率达到一级的样品数为60份(23.35%),幼苗耐冷等级达到一级的样品数为36份(14.01%),而种子萌发率和幼苗耐冷能力均达到一级的材料只有7份。种子低温萌发率与种子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幼苗低温存活率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低温胁迫下7个高耐冷种质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率、脂肪和蛋白质指标平均耐冷综合评价U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为:GZ 066、GZ 249、GZ 241、GZ 001、GZ 162、GZ 125、GZ 235。通过基于欧氏距离的聚类分析最终将7个高耐冷种质分为3类,即高强耐冷类型(GZ 066、GZ 249和GZ 241)、中强耐冷类型(GZ 001和GZ 162)和强耐冷类型(GZ 125和GZ 235)。综上,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率、脂肪和蛋白质等4个指标可作为高粱耐冷性的鉴定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可科学综合评价高粱的耐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施氮量对后茬水稻生物效应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白菜施氮量对后茬水稻产量、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菜-稻轮作下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提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前作白菜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后茬水稻产量、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各施氮量处理稻草生物量较不施氮处理(CK)增加1 440~3 059 kg/hm2,稻谷产量较CK增加793~2 318 kg/hm2,稻草氮素积累量较CK增加6.43~12.64 kg/hm2,稻谷氮素积累量较CK增加7.29~27.92 kg/hm2,地上部(稻草+稻谷)氮素积累量较CK增加13.72~40.56 kg/hm2;随着前作白菜施氮量的增加,后茬水稻对氮肥的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对水稻的贡献率分别为13.52%~14.88%、49.88%~58.79%和12.46%~29.45%,施氮量100 kg/hm2、200 kg/hm2和300 kg/hm2较CK纯收分别增加1 190元/hm2、2 198元/hm2和3 477元/hm2。【结论】前作白菜施氮肥对后茬水稻产生明显影响,各施氮处理后茬水稻的稻草生物量和稻谷产量均较CK提高,施氮量100 kg/hm2、200 kg/hm2和300 kg/hm2较CK分别增加1 190元/hm2、2 198元/hm2和3 477元/hm2。
关键词: 菜-稻轮作 氮肥 肥料后效 肥料利用率 产量 经济收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对土壤水分和肥料的响应机制,为大田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科学肥水管理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中单808为材料,以氮、磷、钾肥和水分为处理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水肥耦合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玉米生长期,玉米叶片SOD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土壤持水量和施肥量有很大关系,在中氮(300kg/hm2)、中磷(100kg/hm2)、中钾(200kg/hm2)条件下,40%~50%的土壤持水量会降低SOD酶活性;在土壤持水量为70%~80%条件下,增加钾素营养可提高SOD酶活性与植株抗逆性;土壤持水量为55%~65%条件下,高氮(450kg/hm2)、中磷、低钾(100kg/hm2),有助于提高玉米叶的POD酶活性,从而提高作物抗氧化能力;土壤持水量为40%~50%条件下,增施氮、磷肥可以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玉米籽粒成熟期,土壤持水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表现为正效应,玉米产量对土壤持水量最敏感,土壤持水量对玉米产量起主导作用。【结论】水肥耦合程度对玉米生长时期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是复杂的耦合效应,综合考虑水肥耦合作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土壤持水量70%~80%、氮肥150kg/hm2、磷肥100kg/hm2和钾肥300kg/hm2条件产量效益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水稻耕种区主栽品种镉积累特征分析及低镉积累品种的筛选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田镉污染造成的水稻籽粒镉积累超标严重影响稻米食品安全。本试验以贵州省水稻耕种区的87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品种在镉污染稻田中的镉积累特征进行分析,并联合4个已知的低镉连锁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供试品种的稻米镉积累特征并筛选稻米镉的低积累品种。最终筛选出含有镉低积累主效基因qCd7.1位点的9个水稻品种,如大粒香、D优35和成优33,其籽粒中的镉含量显著低于不含任何低镉位点基因的品种。本试验通过分子辅助手段结合表型鉴定进行低镉品种的筛选,为稻田镉污染的水稻耕种区提供了可行的选种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籼稻资源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贵州籼稻优质稻米品种的选育,本试验使用‘华占’等30份常用籼稻材料,对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8个稻米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籼稻资源‘鄂丰丝苗’的F值最高,综合品质性状最好,说明在优质稻米方面,鄂丰丝苗适应贵州生态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强;籼稻资源‘滇屯502’的F值最低,综合品质性状最差,说明在优质稻米方面,‘滇屯502’适应贵州生态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欧式距离为10.5时,30份籼稻资源品质性状可划分为3类,第1类为‘鄂丰丝苗’、‘五山丝苗’等8个指标综合得分较高的12个品种资源;第2类为‘天龙1号’、‘珍香2号’等综合指标均相对适中的14个品种资源;第3类为‘滇屯502’、‘中嘉早17’、‘成丰B’、‘泰丰B’综合得分最低,垩白粒率与垩白度都相对较高的4个品种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对西花蓟马若虫存活及生殖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高温对西花蓟马(Western Flower Thrips, WFT)若虫存活及其成虫生殖的影响及其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为有效防控WFT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双因素试验方法评价高温(33℃、35℃、37℃、39℃、41℃)与暴露时间(0.5 h、1 h、2 h、4 h)互作以及高温驯化对WFT 2龄若虫存活的影响,检测高温胁迫后其成虫生殖力的变化。【结果】随温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其2龄若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经高温处理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其Ltem50逐渐降低,高温处理0.5 h、1 h、2 h和4 h后其Ltem50分别为38.36℃、36.92℃、36.36℃和34.54℃;2龄若虫在33℃下驯化2 h后,其在39℃的存活率较对照(直接暴露于39℃下的存活率)提高16.75%;在33℃下驯化90 min和120 min后,WFT 2龄若虫的存活率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14.00%和13.75%;高温处理1 h后,由幼虫发育而来的成虫产卵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寿命显著缩短。【结论】高温胁迫降低了WFT若虫的存活及其成虫的生殖力,而WFT则通过快速热驯化适应高温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春兰花朵与花苞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春兰花朵与花苞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为春兰花香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G)结合GC-MS技术检测和鉴定其挥发性成分,并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贵州春兰的花苞和花朵中分别检测到挥发性成分43种和47种,含量分别为0.28%~24.11%和0.48%~13.68%,花苞中3-Ethyl-2-methyl-1,3-hexadiene的含量最高,为24.11%,6-十四烷酮的含量最低,为0.28%,花朵中橙花叔醇的含量最高,为13.68%,反,反-2,4-壬二烯醛和庚酸的含量最低,均为0.48%;花苞和花朵的43种和47种挥发性成分均可分为9类,各类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85%~27.63%和0.58%~35.04%,花苞中烃类含量最高,为27.63%,酚类最低,为1.85%,花朵中萜烯类的含量最高,为35.04%,酚类最低,为0.58%;花苞与花朵有10种共有挥发性成分,花朵中萜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明显高于花苞,为贵州春兰挥发性成分和花香成分的主要物质,橙花叔醇为主要花香成分。【结论】贵州春兰的花苞和花朵中分别检测到挥发性成分43种和47种,均可分为9类;花朵与花苞具有共有挥发性成分10种,萜烯类物质在花朵中的种类和含量均明显高于花苞,为贵州春兰挥发性成分和花香成分的主要物质,橙花叔醇为主要花香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甜高粱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生长活性和产酸速率测定分析,试验筛选得到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高的2株短乳杆菌LBR02、LBR07和1株发酵乳杆菌LFE19。将前期获得的植物乳杆菌LP06和戊糖片球菌PP02与上述3株菌株制成发酵菌剂,发酵菌剂添加量均为5×105CFU/g,分为8个处理:1)CK处理(无乳酸菌);2)T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1∶1); 3) Y1处理(短乳杆菌LBR02); 4) Y2处理(短乳杆菌LBR07);5)Y3处理(发酵乳杆菌LFE19);6)T+Y1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2=1∶1∶2);7)T+Y2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7=1∶1∶2);8)T+Y3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发酵乳杆菌LFE19=1∶1∶2)。对8个处理青贮60 d和有氧暴露后第0、3、6、9天的pH、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贮60 d时,各处理pH差异不显著(P>0.05),均低于4.1。T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K、Y3、T+Y3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处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贮前相比,青贮60 d时,各处理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有氧暴露第9天,Y1、Y2、T+Y1、T+Y2处理pH和酵母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综合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T+Y1处理>Y1处理>T+Y2处理>Y2处理>Y3处理>T处理>T+Y3处理>CK。综上分析,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有氧暴露后,短乳杆菌LBR02单独添加或与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组合添加在保存甜高粱营养价值、有效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提高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作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 异型发酵乳酸菌 甜高粱青贮 营养价值 微生物数量 有氧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