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白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种源白及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其光合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以期为白及抗旱性机理研究、育种和白及种源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浓度PEG(0g/L、5g/L、20g/L、50g/L)进行处理,对不同处理下不同种源(铜仁、正安、安龙)白及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PEG胁迫影响白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以及瞬时水分利用率。各个种源白及的叶绿素、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均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其中安龙白及光合指标下降幅度最小;3个种源白及瞬时水分利用率均随PEG浓度的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结论】安龙白及抗干旱胁迫较好,在大田栽培时可优先选择安龙白及并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特色优质鲜食甘薯品种普薯32为试材,采用5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以不覆膜为对照,探究不同地膜覆盖对甘薯产量以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甘薯产量,较对照提高3.7%~23.7%。地膜覆盖提高了甘薯大多数种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其中银色膜和降解黑膜优于其余几种地膜;另外,覆白膜更有利于粗蛋白合成,覆普通黑膜有利于提高甘薯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覆银色膜和降解黑膜则有利于总糖和淀粉的积累。此外,普通黑膜、降解黑膜和白膜促进了β-胡萝卜素的合成。综上,地膜覆盖能够提高甘薯产量和商品率,以银色膜覆盖增产效应最高;而不同覆膜方式对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因此,生产中可根据栽培目标而选择不同的覆膜处理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鸡饲料添加加丽素红和加丽素黄对鸡蛋色素沉积量和蛋黄色度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了解蛋鸡饲料添加斑蝥黄(加丽素红)和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加丽素黄)对鸡蛋色素沉积量和蛋黄色度的影响,试验以蛋鸡饲料色素加丽素红和加丽素黄的饲料中添加比例为因素,按色素等比例(0∶0、1∶1、2∶2、3∶3、4∶4)添加进行单因子试验设计(对照组和1~4组),根据等比例添加试验结果选择加丽素红和加丽素黄的适宜比例,分别开展加丽素红添加量不变、加丽素黄按梯度添加(5~11组,1,2,3,6,8,10,12 mg/kg)和加丽素黄添加量不变、加丽素红按梯度添加(12~18组,1,2,3,6,8,10,12 mg/kg)的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共1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养试验时间为23 d,从第6天开始每天采集鸡蛋,对鸡蛋中的色素沉积量和蛋黄色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加丽素红与加丽素黄等比例添加时,鸡蛋色素沉积量和蛋黄色度与添加量均随添加量增加而逐渐升高,因此选择加丽素红与加丽素黄分别为4,4 mg/kg添加量进行后续试验。饲料中两种色素梯度添加量与鸡蛋中沉积量均呈正相关,各试验组与对照组蛋黄色度相比差异明显,其中对照组蛋黄色度为4.889,试验1,2组蛋黄色度分别为9.556,10.556,试验12~14组蛋黄色度为9.167~11.000,其他各试验组蛋黄色度为11.500~13.667。在本试验条件下,加丽素红与加丽素黄饲料添加量分别在4 mg/kg和1 mg/kg、4 mg/kg和2 mg/kg、4 mg/kg和3 mg/kg及3 mg/kg和3 mg/kg时蛋黄色度均稳定在11.500以上。说明蛋鸡养殖企业以蛋黄色度在12.0±0.5为生产目标时,为控制加丽素红与加丽素黄的用量,建议将加丽素红与加丽素黄的饲料添加量分别控制在4 mg/kg和1 mg/kg、4 mg/kg和2 mg/kg、4 mg/kg和3 mg/kg及3 mg/kg和3 mg/kg范围,可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关键词: 蛋鸡 色素沉积量 蛋黄色度 斑蝥黄 β-阿朴-8’-胡萝卜素酸乙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与脂质代谢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以此确定山羊饲粮中红曲米酒糟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28只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贵州白山羊,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不含红曲米酒糟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含10%、20%和30%红曲米酒糟的试验饲粮。试验持续38 d,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各组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末重(FW)、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以试验Ⅰ组的生长性能最佳。试验Ⅲ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一定量(10%~30%)的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并能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状况,综合来看,以红曲米酒糟添加量为10%时饲喂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藜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藜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藜麦在贵州有效推广、种植、应用,并通过杂交手段创建藜麦新种质。试验以国内外收集到的96份藜麦种质作为试验群体,种植于大田,采用CTAB法提取96份材料的基因组DNA,再利用筛选出的18对多态性SSR标记对藜麦基因组相应的位点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PAGE检测。结果表明,18对多态性的SSR引物,共检测出192个等位基因条带,每一对多态性SSR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3~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7个。96份藜麦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99~0.980,平均值为0.789 5。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距离为0.752处可将96份藜麦材料分为五类。本研究中藜麦种质农艺性状方面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类型,选用的藜麦SSR标记在供试材料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材料按选系类型、来源地区、农艺性状等划分为不同的类群或亚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添加量对贵州尖椒生长及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尖椒专用炭基肥中生物质炭的最适添加量,为辣椒施肥时添加适宜用量生物质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生物质炭设4个不同添加量处理,T1∶10%生物质炭(添加量250 kg/hm2)、T2∶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T3∶30%生物质炭(添加量750 kg/hm2)和T4∶40%生物质炭(添加量1000 kg/hm2),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对贵州尖椒生长及土壤肥力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尖椒产量,T2最高,为14 887.88 kg/hm2,较T1提高44.69%;尖椒生长性状,株高T2最高,为116.67 cm,茎粗和分支数T3最粗/多,分别为14.55 mm和22.17个,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尖椒品质,硝酸盐和还原糖含量T2最高,分别为76.90和29.62 mg/kg,氨基酸含量T1最高,为5.99 mg/kg,Vc含量T3最高,为98.42 mg/100g;土壤肥力,不同处理p H为4.76~4.89,依次为T1> T2> T3> T4,有机质为33.5~41.4 g/kg,依次为T4> T3> T2> T1,碱解氮为314.76~358.21 mg/kg,依次为T2> T1> T4> T3,有效磷为25.50~34.94 mg/kg,依次为T3> T4> T2> T1,速效钾为152.00~192.00mg/kg,依次为T2> T4> T3> T1;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磷酸酶为0.15~0.21 mg/g,依次为T3> T4> T2> T1,过氧化氢酶为0.06~1.12 m L/(20 min·g),依次为T3> T2> T1> T4,脲酶为0.12~0.16 mg/g,依次为T3> T2> T4> T1,蔗糖酶为0.08~0.54 mg/g,依次为T2> T4> T3> T1;土壤肥力与其酶活性的相关性,磷酸酶与pH和碱解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速效钾呈极显正相关。【结论】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和30%生物质炭(添加量750 kg/hm2)可促进尖椒生长发育,提高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是生物质炭添加量的最佳比例,综合考虑,以20%生物质炭(添加量500 kg/hm2)更为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对晚熟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晚熟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材,采用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田间培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方式对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总生物质量、产量等影响较为显著,而对茎粗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青薯9号的产量与植株的株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总生物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叶温下蒸汽压亏缺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施肥方式以处理8的效果最好,即施50 kg/667m2微生物菌肥(有机质≥15%,有效活菌数≥0.20亿个/g)+50 kg/667m2兴农宝岛复合肥(总养分≥40%,N∶P2O5∶K2O=10∶6∶24)+1 000 kg/667m2农家肥,植株整体长势健壮,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总生物质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42.21%,较农家肥对照增产38.91%。说明一季作区晚熟马铃薯品种采用农家肥配施复合肥和微生物菌肥,可以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净光合速率提高,对产量形成的效果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油菜籽脱皮冷榨菜胚油加工技术及其产品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推动优质油菜籽加工技术高质量发展,研发高品质菜胚油产品,为油脂加工企业生产双低菜籽油和开发应用绿色、有机高品质菜籽油提供参考。通过2015-2020年的实践,集成绿色、环保脱皮冷榨菜胚油加工技术,研制菜胚油系列新产品。该技术具有纯物理天然特性,能保持产品质量的原香本色,绿色环保无污染。其日加工处理能力为12t,主要流程为高品质原料订单生产、油菜籽烘干及去石清理、剥皮与皮胚分离、低温调质、多次低温冷榨、低温纯物理过滤。研制的菜籽油主要有油研纯香、油研素香、油研小榨香等菜胚油系列新产品,色泽天然金黄透亮,气味清香纯正,符合GB 1536质量标准,具有合理的脂肪酸构成,富含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风险物质,无溶剂残留;获贵州十大特色优质粮油产品、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等多项奖项和认证,符合现代高品质生活的发展要求,符合绿色、天然、营养、健康的特色优质粮油产品发展理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