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结球甘蓝染色体片段替换系构建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育种骨干亲本R2-P2(圆球形,抽薹晚,硫苷含量低,高感黑腐病、枯萎病和霜霉病)为轮回亲本,以野生甘蓝自交系R4-P1(不结球,抽薹早,蜡质厚,硫苷含量高,对黑腐病、枯萎病和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具有抗性)为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出一套由163个具有R2-P2遗传背景且具有R4-P1供体染色体片段单株组成的染色体片段替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该替换系群体具有102个染色体替换片段,均匀分布在1~9号染色体上,平均每个株系携带1.3个染色体片段,平均替换长度为5.62 Mb。替换片段总长度为573.74 Mb,覆盖亲本R4-P1全基因组的73.4%,其中单片段替换片段总长度为139.91 Mb,覆盖全基因组的26.5%,双片段替换片段总长231.41Mb,覆盖亲本R4-P1全基因组的43.82%,含有3个替换片段总长度为201.3 Mb,覆盖供体亲本基因组25.98%。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染色体片段替换系 全基因组 分子标记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缘杂交仁用杏新品种京仁4号

果树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仁4号是从杏与扁桃远缘杂交后代中选出的仁用杏新品种,母本为仁用杏品种龙王帽,父本为从意大利引进的扁桃品种意大利4号。果实7月中旬成熟,卵圆形,有果顶尖;成熟时果皮黄色,向阳面具片状红色,着色面积中等;果核卵圆形,核壳粗糙,单核平均纵横侧径分别为3.77、2.58和1.49 cm,平均鲜质量4.15 g;核仁饱满,味甜,双仁多,单仁平均纵横侧径分别为2.47、1.61和0.84 cm,平均鲜质量为1.15 g、干质量为0.93 g,离核;出仁率29.98%;杏仁脂肪含量(w,后同)为435.96 g·kg-1,蛋白质含量为288.28 g·kg-1,钙含量为1.11 g·kg-1,铁含量为23.01 mg·kg-1。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

关键词: 仁用杏 新品种 京仁4号 远缘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质水果的生产和销售离不开水果品质检测,传统的水果品质检测手段精度低、成本高、时效性差、破坏性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成本、高效率的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其中,高光谱成像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该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方面的技术原理、应用和发展现状,探讨其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整体来看,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实现不同水果种类、多个水果品质指标的无损、高效检测,如成熟度、糖度、酸度、红色指数等;受硬件技术限制,其发展侧重于数据挖掘方向,即在硬件发展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更新和优化的针对性算法获得精准的解析结果;另一方面,设备昂贵、数据处理复杂、模型普适性较差是该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主要问题;其未来发展将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高效数据处理、适用范围更广的水果品质高光谱检测设备研发、多源综合无损检测等研究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将成为水果品质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水果品质 无损检测 机器学习 特征提取 模型训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桃园秋季桃蚜发生规律与防控药剂筛选

环境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季回迁到桃园的越冬桃蚜是翌年早春危害桃树的主要虫源.为明确秋季北方桃园中桃蚜的回迁发生动态和产卵情况,以及筛选高效防治的药剂,本研究分别在北京、石家庄、泰安、兰州各选1个桃园,采用黄板诱虫,监测秋季桃园内桃蚜的成虫种群和产卵动态;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等3种药剂对秋季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北方桃园中桃蚜9月初开始回迁,在10月中旬有性雌蚜开始产卵越冬,10月下旬桃蚜数量明显减少.藜芦碱、苦参碱和矿物油处理防治秋季蚜虫,虽然药效较慢,但用药后14 d后防效分别在91.6%、80.6%和66.4%.北方桃园回迁的桃蚜会快速繁殖扩增种群,且秋末产卵量较多,可以在9月中下旬选择喷施藜芦碱控制桃园桃蚜,降低桃蚜种群数量,减轻翌年蚜虫防治的压力.

关键词: 桃蚜 发生规律 藜芦碱 苦参碱 矿物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多源遥感的玉米LAI垂直分布估算

农业机械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估算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垂直分布,在田间设置了密度和播期试验,在7个生育时期利用无人机采集了可见光、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并同步获取玉米LAI垂直分布数据。同时,为合理制定无人机飞行任务,分析了不同飞行高度和不同太阳高度角下获取的无人机影像对估算玉米LAI的影响。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的与玉米LAI相关性较高的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冠层温度等特征,利用7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构建了玉米冠层不同高度LAI估算模型,从中选取鲁棒性强的2个模型用于分析在不同飞行高度和不同太阳高度角下估算LAI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MLPR和RFR模型对玉米LAI估算鲁棒性最强,全生育期下模型rRMSE为11.31%(MLPR)和11.42%(RFR)。玉米冠层LAI垂直分布估算误差,所有模型的平均rRMSE分别为9.1%(LAI-1)、14.19%(LAI-2)、18.62%(LAI-3)、23.29%(LAI-4)和26.7%(LAI-5)。对于玉米穗位叶及以下部位的LAI估算误差均在20%以下,得到了较好精度。同时,在不同飞行高度和太阳高度角试验中可以得出,当飞行高度为30 m时LAI估算精度最高,R~2为0.73,rRMSE为10.97%,在09:00—10:00观测的玉米LAI估算精度最高。无人机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准确估算玉米冠层LAI垂直分布,及时掌握玉米功能叶片LAI长势差异,可为玉米品种筛选提供辅助。

关键词: 玉米 叶面积指数 无人机多源遥感 垂直分布 飞行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CO2比例的鲜切马铃薯气调保鲜效果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CO2气调包装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荷兰15号"马铃薯为试材,采用体积分数10%、20%和30%的CO2气调包装,4℃贮藏,测定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CO2气调包装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和品质劣变,其中30%CO2效果最佳.CO2气调包装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活性的上升和总酚含量的增加,保持了鲜切马铃薯的硬度、脆性、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 Content,TSS)、抗坏血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滋味.贮藏第8天时,PPO、POD和PAL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53.02%、39.60%、28.21%和73.97%,硬度、脆性、TSS含量和抗坏血酸含量为初始值的97.49%、95.00%、73.10%和88.73%,8 d电子鼻测定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电子舌测定的滋味接近于0 d初始值.因此,CO2气调包装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保持其贮藏品质.

关键词: 鲜切马铃薯 CO2气调包装 褐变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化时代江西省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摘要:数字化时代下,推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与江西省典型案例凝练,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数字化时代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维度,数字化时代下,现代技术交叉融合能推动农业产业信息共享、模式创新、技术赋能,对农业全产业链进行"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催生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等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在实证维度证实数字化有助于促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农产品电商运行高效化、智慧农文旅体验便捷化,且均建立起政产学研结合、公司+农户契合、多重业态融合3个维度的保障机制.据此,针对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智慧农文旅提出相应实施路径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 创新发展 江西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草鱼群体的差异甲基化分析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水产养殖过程中DNA甲基化对亚洲草鱼群体人工驯化与环境选择适应的影响,本实验对亚洲范围内8个地区的养殖和野生草鱼群体进行了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测序序列经质控后比对到草鱼参考基因组上,并进行差异甲基化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甲基化测序共获得308.15 Gbp测序数据,平均测序深度31×,平均比对率62.97%。对5个养殖群体分别与野生背景群体间进行差异甲基化分析,共发掘出76 422个差异甲基化位点、3 737个差异甲基化区域、1 95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功能分析发现,差异甲基化基因被注释到血管生成、神经嵴细胞迁移、T细胞分化、颅骨系统发育、肌肉细胞发育等GO功能分类中。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的结果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细胞黏附连接、Notch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在这些功能注释的基因中,有许多与神经、免疫、骨骼和肌肉等组织发育相关的重要基因,如sema3d、sema5bb和nrg2a等。本研究进一步对表观遗传修饰在草鱼人工驯化和环境选择适应作用机制的探究奠定了基础,为保存和科学利用草鱼种质资源提供了有价值的遗传基础数据。

关键词: 草鱼 基因组 甲基化测序 差异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褐变是影响鲜切马铃薯贮藏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探讨45、50℃热处理1~4 min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期为鲜切马铃薯品质保持提供调控技术和理论依据.45、50℃热处理4 min鲜切马铃薯在室温下2 h就观察到轻微的褐变,L*值下降10.51%、14.96%;a*值上升2.74、3.84,而45、50℃热处理1~3 min组鲜切马铃薯6 h内均未观察到褐变现象.与对照组相比,45℃热处理1~3 min组鲜切马铃薯硬度无显著变化,而其余热处理组硬度显著降低;两种温度1~3 min热处理组鲜切马铃薯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7.81%~33.68%、18.33%~50.37%、6.22%~28.92%.45℃热处理1~3 min和50℃热处理1~2 min热处理组较好的维持鲜切马铃薯原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总的来说,45、50℃热处理1~3 min可有效的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其中,45℃热处理3 min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同时较好维持了硬度、色泽、抗坏血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词: 热处理 鲜切马铃薯 褐变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仁中苦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苦味物质在杏仁发育过程中的分布研究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苦杏仁的种皮、子叶(种仁)、早期的珠心和胚乳等组织中苦杏仁苷与野黑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甲醇作提取溶剂,超声提取青岛大红杏仁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以1∶400(质量∶体积)的料液比、超声提取30 min为适宜的提取条件。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2.7μm,4.6 mm×50 mm),流动相为20%甲醇和80%水,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210 nm,在柱温30℃的条件下,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色谱峰分离良好;苦杏仁苷浓度为0.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野黑樱苷浓度为0.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苦杏仁苷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87%~101.18%,野黑樱苷为97.90%~110.69%。用此方法对青密沙杏仁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的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发育成熟的杏仁子叶组织中苦杏仁苷含量较高,为39.60 mg/g(R4-c),而发育早期的杏仁中没有检测到苦杏仁苷;与苦杏仁苷不同,除了R4-c,野黑樱苷在杏仁发育的4个时期的其他所有组织中均能检测到,并且早期的杏仁中含量较高,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从0.40 mg/g(R3-c)至27.22 mg/g(R3-t)。首次揭示苦杏仁发育进程中苦杏仁苷与野黑樱苷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杏仁中苦味物质的合成积累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杏仁 发育阶段 特异组织 苦杏仁苷 野黑樱苷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