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棱丝瓜杂交种子商品化生产的相关技术措施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根据有棱丝瓜的种性特点,阐述了有棱丝瓜杂交种子商品化生产过程中的亲本扩繁、保纯及提高产量的措施,杂交种生产中隔离区与制种基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杂交和收获的措施,以及种子贮存的相关技术措施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酶在我国植物抗病毒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锤头型和发夹型核酶的结构、功能及催化机制,并对我国利用核酶抗植物病毒病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辅助提取蚕蛹虫草多糖的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介绍了一种有效利用微波辅助从蚕蛹虫草中提取多糖的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微波辅助提取蛹虫草多糖的最佳条件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料液比和不同微波功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80%、料液比为1∶20条件下提取20 min,蛹虫草粗多糖的得率为10.97%。微波辅助提取蚕蛹虫草多糖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皮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以5′-GTCGTTCCTG-3′为随机引物,以酸黄皮为试材,对黄皮RAPD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20μL反应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Mg2+、随机引物、模板DNA和dNTPs 5种主要成分的适宜浓度和用量分别为2.0 U、2.5 mmol/L、0.5 umol/L、50 ng、0.20 mmol/L。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1个循环;94℃变性45 s,36℃退火45 s,72℃延伸1 min,38个循环;72℃后延伸7 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d对叶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叶菜体内的积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广东省菜薹、芥菜、叶用莴苣、蕹菜和苋菜等几种主要的叶类蔬菜,在水培条件下进行Cd在不同浓度下对叶菜生长、产量及其在叶菜体内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Cd的添加浓度为0.01、0.1、0.5mg·kg-1时,其对叶菜生长、产量及其在叶菜体内积累都有明显的影响,且因Cd浓度和叶菜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随着培养液中Cd浓度的增大,各种类叶菜的受害症状加重,减产幅度增大,可食用部位Cd含量和Cd累积量都极显著增加,且它们分别与培养液中的Cd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前者r=0.987 ̄0.999,P<0.01,N=4;后者r=0.967 ̄0.999,P<0.05,N=4)。各叶菜产量受影响程度的顺序为:叶用莴苣>苋菜、芥菜>菜薹>蕹菜。可食用部位富集Cd量的顺序为:苋菜>菜薹>叶用莴苣>芥菜、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空条件对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生理指标及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高活性水质净化的荚膜红假单胞菌的穿刺培养物和菌悬液搭载第18颗返回式卫星,并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诱变剂硫酸二乙酯。实验结果发现,搭载菌株的菌落形态发生变异,菌株的生长周期、生理学指标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对搭载荚膜红假单胞菌进行筛选获得2株水质净化能力较大幅度提高的优良突变菌株。通过性状稳定性研究,发现该菌株能较稳定地降低COD、氨氮值,提高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聚合育种(英文)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白叶枯病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聚合多个抗性基因的水稻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携带Xa4、xa5、xa13、Xa21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IRBB60与8个水稻新品系,组配8个杂交组合.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从F2和F3群体中共获得216个携带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纯合体。用华南地区的5个白叶枯病病原菌小种进行田间接种的试验表明,4个抗性基因聚合系的抗性水平高于只带1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这些聚合系可用作华南地区高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育种的亲本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妃子笑”品种花药培养及其体胚发生
《热带作物学报 》 2006 CSCD
摘要:以荔枝(LitchichinesisSonn.)品种“妃子笑”为试材,研究其花药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荔枝花药在MS+2,4-D2mg/L+NAA0.2mg/L以及含50g/L蔗糖的培养基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效果较好,把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BA1mg/L+NAA0.5mg/L,谷氨酰胺500mg/L,蔗糖50g/L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体胚大量萌发,再将成熟体胚转移到附加500mg/L谷氨酰胺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1 ̄2个月后,能再生成完整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SSR标记分析高州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科学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4对SSR引物比较了来自广东高州、江西、福建、云南等地区及东南亚不同国家共计240份普通野生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4对引物中平均有17个位点表现出了多态性,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69%;平均总等位基因数、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1.1,2.04和2.43;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8447.高州野生稻5个居群间已经出现了较显著的分化.上述遗传多样性参数均表明,高州镇江镇朋山村(陂头洞)野生稻应该是高洲野生稻的一个遗传分化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高州野生稻很可能是广东普通野生稻、华南和中国普通野生稻最大的一个遗传分化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