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促进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走出新路子
《广东经济 》 2015
摘要:当前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全国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快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必将为广东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做出新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十一届三次会议都提出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这是广东建立以创新驱动为主推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航道整治透水框架群对鱼类集群影响的水声学探测
《水生态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面六边透水框架是一种具有良好防冲促淤功能的生态水工构造物,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探究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对鱼类的影响,于2014年5-6月,应用EY60回声探测仪和双频识别声呐(ARIS Explorer 1800)对金城洲透水框架工程区水域进行定点水声学监测,并采集工程区附近的渔获物。结果表明,工程区共捕获鱼类114尾,包含3目、4科、12属、14种,体长均值为(27.64±10.06)cm,95%置信区间为25.77~29.50 cm;体重均值(551.84±1 252.02)g,95%置信区间为319.52~784.16 g。EY60回声探测仪对工程区共监测时长9 589 min,测得鱼的数目12 356尾,工程区鱼体的目标强度均值为(-63.24±5.79)d B,95%置信区间为-63.35~-63.15 d B;数据独立性T检验显示,工程区与对照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回声探测仪和双频识别声呐对鱼类出现频次监测,工程淹没区是对照区的1.18倍,而工程半淹没区却是对照区的0.85倍;说明处于水下的四面六边透水框架群对鱼类具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关键词: 航道整治 透水框架 鱼类集群 水声学 双频识别声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新记录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4月16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全长8.10 cm,体长7.00 cm,体质量2.19 g,经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为野生中华鲟幼鱼,这是2014年以来在长江口水域监测到的首例野生中华鲟幼鱼。与历史资料相比,该幼鱼到达长江口时间提早约1个月,是中华鲟幼鱼到达长江口的最早新记录。该小规格幼鱼的发现和较早的在长江口水域出现,原因有几种推测:一是长江葛洲坝下产卵场仍然存在中华鲟产卵活动,但产卵时间发生了较大变化;二是在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下游形成了新产卵活动场所,且距离长江口更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地区半滑舌鳎池塘越冬技术初探
《科学养鱼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半滑舌鳎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环境条件的特点,适合多种养殖方式,特别是开发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对于我国北方沿海池塘的有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如能解决半滑舌鳎苗种在北方地区室外池塘越冬问题,则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对半滑舌鳎北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于2012―2013年在营口地区进行了半滑舌鳎室外池塘越冬试验,探索室外越冬模式,获得了一些基础资料,以求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鲌属鱼类线粒体COⅠ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鲌属鱼类(Culter spp.)隶属于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是东亚特有鲤科鱼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中国、越南、朝鲜和俄罗斯,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1],该属大部分物种都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如常见的翘嘴鲌C.alburnus、蒙古鲌C.mongolicus、达氏鲌C.dabryi等),同时它们在维持水域生态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栖息地改变、水质污染等人为因素影响,保护鲌属鱼类的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动物糖胺聚糖的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5
摘要:糖胺聚糖存在于大多数海洋动物的组织中,目前主要利用酶解法进行提取,已确定的糖胺聚糖一共有7种。因为糖胺聚糖具有高生物活性和低毒副作用的特点,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洋动物中糖胺聚糖的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等活性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发现海洋动物糖胺聚糖可以抑制S180肿瘤细胞生长,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增强NK细胞活性,清除O~(2-)·、·OH、DPPH·自由基,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促进胆固醇代谢。这些特性都将使海洋动物糖胺聚糖成为医学及保健品行业重点研究对象,使得一些海洋动物得以高值化利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对海洋动物中糖胺聚糖的研究现状、结构分类、提取方法、分离纯化、分析测定和生物活性进行了概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优质性状选育群体F_3遗传结构的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鲤优质性状选育群体F3代中随机选取96尾个体,并且对所选取的所有个体进行PIT标记。利用12对具有较高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所选取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6.166 7,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4.158 6,期望杂合度(He)值为0.741 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02 3,显示出该选育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12个位点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其中有8个位点显著或极显著偏离平衡,这可能是人工选择压力的结果;有效群体大小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有效群体大小为82.9,该群体在近期内可能经历了遗传瓶颈。本研究通过对选育群体F3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初步了解了该种群的遗传结构,为选育群体F3的进一步繁育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鲤鱼 优质选育群体 优质性状 微卫星 遗传结构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南沙海域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3年在南沙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的实测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混合层深度(MLD)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南部海域MLD季节变化明显,海域均值以秋季最深(65 m),冬季次之(54m),夏季居第3位(49 m),春季最浅(37 m),主要受季风、环流和海面净热通量的影响。其中春季时中南半岛对开的海域MLD较深,夏季时整个海域MLD分布较均匀,秋季时海域中部MLD最深,冬季时高值区出现在海域东北部。Ekman输运导致水体在巴拉望岛西侧、南沙南部以及加里曼丹岛西北侧产生的堆积作用,以及9°N以北海域冬季存在的失热效应,是MLD存在区域差异的可能原因。南海南部海域混合层水温始终大于27℃,其中夏季大于28℃,混合层内水温的季节变化很小。海表温度(SST)区域差异大时,MLD空间差异亦大;MLD与SST的关系在调查海域的南部和北部存在差异,代表性站位的研究结果显示,海域北部MLD与SST的变化刚好相反,而海域南部由于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全年变化小致使SST变化亦小,SST与自春向冬急速加深的MLD关系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温和体重对白斑红点鲑临界游泳速度和游动耗氧率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水温和体重对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临界游泳速度和游动耗氧率的影响,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不同体重(1龄组、2龄组和3龄组)的白斑红点鲑在4、8、12、16、20和24℃共6个水温的临界游泳速度和游泳耗氧率。结果表明:水温和体重对临界游泳速度的单独效应均显著(P<0.05),但水温和体重交互作用效应却不显著(P>0.05),在相同水温下白斑红点鲑临界游泳速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而增加。水温4℃时3个年龄组白斑红点鲑临界游泳速度均最低,分别为(21.6±1.06)、(22.93±0.61)和(30.27±1.29)cm/s,随着水温的升高临界游泳速度均不断增加,当水温升高到16℃时临界游泳速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9.6±0.80)、(46.80±0.80)和(53.73±1.22)cm/s,此后随着水温进一步升高到20℃,临界游泳速度虽出现略微降低,但经统计分析16℃和20℃时临界游泳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水温达到24℃时却出现明显降低。水温和流速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游泳耗氧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白斑红点鲑在适宜的相同水温和流速时体重越大其游泳耗氧率越低,整体观察3个年龄组白斑红点鲑鲑游泳耗氧率均随着水温和流速的增高而增高,但当水温和流速升高到一定值游泳耗氧率却出现降低。研究得出体重较大的个体在相同水温下抵抗水流的游泳能力较强,3个年龄组白斑红点鲑适宜的最高水温不应超过20℃,最高流速依次不应超过32、40和48 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