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Fhb1基因定位、克隆及其在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病已成为小麦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抗性品种结合化学防治的方法成为当前防治赤霉病的最有效途径.小麦赤霉病抗性受多种基因控制,其中,Fhb1基因抗性效应最大,且抗性稳定,在小麦赤霉病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赤霉病主效抗性基因Fhb1的定位、分子标记和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利用选择性回交技术和矮败小麦平台将Fhb1基因导入当地小麦中可提升赤霉病抗性,进而结合化学防治方法为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小檗碱微球体外释药性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预测硫酸小檗碱微球的体内释放效应,以及制备更加符合机体生理特点的微球制剂,以硫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以生理盐水、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为释放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载药微球在1 h~48 h的药物累计释放度.结果表明,在释放试验的1 h~12 h,人工肠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快,在12 h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57.18%,而在生理盐水和人工胃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慢,累计释放率分别为23.07%和11.04%,至48 h,在人工胃液、生理盐水和人工肠液中的药物累计释放率分别达到24.99%、51.29%和91.01%.在人工胃液中符合Higuchi方程,在人工肠液和生理盐水中的释放行为符合一级拟合方程,表明硫酸小檗碱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大豆品种合农75油分分子标记遗传解析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油分含量分子标记遗传规律,解析不同类型分子标记对油分含量的贡献及作用,以高油大豆品种合农75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39个油分含量SSR分子标记在合农75及其亲本的PCR片段长度,分析油分分子标记在亲本及品种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有15个SSR分子标记在合农75与母本合丰50间具有一致PCR片段长度,遗传率为38.46%,这些标记属于高油分子标记;有4个SSR标记在合农75与父本抗线4号间具有一致PCR片段长度,遗传率为10.26%,这些标记属于高油潜力分子标记;有18个标记在子代与双亲间共同存在,遗传率为46.15%,这些标记属于油分含量基础标记.因此,合农75遗传于母本合丰50的标记数量为33个,遗传贡献率为84.62%;合农75遗传于父本抗线4号的标记数量为22个,遗传贡献率为56.41%;合农75共同遗传于双亲标记数量为18个,遗传贡献率为46.1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化施肥对低温下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生物有机肥、硅钙肥和锌肥几种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出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期播种期,对第1期播种玉米进行肥料处理,第2期播种的玉米不施肥,探讨了几种优化施肥方式对低温下玉米出苗率、苗期生物量、根系生长、生理特性以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条件下,各优化施肥均可以提高玉米出苗率,T2、T3和T4处理在第4,6,8天的出苗率均较T1处理明显提高;苗期植株干鲜质量提高,T2、T3和T4处理的植株鲜质量分别是T1的1.77,2.26,2.07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T2、T3和T4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是T1处理的1.19,1.95,2.09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均有所提高;除了T4处理的POD含量低于T1处理,其他处理POD含量均高于T1;T2处理的脯氨酸含量低于T1处理,其他处理脯氨酸含量高于T1处理.各优化施肥处理提高了穗位高;T3处理较T1处理提高了植株株高,T2和T4处理的株高略低于T1处理.各优化施肥处理均能提高玉米产量.综合看来,全量生物有机肥(450 kg/hm2)改善低温对苗期的伤害和促进玉米生长的效果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碱性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土地盐碱化程度不断加剧,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水稻作为中度盐敏感作物,根系具有吸收盐分和分泌有机酸的作用,其生长的水环境能够淡化土壤表层盐碱度,是改良盐碱地的首选粮食作物.碱胁迫和盐胁迫均能对水稻造成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而碱胁迫使水稻遭受高pH值和高盐分双重损伤,伤害作用和调控机制比盐胁迫更为严重和复杂.目前,研究多集中于盐胁迫,对碱胁迫下水稻响应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较少.综述了碱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影响、水稻耐碱机理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提出了强化水稻耐碱性的策略,以期通过分子生物技术培育耐碱水稻新品种,实现盐碱地改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质资源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大豆耐密性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资源材料耐密特性,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模型,以147份大豆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以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比值的耐密指数为基础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耐密性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耐密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5.24%,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用于综合耐密评价的D值,筛选强耐密型大豆材料20份、弱耐密材料20份,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数学模型,D=0.223-0.110X1-0.085X2-0.053X3-0.040X4+0.116X8+0.203X9,R2=0.983 0,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筛选了6个核心耐密评价性状,分别为倒伏级别、植株重心高度、株高、底荚高、单株粒重及小区产量,可以作为大豆品种耐密性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Ⅱ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36 垦科豆1736.1 品种来源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作物开发研究所以垦丰14为母本,垦丰15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36.2 特征特性普通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 d左右,需≥10 ℃活动积温2 300 ℃左右.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 cm左右,无分枝,白花,尖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黄褐色.种子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无光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引玉米自交系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鉴定及抗性遗传初步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从2015-2017年连续3年对43份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的玉米资源进行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材料14份,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2.6%.利用F2群体对14份高抗材料进行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遗传分析,抗病、感病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A01、A04、A18、A24、A28、F02、F03、F05、R01和G03对禾谷镰孢菌的抗性可能是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禾谷镰孢茎腐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水直播稻田前期杂草的化学防控
《中国植保导刊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了12种除草剂,在黑龙江水直播稻田开展苗前、苗后封闭施药除草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直播稻田前期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 显示,在苗前封闭施药处理中,25%噁草酮微乳剂+25%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对杂草总体防效最高,施药21、42 d后总草株防效为71.35%、63.33%;苗后封闭施药处理中,2%双唑草腈颗粒剂+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对杂草总体防效最高,施药21、42 d后总草株防效为82.42%、88.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