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基因沉默技术创造抗稻瘟病水稻资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4
摘要:水稻稻瘟病是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在病原菌侵染水稻时,附着胞的形成对稻瘟病菌的致病性起关键作用。研究证实一种P型ATP酶(PATPase)参与了附着胞的形成。在病原菌与寄主的互作过程中,寄主的一些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病原菌中,达到抗病原菌侵染的目的。本研究以稻瘟菌致病关键的P-ATPase基因MgAPT2第一外显子上特异性好的232 bp区域作为干扰片段,正反向插入干涉载体中,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感稻瘟病水稻品种日本晴中,通过苗期稻瘟病接种鉴定和MgAPT2基因的表达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稻瘟病抗性得到增强且稻瘟病菌MgAPT2基因的表达量下降。该研究为水稻抗稻瘟病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对稻茬晚播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秸秆还田下晚播小麦土壤矿质氮含量变化、秸秆氮释放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0 cm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的推进,N270和N360处理下层土壤的矿质氮显著积累.秸秆氮素释放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越冬至拔节期氮释放量最低,拔节至成熟期释放量占总释氮量的50%以上.全生育期施氮量超过180 kg·hm-2,土壤氮素开始出现显著的盈余,播种至拔节期氮素表观盈余量显著高于拔节至成熟期.籽粒产量在270 kg·hm-2施氮量下最高,更高施氮量下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有利于秸秆全量还田下晚播小麦兼顾产量和生态效益.


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猪鼻支原体是临床猪场的常见病菌,可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中耳炎等慢性炎症,同时其与多种人类肿瘤有明显相关性,但其致病机理有待深入,其感染细胞机制的研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欲建立一种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方法。方法以猪鼻支原体和猪肾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以兔抗猪鼻支原体纯化抗体为一抗,以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猪鼻支原体黏附宿主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IFA)。结果最终确定最小黏附滴度为1∶107 CCU/mL,猪鼻支原体黏附PK15所需时间为6h以上,一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 600。结论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猪鼻支原体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作用。为猪鼻支原体的研究特别是感染细胞机制的体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及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14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关注"三农"的发展,其中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了农业科技改革的发展,为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农业科研院所下属的科技型企业因受到科研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以及营销薄弱等方面的制约,影响着其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将从回顾其发展背景、分析其发展现状、提出其发展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大力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猪肺炎支原体对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猪肺炎支原体致病株168和弱毒株168L对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用猪肺炎支原体168和168L株体外感染猪肺泡上皮细胞(SJPL),通过对感染细胞进行MTT和NO检测,筛选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利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细胞上Mhp,通过H2O2和DAPI验证细胞损伤。结果:在5×106 CCU感染36h时,细胞活力相同,Mhp168株感染细胞的NO浓度显著高于Mhp168L株(P<0.05);H2O2检测显示Mhp168对细胞的氧化损伤显著高于Mhp168L株,同时都显著高于对照(P<0.01);IFA观察分析显示Mhp168株在细胞上的黏附量高于Mhp168L。DAPI染色显示Mhp168对细胞造成的损伤程度高于Mhp168L。通过优化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找到了猪肺炎支原体强弱毒株对上皮细胞损伤的显著差异点,分析了猪肺炎支原体强弱毒株对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为深入研究猪肺炎支原体强弱毒株感染细胞的差异机制奠定了基础。


Kiss-1基因多态性与苏淮山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Kiss-1基因多态性与苏淮山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DNA池测序技术筛选苏淮山羊Kiss-1基因突变位点,采用AS-PCR和PCR-RFLP方法检测130只苏淮山羊Kiss-1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羔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苏淮山羊内含子1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g.2270C>T和g.2510A>G,其中g.2510A>G位点有3种基因型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9、0.496和0.295;g.2270C>T位点在苏淮山羊中共检测3种基因型(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43、0.750和0.107。关联分析发现,g.2510A>G位点3种基因型在苏淮山羊各胎产羔数和平均产羔数间差异不显著,g.2270C>T位点中CC型的二胎产羔数显著高于CT和TT型(P<0.05)。单倍型分析发现,g.2510A>G和g.2270C>T位点在苏淮山羊群体中共构建8种单倍型,其中AGCT是主要的单倍型;各单倍型与苏淮山羊产羔数的关联分析发现仅AGCT单倍型的头胎产羔数与AACT单倍型的头胎产羔数间差异显著,其他单倍型在苏淮山羊的各胎产羔数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以上研究表明,Kiss-1基因的g.2270C>T位点可能对苏淮山羊繁殖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苏淮山羊 Kiss-1基因 PCR-RFLP AS-PCR 单倍型 产羔数


海滨雀稗液泡膜H~+-PPase(PvVP1)5′端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草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公布液泡膜H+-PPase基因家族同源序列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出海滨雀稗中PvVP1基因的中间序列,然后用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RACE)方法,从海滨雀稗中克隆到PvVP15′cDNA序列。该序列ORF长1605bp,编码535个氨基酸,其编码序列、氨基酸序列与玉米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3%和99%。
关键词: 海滨雀稗 液泡膜H+-PPase RACE 耐盐


枯草芽胞杆菌PTS-394的GFP标记及其定殖能力
《植物保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在番茄根围的定殖能力,采用电转化法获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菌株PTS-GFP,构建其生长曲线,采用对峙生长法评价其室内抑菌活性,并应用抗生素平板回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番茄根围的定殖数量。结果显示:与原始菌株PTS-394相比,标记菌株PTS-GFP的生长、对青枯病菌和4种病原真菌的室内抑菌能力无明显差异。标记菌株PTS-GFP和青枯病菌菌液单独或混合处理番茄苗,灌根当天标记菌株初始菌量接近108CFU/g,处理3 d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约106CFU/g,随后缓慢下降,处理10d后种群数量约104CFU/g,处理30 d后,标记菌株仍然能被检测到,约20 CFU/g。表明枯草芽胞杆菌PTS-394在番茄根际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定殖能力。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PTS-394 绿色荧光蛋白 定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