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常用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选用黑龙江省常用的35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进行了大斑病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大斑病有抗性的材料只占供试材料的38.57%,感病材料占61.43%,说明黑龙江省现在常用的自交系对大斑病抗性较差,今后应加强抗病自交系的选育工作。


大豆亲本组合方式与主要世代选择效果的分析
《大豆科技 》 2010
摘要:本研究共配制了185个杂交组合,包括单交组合133个、三交组合17个、四交组合35个,在主要分离世代对选择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2代和F4代的三交组合的优良组合入选率明显高于单交组合和四交组合,四交组合优良单株入选率高于单交组合和三交组合。


依安县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初探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黑龙江省依安县农田土壤速效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西部依安县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比较丰富,土壤缺硫和锌。土壤中硫、磷、硼、锰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土壤中硫空间分布的偏斜程度较大。pH与有机质、有效锰、有效硼和有效锌都极显著相关;有机质与有效锰极显著相关。


农业科教专题片制作方式与运营方式的突出矛盾解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针对农业科教专题片创作的作品及创作过程中存在的制作方式与实际严重脱节、运营方式不得体等问题,分析了农业科教专题片制作方式和运营方式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免耕、旋耕和翻耕玉米田试验区调查杂草种类和出苗数量,并在玉米生长中后期调查杂草种类、株数和鲜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有明显差异。免耕、旋耕和翻耕玉米田禾本科杂草高峰期都在播种后5周发生;阔叶杂草发生高峰期不同,免耕田为播种后1周,旋耕和翻耕田均在播种后2周。杂草种类不同,玉米生长中后期,免耕田有8种杂草,旋耕田有10种,翻耕田有12种;杂草发生总量不同,免耕田杂草总量最多,旋耕田居中,翻耕田最少;杂草单株鲜重不同,免耕田杂草单株鲜重最低,旋耕田居中,翻耕田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