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江省沙棘发展概况及对策
《北方园艺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沙棘是生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树种,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现对沙棘的生产现状进行概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使黑龙江省的沙棘产业健康发展。


有机污染物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以水稻品系哈04-34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模拟水稻生长环境,探讨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污染物能够降低水稻的产量,但不同的有机物对水稻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并不同。硝基苯处理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及每穴穗数均有降低,每穗粒数降低幅度最大;氯苯处理对降低水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随着萘处理浓度的增加,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对结实率没有影响。用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水灌溉水稻,只要能生长并成熟,其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经检测均没能超出检测标准。


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探讨了多重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引物不同比例关系及退火温度对SSR标记扩增的影响。在不改变其他成分浓度的条件下,对PCR反应体系的4个组分(Taq酶、MgCl2、模板DNA、dNTPs)进行浓度或用量梯度试验;利用正交设计L(934)对反应体系的4对引物组合(STM0014、Pat、SSI、UGP)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最终确立了马铃薯SSR标记多重PCR反应优化体系,总体积为20μL;2.5μL 25 mmol.L-1 MgCl2,0.6μL 10 mmol.L-1 dNTPs,Taq酶0.8 U,模板DNA 80 ng;4 mmol.L-1的4对引物之间的用量比为2:1:2:3,退火温度为54.7℃。优化后的反应体系重复性好,扩增结果稳定可靠,能够明显区分不同的马铃薯品种。为进一步探讨马铃薯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构建DNA指纹图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豆异黄酮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饲料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家禽的应用研究中发现,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显著促进家禽生长、调控机体养分代谢、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产蛋率、延长产蛋期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免疫机能等作用。


黑龙江省高粱机械化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0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黑龙江省高粱的机械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科学地应用机械化栽培技术是保证丰产的关键因素。在高粱的机械化栽培过程中,尤其要掌握好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和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领。


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研究现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由于马铃薯晚疫病菌对常用杀菌剂产生抗药性,降低了化学防治晚疫病的效果,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化学防治药剂及晚疫病菌抗药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建议生产上应避免长期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应与其它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谷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湖南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变异丰富,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8,穗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2。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把41份材料分为4大组群,其中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分别只有一份材料,其穗粒重都很低;第三组群包括28分材料,7个农艺性状在四个组群中均是最高的;第四组群包括11分材料,7个性状值都高于第一组群和第二组群,但低于第三组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