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光照对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生长竞争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光照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对于揭示如何通过控制环境因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藻类生长繁殖,并最终实现利用藻类调节养殖生态环境和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试验设置了660、2200、4400、6 6001×4个光照梯度,通过测算比生长速率、生长曲线、竞争抑制参数,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鱼腥藻(Anabaena sp.strain PCC)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条件下,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大藻细胞浓度呈现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升高的趋势;普通小球藻在660、2200、4400、66001x光照强度下达到最大藻细胞浓度的时间分别为14、15、17、17 d,最大藻细胞浓度分别为961.2×10~4、1858.3×10~4、3 258.8×10~4、3227.2×10~4 cells·mL~(-1);鱼腥藻在4个光照下达到最大藻细胞浓度的时间分别为17、18、21、21 d,最大藻细胞浓度分别为4 018.3×10~4、8 325.0×10~4、10552.8×10~4、10 073.4×10~4 cells·mL~(-1)。共同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对两种藻的竞争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种间竞争抑制参数的测算结果表明,4组光照强度下,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均小于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光照强度66001x时,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最大,为7.94;光照强度44001x时,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最大,为0.45。根据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中两物种的种间竞争结局可初步判断,光照强度22001x时,普通小球藻在竞争中占优势;光照强度为660、4400、66001x时,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不稳定共存。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鱼腥藻 光照强度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印度小竹节草的生物修复潜力研究

水产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印度小竹节草的生物修复潜力,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和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实验通过分别设置4个栽培密度(1、2、3和4 g/L),3个营养盐梯度(中营养、富营养和极富营养),跟踪检测了培养液中硝氮(NO_3-N)、亚硝氮(NO_2-N)、氨氮(NH_4-N)、总氮(TN)和总磷(TP)的浓度变化;并对印度小竹节草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况及营养盐的衰减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具有很强的营养盐去除能力,栽培密度为4 g/L时,TN和TP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9.50%和93.45%,各处理组间的TN和TP去除率差异性不显著。营养程度对印度小竹节草N、P吸收速率具有极显著性影响,N、P吸收速率随着各组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极富营养处理组TN和TP吸收速率达到最高,分别为1.11和0.15μmol/(g·h)。同时,极富营养处理组TN和TP去除率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高达99.46%和90.75%。共培养实验表明,印度小竹节草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藻率高达99.89%。实验组TP浓度后期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且NH4-N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印度小竹节草可考虑作为生态修复物种在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种植,同时在铜绿微囊藻水华预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印度小竹节草 氮磷 去除率 吸收速率 铜绿微囊藻 抑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中华原钩虾(Eogammarus possjeticus)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理生态学和酶学分析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中华原钩虾的摄食率和消化酶活力。结果显示,温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在15-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0-25℃范围内,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消化吸收能力。作为甲壳动物食性指标的淀粉酶/类胰蛋白酶活力(A/T)比值在1.2-1.5之间,说明此阶段中华原钩虾幼体偏植物食性。中华原钩虾日摄食率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在水温20-25℃之间,中华原钩虾幼体具有最大摄食率,其回归方程为:y=-0.754 x2+33.297 x-277.57(R2=0.958),最大日摄食率为89.84%。成体在20℃左右达到日摄食率的最大值,其回归方程为:y=-0.247 x2+10.463 x–78.287(R2=0.998),最大日摄食率为32.47%;中华原钩虾幼体和成体饵料吸收率均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温度处理组幼体的饵料吸收率均高于成体。根据饵料吸收率回归方程,可得到最大饵料吸收率,幼体为59.86%,成体为56.86%,对应的温度分别为幼体21.30℃、成体21.24℃。因此,20-25℃是培育中华原钩虾的适宜水温范围。

关键词: 中华原钩虾 温度 消化酶活力 摄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

摘要:目的为推动免疫胶体金类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在水产品药物残留监管领域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一套"盲样式"免疫胶体金类快速检测产品质量评价方法,对10种市售的用于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国产胶体金快速检测产品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检出率及稳定性等指标进行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有3种产品能100%准确检测出84个鱼糜样品中是否残留孔雀石绿,且2个不同批次产品的检测结果一致;另外7种产品检出假阳性或假阴性样品,且2个不同批次间产品的稳定性有差异。结论将此类产品应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前,有必要对其最低检出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稳定性等参数进行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免疫胶体金类快速检测产品 分析评价 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LC的投饲机定时控制器的设计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投饲机是继增氧机后又一种量大面广、显著效益的水产养殖机械,传统的渔用投饲机多采用机械定时的控制模式,常因精度差、定时不准而造成饲料浪费。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PLC控制技术的解决方案。研究了以水温为输入参数的定时控制方法,重点对定时控制器的硬件构成和PLC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其进行实际运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投喂效果良好。

关键词: 投饲机 PLC 水温 定时控制器 软件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网箱养殖状况探讨

河北渔业 2015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淡水网箱迅猛发展,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网箱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地方采取了限制和禁止的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淡水网箱养殖现状的介绍,对网箱对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网箱养殖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重要手段之一等方面,提出了网箱养殖要走可持续化道路,并给予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网箱养殖 状况 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养殖模式条件下佛罗里达鳖不同部位营养成分的比较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体质量600~700 g的仿生态养殖佛罗里达鳖和温室养殖佛罗里达鳖的腿部肌肉、裙边和脂肪组织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仿生态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温室鳖,而裙边组织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2种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粗脂肪含量均较低(<0.5%),属于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仿生态鳖腿部肌肉组织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酸总量及药效氨基酸总量都显著低于温室鳖(P<0.05)。仿生态鳖裙边组织的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药效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仿生态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仿生态鳖脂肪组织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温室鳖,但温室鳖的饱和脂肪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总量显著高于仿生态鳖(P<0.05)。2种鳖腿部肌肉组织中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化学评分都接近或大于1,说明2种养殖条件下生产的鳖营养比较均衡,均属于优质蛋白。

关键词: 佛罗里达鳖 仿生态养殖 温室养殖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净化效率的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膜水质净化效果,对爆炸棉为滤料的生物滤器进行了试验。采用优势菌种挂膜后,在不同水温、溶氧(DO)、盐度、p H条件下,研究生物滤器对人工加富的海水养殖废水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水温28℃时,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磷酸盐(PO43--P)去除率分别为69.3%、93.7%、93.7%、19.4%;DO 6.00 mg/L时,CODMn、NH4+-N、NO2--N、PO43--P去除率分别为72.8%、91.7%、97%、15.6%;盐度25时,CODMn、NH4+-N、NO2--N、硝酸盐氮(NO3--N)、PO43--P去除率分别为57.1%、98.4%、99.9%、100%、42%;p H 7.5时,CODMn、NH4+-N去除率分别为72.8%、93.3%。研究表明,水温28℃、DO 6.00mg/L、盐度25和p H 7.5为该生物滤器最适水质净化条件,此时生物膜净化效率较高,出水水质较好。

关键词: 生物滤器 水温 DO 盐度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不同饲料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效果的研究

科学养鱼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俗称东星斑,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鳃棘鲈属,为热带珊瑚礁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同时艳丽的体色又赋予其很好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极高,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具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有学者对豹纹鳃棘鲈的繁育及养殖等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人工养殖豹纹鳃棘鲈饵料以鲜杂鱼为主,没有专门为其生长发育需要而设计的优质配合饲料。随着豹纹鳃棘鲈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适宜的饲料开发相关问题日益显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开展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肇庆江段赤眼鳟开口后仔、稚鱼的异速生长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对珠江肇庆江段的赤眼鳟(Spualiobarbus curriculus)开口后仔稚鱼的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赤眼鳟开口后仔鱼的游泳、感觉和摄食器官快速分化,许多器官的发育存在异速生长:身体各部分中,头长、尾长和头高为正异速生长,腹长在开口后至20日龄为负异速生长,20日龄后为正异速生长;体高也存在正异速生长,但生长拐点(18日龄)前后均为正异速生长。在头部器官中均存在异速生长拐点,吻长、眼径和眼后头长的生长拐点分别是开口后23、19和16日龄。运动器官中,背鳍、腹鳍、臀鳍及尾鳍均存在异速生长,且分别在开口后18、19、17和14日龄达到生长拐点。游泳、感觉及摄食相关的器官的优先发育,使开口后的仔鱼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与早期生存密切相关的各种能力,对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关键词: 珠江 赤眼鳟 仔鱼 发育模式 异速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