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荔枝施用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增产改土效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 2005
摘要:连续3年定点试验表明:施用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后,荔枝(Litchichinensis)产量显著提高。东莞篁村点1999年增产11·30~21·80kg·株-1,2000年增产20·00~26·80kg·株-1,2001年增产19·90~26·10kg·株-1;从化佐村点1999年增产2·90~9·80kg·株-1,2000年增产1·30~5·00kg·株-1,2001年增产1·70~8·20kg·株-1。施用土壤改良剂后,荔枝园土壤理化性状也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土壤pH提高,交换性Ca、Mg含量增加。从化佐村点土壤碱解N、有效P(P2O5)和速效K(K2O)含量分别提高50·77%、333%、108%,东莞篁村点土壤碱解N、有效P(P2O5)和速效K(K2O)含量分别提高37·5%、233%、74·8%。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增产改土效果 荔枝(Litchichinens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氨酰胺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细胞免疫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96头平均体重为(5.27±0.49)kg的杜×(大×长)断奶仔猪,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6头(公母各半),各组仔猪分别饲喂含0%、0.125%、0.25%和0.50%谷氨酰胺二肽的试验饲粮,研究不同水平的谷氨酰胺二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细胞免疫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0.125%~0.50%谷氨酰胺二肽可改善21日龄断奶仔猪饲料利用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高剂量(0.50%)谷氨酰胺二肽可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根据各项测定指标综合结果确定断奶仔猪饲粮中谷氨酰胺二肽适宜添加水平为0.125%~0.25%。
关键词: 谷氨酰胺二肽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细胞免疫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实酸度对橘小实蝇羽化作用影响的初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 2005
摘要:对番石榴(PisidumguavaL.)、杨桃(AnnonasquaamosaL.)、黄皮(Clausenalansium(Lour)Skeels)橘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寄主果实成熟前后的pH进行测定,并对3种果实成熟过程中pH对橘小实蝇化蛹和羽化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寄主果实成熟过程中pH对橘小实蝇化蛹和羽化有一定影响:膨大期果实pH5.0以上利于橘小实蝇的羽化,成熟期果实pH3.0~4.2对橘小实蝇羽化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 果实pH 化蛹 羽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栗实蛾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栗实蛾〔Laspeyresia splendana(Hübner)〕室内饲养观察、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在夏秋季,该虫卵期(3.6±0.4)天,幼虫期(12.5±1.5)天,蛹期(9.4±1)天,成虫产卵前期(3.5±0.5)天,成虫寿命(10±2)天,完成1个世代需(30.5±4.5)天。卵散产,平均每头雌虫产卵(50±10)粒,孵化率为93%。幼虫6龄,食料不足时可转果危害,每头幼虫蛀食栗果1~4个,成虫无趋光性。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6~7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第一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2~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毒死蜱和杀虫单等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重组乳酸杆菌的构建及电击转化条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乳酸杆菌.将pGFP2质粒中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切下,克隆进表达载体质粒pThioHisB的NcoⅠ和SacⅠ位点之间,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ThioGFP,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从BL21中提取重组质粒,用电击法转化乳酸杆菌Lac1001,当细菌处于D600nm为0.6的生长期时,使用PEB作为电击缓冲液,对100μL体积的细胞悬液在电容25μF,电阻200Ω,电压2.2kV的电击条件进行完整质粒转化可得到较高的转化率.电击转化后Lac1001于LB培养基上呈绿色,在荧光透射仪下观察,整个菌体发绿色荧光.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能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新工艺做青期间果胶酶的活性变化及其生化效应研究
《茶叶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毛蟹和梅占两个适制乌龙茶品种,研究了乌龙茶新工艺做青和对照(不进行摇青)处理过程在制品内源果胶酶(PG)活性及相关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鲜叶经晒青后,PG活性有小幅上升,摇青前期,酶活性逐渐增强,在第三次摇青结束时达到峰值,此后的第四、五次摇青中,酶活性迅速下降。不同品种、不同摇青工序间PG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的PG活性及变幅明显低于摇青处理。在制品含水量及可溶性果胶含量与PG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乌龙茶 新工艺 做青 聚半乳糖醛酸酶(PG) 生化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摘要:概述了广东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的现状以及近几年的工作进展;介绍了目前采石场采用的台阶、槽板、燕巢及喷播覆盖等岩壁复绿技术及应用的植物种类,同时提出了现阶段采石场植被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粤桑11号”选育初报
《北方蚕业 》 2005
摘要:初步选育出高效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粤桑11号”,单位面积桑叶产量比时照种“沙2×伦109”提高19.8%~30.7%,万蚕产茧量提高6.0%以上,万蚕茧层量提高4.0%以上,100kg桑叶产茧量提高4.3%~13.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场粪污发酵微生物肥及其肥效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 2005 CSCD
摘要:猪场粪污接种发酵可以增大目标微生物数量 ,经过微生物肥料菌株发酵的猪场污泥微生物有机肥施于土壤7天后 ,土壤中固氮菌数量增加 10倍 ,钾细菌数量增加 7.6倍 ;污水微生物有机肥施于土壤 7天后 ,土壤中固氮菌数量增加 3 .7倍 ,磷细菌数量增加 12 .5 % ,钾细菌数量增加 3 8.5 %。作为肥料在菜田施用 7天后 ,施用污水生物肥和污泥生物肥的菜心株高比施用原污水分别增高 8.5 %和 14 .8% ,叶长分别增加 1.6%和 2 4.2 % ,叶宽分别增加 8.1%和 13 .5 % ,而叶数、茎粗和根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