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橄榄鲜食新品系"灵峰"和"闽清2号"主要性状综合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2014年起在福建省闽侯县、闽清县和广东省饶平县进行两个品系高接换种试验,观测其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40 g,可食率81.00%,总糖4.74%,总酸1.16%,可溶性固形物11.40%,钙1 230.00 mg/kg;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化渣无涩味,回甘好,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橄榄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质量7.60 g,可食率82.40%,总糖3.10%,总酸1.19%,可溶性固形物8.83%,钙627.33 mg/kg;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化渣无涩味,风味清淡,并且表现出丰产和稳产特性,为中熟类型。“灵峰”橄榄可作为鲜食品系,“闽清2号”橄榄可作为鲜食兼加工品系进行推广。
关键词: “灵峰” “闽清2号” 橄榄 鲜食 成熟期 单果质量 可溶性固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行稻米质量评价标准介绍及比较
《福建稻麦科技 》 2022
摘要:为更好地运用现行稻米质量标准体系,利用标准的引导作用促进优质稻的科研育种、生产推广、市场销售和大众消费。介绍并比较了国家标准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GB/T 1354—2018《大米》和农业行业标准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等3项稻米质量标准。主要从各项标准的制订修订、运用范围、质量指标项目和评判标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不同标准中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和品尝评分值等指标要求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Y/T 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定级指标数目较多、且相同等级指标要求高于其他2项标准。另外,针对现行稻米质量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研究内容及完善方向。因此,研究和探索新的检验方法并完善与稻米用途相适应的质量、品质检验评价体系,应作为今后稻米品质鉴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微藻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液的净化效果
《中国沼气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两种微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沼液中的生长特性、对沼液中污染物净化效果以及优势藻种品质安全情况,以获得可有效净化养猪场沼液污染物并能积累生物量的微藻.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比钝顶螺旋藻更耐污,两种微藻在低浓度沼液(10%和20%)中生长较好,培养10天后蛋白核小球藻OD680最高D0处理为2.12,螺旋藻OD560最高L0处理1.73.利用20%浓度沼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经10 d培养结束后,蛋白核小球藻最大生物质产量能达到1.31g·L-1,而钝顶螺旋藻的最大生物质产量为1.09 g·L-1.蛋白核小球藻对沼液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6.82%、75.04%、86.05%、57.87%、93.50%和77.92%,高于钝顶螺旋藻.经沼液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其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干重的61.87%,且Hg、Cd、Pb、As和Cr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因此,蛋白核小球藻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液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所获藻粉还可作为鱼饲料植物蛋白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海水养殖石首鱼类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比较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海水养殖石首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及宿主遗传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采用基于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福建宁德三都澳养殖的5种石首鱼类(大黄鱼、黄姑鱼、状黄姑鱼、和眼斑拟石首鱼)的肠道菌群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各样本得到unique tags的数目为20351~43347个,上述5种鱼类分别得到479、626、603、518和556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类注释结果显示,这些OTUs可划归33门273属.5种石首鱼类肠道内容物和肠道壁样品均以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主要优势菌群,约占总菌量的70%,在大黄鱼肠道菌群中,螺旋菌门细菌占比达26.19%,也是其主要优势菌群.在属分类水平上,芽孢杆菌属、发光杆菌属、弧菌属、金黄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及假单胞菌属等属细菌是5种养殖石首鱼类的主要类别.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分析表明,Shannon多样性指数:黄姑鱼>状黄姑鱼>眼斑拟石首鱼>>大黄鱼,这些养殖石首鱼类的肠道内容物菌群的多样性均高于肠道壁.对上述鱼类种间的肠道菌群差异性分析显示,大黄鱼与眼斑拟石首鱼之间肠道菌群的相似度要高于黄姑鱼、状黄姑鱼和,而黄姑鱼、状黄姑鱼和间的相似度较高.研究表明,5种海水养殖石首鱼类肠道菌群中存在自身特色的核心菌群,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与种类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相似,说明肠道菌群结构与宿主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为养殖石首鱼类饲料及益生制剂的开发、病害的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宿主遗传因素对鱼类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提供相关实验证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耕生产在行动,水稻科技服务团队赴光泽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福建稻麦科技 》 2022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各地春耕生产即将陆续展开。2022年2月16—17日,浓浓的年味还未散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涂诗航副所长和服务于光泽县的省级科技特派员黄献光副研究员、蔡秋华副研究员和董瑞霞副研究员等一行人组成水稻产业链组,赴光泽开展水稻春耕备耕调研活动,部署落实2022年光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中关于优质稻的展示、示范与推广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薏苡主要病虫识别及防控
《福建热作科技 》 2022
摘要:薏苡是福建优势特色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病虫发生危害严重,产业发展受阻.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福建薏苡的主要病害为黑穗病、白粉病、叶斑病、叶枯病和红花锈病,主要虫害为玉米螟、粘虫、小地老虎、蓟马和蚜虫;这些主要病虫防控是一项综合、绿色、可持续的过程,其中农业防治是基础,可从良种选用和健康栽培方面着手;物理防治直接、有效,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和趋色性;生物防治安全、有效且持久,可应用天敌昆虫和施用生物农药;化学防治不可缺少,可适当使用高效、低风险的化学农药.
关键词: 薏苡;病虫;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曲废渣发酵制备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红曲废渣制备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的条件,对发酵过程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进行追踪,以分析菌体增长的限制因素,并对该微生态制剂的储藏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发酵条件为:红曲废渣浓度100 g/L,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为10%(5 lg CFU/mL),摇床转速为220 r/min时,在37℃条件下发酵48 h可获得枯草芽孢杆菌最高产量为(9.3±0.3)lg CFU/mL.红曲废渣中可溶性葡萄糖的含量是限制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主要因素.当可溶性糖含量较低时,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基本停止.根据加速保存实验可计算出微生态制剂在20℃下保存3个月后的活菌数为8.7 lg CFU/mL,高于应用标准.微生态制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0.25 mg/mL(IC50),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为0.69 mg/mL(IC50).本研究证明红曲废渣可作为原料制备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为微生物发酵废渣的可持续性绿色加工提供了实践依据.
关键词: 红曲废渣 枯草芽孢杆菌 微生态制剂 储藏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衣红曲黄酒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学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明确乌衣红曲黄酒基酒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并对建立的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通过气相色谱对10年陈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检出挥发性成分48种,其中包含酯类22种、醇类5种、酸类5种、醛类3种,主要成分有苯乙醇、苯甲醛、丁二酸二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糠醛、3-甲基-1-丁醇、2-辛酮、2-甲基-1-丙醇;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基酒中含量前10的挥发性物质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0.2%和5%,能满足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物质的检测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新型叶面硅肥对闽北红壤区玉米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福建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探究不同用量的BioSilAc叶面硅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以期为闽北红壤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以中科香甜糯(918)为试验对象,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设置T0(CK)喷施清水300 L·hm-2、T1喷施1.335 g·L-1 BioSilAc叶面硅肥300 L·hm-2和T2喷施2.670 g·L-1 BioSilAc叶面硅肥300 L·hm-2等3个处理,分析不同用量的BioSilAc叶面硅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相比,不同用量的BioSilAc叶面硅肥处理对玉米着叶数和株高等植株农艺性状没有显著的影响.T1和T2处理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比T0增加7.9% 和10.9%,籽粒磷吸收量分别增加3.2% 和16.6%.由主成分回归模型分析可知,玉米增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玉米籽粒磷累积量.综上,喷施不同用量的BioSilAc叶面硅肥有助于增加闽北红壤区玉米籽粒磷的吸收,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尤其是在2.670 g·L-1 BioSilAc叶面硅肥300 L·hm-2喷施下增产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