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陈年武夷岩茶烘焙技术探讨

福建茶叶 2022

摘要:以8年陈武夷岩茶为试验材料,系统开展控时(1h、2h、3h)控温(80℃、100℃、120℃)双因子烘焙试验,对所得试样进行茶叶感官5项指标审评,同时进行茶叶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陈年武夷岩茶香、味与烘焙时的温度与时长的关联性很大,而色泽、叶底与烘焙温度、时长的关联性不大,以100℃、3h和120℃、2-3h烘焙参数组合所得样品的品质最佳.

关键词: 陈茶;武夷岩茶;烘焙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B-IoT的茶园生境监测DTU设计

物联网技术 2022

摘要:位于山区的茶园通常无市电接入,网络信号也相对微弱,在茶园生态环境监测设备中,需要利用DTU(Data Transfer Unit)将采集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在数据传输结束后关闭各类外接传感器,以节约用电.DTU作为茶园生境监测设备的核心至关重要.本设计实现的DTU具有定时开闭外接传感器供电功能,采用NB-IoT无线传输技术,功耗低、覆盖范围广、维护工作少,适用于位于山区的茶园.

关键词: NB-IoT DTU 生境监测 STM32F107VCT6 数据传输单元 参数配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淹水胁迫对不同品种猕猴桃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中华猕猴桃“红阳”和对萼猕猴桃“猫人参”组培苗为材料,观察淹水胁迫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植株形态的影响,并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的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猫人参”猕猴桃受涝害程度小于其他2个品种,“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的总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小;3种猕猴桃叶片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PRO和MDA不断增加,而叶片中的保护酶CAT、POD活性呈下降趋势。SOD活性在“米良1号”“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呈下降趋势,而在“红阳”猕猴桃叶片中呈增加趋势;其中“猫人参”猕猴桃叶片中的SOD活性高于其他2个品种,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总抗氧化能力也不断增强。不同品种间各指标变化趋势与幅度存在一定差异,以总抗氧化能力尤其明显,可作为衡量猕猴桃耐涝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 猕猴桃 水分胁迫 耐涝性 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状元蜜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东南园艺 2022

摘要:开展柑橘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状元蜜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腐植酸、有益活性菌,以及钙、镁肥的平衡施用,‘状元蜜橘’的果实产量、果面着色度、优级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生产上应减少化肥的施用,并大力推广应用根据测土、测叶片营养结果进行科学配方施肥的模式。

关键词: 状元蜜橘 施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溯源我国茶叶产地的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科技 2022

摘要: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茶叶产地与品种名称往往是商品茶的代名词,开展茶叶产地溯源工作对维护市场良序发展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稀土元素常作为地球化学行为的示踪指示剂,是茶叶产地溯源的理想元素.通过文献查阅和统计可知,应用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开展茶叶产地溯源的研究具有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刊载研究论文的中文期刊有19个,外文期刊有1个,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同时,分析了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稀土元素指纹与其他化学成分联用分析技术等进行茶叶产地溯源存在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并且提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产地溯源的茶叶标准品库、建立一个全面的茶叶稀土元素特征数据库、建立一个低成本的监督识别方法与非监督识别方法耦合联用的茶叶稀土元素产地溯源判别模型等3方面的研究建议,对我国茶叶原产地保护及产业发展有积极借鉴作用.

关键词: 稀土元素指纹分析技术 茶叶 产地溯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综合品质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品质差异,为余甘子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两地16份余甘子栽培种(柴甘、甜甘、玻璃种、玻璃甘、正甜、狮头、土饼、土尖、肉甘、诏安土种1、诏安土种2、揭西种、南带甘、甜种、饼甘接和尖屁股)的成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还原糖、蔗糖、总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品质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质.[结果]16份余甘子果实单果质量为5.48~12.17 g,其中土饼最高;纵径为18.20~23.56 mm,横径为21.44~28.87 mm,果形指数为78.43%~88.58%,果实为扁圆形或近圆形;蛋白质含量为0.31~0.69 g/hg,以玻璃甘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为87.07~90.83 g/hg;脂肪含量为0.042~0.181 g/hg,以揭西种最高;蔗糖含量为0.127~0.650 g/hg,还原糖含量为3.72~6.37 g/hg,总糖含量为3.93~6.73 g/hg,诏安土种1的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为11.16~18.27 g/kg;糖酸比为2.21%~4.81%.从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中共检测到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有机酸含量为232.71~668.73 mg/hg,平均为424.04 mg/hg,且以正甜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为167.11~407.76 mg/hg,以诏安土种1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乳酸、乙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将5个主成分分别归类为口感因子、蛋白质因子、酸味因子1、酸度因子、酸味因子2;建立的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20时,可将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分为2类,其中主成分评分较高的一类种质含有较多的糖类、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结论]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诏安土种1、柴甘、正甜、狮头、尖屁股等种质的品质综合评价得分均较高,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或保健品加工原材料加以研发.

关键词: 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评价;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境对紫两优737类黄酮及B族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紫黑米品种紫两优737在不同种植季节及不同生境的黄酮及B族维生素的变化差异,进而为生产者最佳种植季节及种植地点安排、提高紫两优737生产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种植于福建12个地方的紫两优737样本,测定其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晚季和烟后季种植情况下,紫两优737样品中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比早季和中季高,且随海拔升高,这3种物质都有上升的趋势;总维生素含量方面,早、晚季种植比中季和烟后季种植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VB6、VB4、VB5、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一部分体现了紫黑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VB3、VB8、VB7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VB1和VB2则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样品中得分最高的是宁德岚亭晚季样本,中季样本普遍得分较低。【结论】紫两优737的B族维生素含量VB5、VB1、VB6较高;从种植季节或种植地点而言,晚季种植或光照充足、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样本均含有较高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关键词: 紫两优737 花青素 黄酮 类胡萝卜素 B族维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化新品系'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鉴定

茶叶学报 2022

摘要:黄化茶树新品系'叶色1号'是以白鸡冠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方式(F1代)单株选育而来.本试验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叶色1号绿茶适制性进行鉴定.生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叶色1号、白鸡冠等4个参试品种(系)在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总量上均无显著差异;而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黄金芽与其他3个品种(系)相比有显著差异.感官审评鉴定发现,4个品种(系)加工的兰花形绿茶感官审评得分最高为叶色1号(95.53分),加工成针形、扁形绿茶的结果与兰花形绿茶一致;3种造型绿茶均为叶色1号分数最高的原因是其香气和滋味分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综上表明,叶色1号适合制作绿茶,其感官品质呈现出花香浓郁、滋味鲜活醇爽、水中花香显的优异特征.

关键词: 黄化茶树 白鸡冠 绿茶适制性 叶色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芝栽培新品种武芝2号基于rDNA-ITS和ITS2的分子鉴定与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rDNA-ITS及其ITS2二级结构进行紫芝栽培新品种武芝2号(原名紫芝S2)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第一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分别获得武芝2号的ITS序列,针对灵芝属(Ganoderma spp.)相关种类的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分子分类鉴定,采用rDNA-ITS及相关引物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在线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Sanger法测序得到的武芝2号ITS序列(MG282563.1,649 bp),与GenBank中5个紫芝ITS序列具有高相似度(99.53%~100%),并且与已知4个紫芝菌株或实物标本在灵芝属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个分支,同属一个种群.已知2个紫芝特异性引物短序列(GS1_22bp、GS2_22bp)出现在武芝2号ITS序列的119~140 bp正向和588~567 bp反向位置;在武芝2号基因组Scaffold No.49上rDNA中找到4个串联重复的ITS区域,与Sanger法测序得到的单个ITS序列高度一致;在ITS2序列二级结构上,武芝2号与ITS2数据库中紫芝Ganoderma sinense的3个螺旋区结构相同,仅螺旋IV区间夹角不同.[结论]基于ITS和ITS2分子鉴定,确认了武芝2号与已知紫芝G.sinense同属一个种群,在ITS2二级结构螺旋IV区存在夹角差异;此外,验证了2个已知紫芝特异性扩增引物的有效性.

关键词: 紫芝;武芝2号;紫芝S2;rDNA;ITS/ITS2;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带中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食品与机械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实验室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带中镉元素含量的准确性.方法:参照GB 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镉的测定》,对海带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后稀释定容,采用GF-AAS法测定海带中的镉含量;同时结合试验过程和数学模型,识别该测量不确定度的可能来源,计算各影响因素相关的不确定度分量,并将各分量进行合成,评定整个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结果:当海带样品中镉含量为0.202 m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8 mg/kg(k=2).结论:影响海带中镉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样品溶液中质量浓度的测定,且基本由标准工作溶液配制过程引入,其次加标回收率测定带来的不确定度也较大,今后应加强这两方面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海带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