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海南沼虾种群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调查我国海南沼虾(Macrobrachium hainanense)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状况,本文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对我国南方瓯江(OJ)、闽江(MJ)、珠江(PR)、万泉河(WQ)、昌化江(CH)等5个海南沼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共得到255个清晰、稳定的位点,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47.05%,由小到大依次为:PR(43.92%)=WQ(43.92%)

关键词: Macrobrachium hainanense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北江和西江水体及水生动物体中氯苯类有机物含量调查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GC-ECD)方法对广东省北江及西江河道水体及水生动物受氯苯类(CBs)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污染现状及生态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江表层水中CBs的总质量浓度为27.63~122.19ng·L~(-1),平均值为60.02 ng·L~(-1);北江表层水为33.07~169.4 ng·L~(-1),平均值为76.65 ng·L~(-1)。DCBs、TCBs、TeCBs、PeCB和HCB所占比例在西江依次为94.56%、2.53%、0.11%、1.30%、0.13%,北江依次为95.14%、1.26%、0.76%、1.21%、0.72%。干流河段丰水季氯苯质量浓度高于枯水季,河网段没有明显季节变化,不同江段的分布从大到小为北江河网、西江河网、北江干流、西江干流。水生动物体中CBs平均质量比,贝类为4 159.81ng·g~(-1),虾为1342.32ng·g~(-1),鱼类为1524.85 ng·g~(-1)。氯苯类有机物在水生动物体内所占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DCBs、TeCBs、TCBs、PeCB、HCB。CBs在水和生物体之间存在富集和放大作用,河蚬和肉食性鱼类对高氯代苯富集程度高于低氯代苯,同时也高于虾类和其他食性鱼类。

关键词: 环境学 氯苯类有机物 西江 北江 水生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人鱼发光杆菌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和1%美人鱼发光杆菌灭活菌、0.1%美人鱼发光杆菌活菌配制成3种免疫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空白对照组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样。对个体质量为(4.83±0.36)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20 d的饲养实验,分别在0、5、10、15和20d进行取样,以血清中的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UL)活性为免疫指标,探讨了美人鱼发光杆菌作为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在投喂免疫饲料后的第22天,按0.004 2 kg/kg体重的剂量,直接投喂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病料,并记录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免疫实验组对凡纳滨对虾血清中PO、ACP、AKP、UL和SOD活性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饲料中添加美人鱼发光杆菌后,明显提高了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其中0.1%美人鱼发光杆菌活菌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WSSV感染14d内累计死亡率为63.3%±5.8%;而对照组为96.7%±3.3%。研究表明,美人鱼发光杆菌添加在对虾饲料中能提高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将其作为对虾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美人鱼发光杆菌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WSS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体革(鱼市)消化道发生的组织学观察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高体革(鱼刺)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水温在26.6~29.7℃条件下,高体革(鱼刺)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柱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出膜30h仔鱼,口开始张开,消化管相通。出膜2d仔鱼肠壁出现皱褶,肠瓣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在显微镜下可见消化管蠕动。出膜3d仔鱼可以开口摄食,消化管上皮分化,食管中出现黏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出现,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入混合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仔鱼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前肠、直肠等,消化腺肝脏和胰脏也已形成,各部分已经有初步结构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随着仔鱼的发育,仔鱼消化系统各器官也趋于完善。出膜21d稚鱼的胃壁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开始。

关键词: 高体革(鱼刺) 消化系统 器官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三种裂腹鱼属鱼类种群遗传结构

生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4月到2008年8月,在怒江收集116尾光唇裂腹鱼,76尾保山裂腹鱼,35尾贡山裂腹鱼,测定其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评估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光唇裂腹鱼116个cytb序列中定义了9个单倍型,14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8399±0.0124,核苷酸多样性pi=0.0025±0.0015。保山裂腹鱼76个cytb序列中定义3个单倍型,2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5544±0.0449,核苷酸多样性pi=0.0080±0.0041。35尾贡山裂腹鱼样本的cytb序列中定义8个单倍型,13个多态位点,种群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0.7664±0.0556,核苷酸多样性pi=0.0017±0.0011。由于近期的环境污染、水工建设、捕捞压力等使3种鱼各自在怒江下游形成隔离的、遗传结构简单的小种群。光唇裂腹鱼和贡山裂腹鱼历史上都经历过种群扩张,近期种群萎缩。约在(1.11±0.22)MaBP,保山裂腹鱼的烂渣河和保山东河2个种群分离,因此应当做2个进化显著单元进行管理。

关键词: 怒江 光唇裂腹鱼 保山裂腹鱼 贡山裂腹鱼 cytb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MCP基因序列分析及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早期快速诊断近年来流行于广东省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中的病毒性溃疡综合征,本研究用基因组步移的方法获得了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Largemouthbassulcerativesyndromevirus,LBUSV)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392bp。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在MCP基因内确定了一段241bp的特异性较强的片段作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经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可以快速检测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的PCR方法。实验表明,在PCR进行到30个循环反应时可以检测到的质粒最小浓度是104拷贝数/μL,相当于104个病毒粒子。利用该方法,从天然感染LBUSV的大口黑鲈脾脏组织DNA可扩增出241bp的片段,而健康大口黑鲈和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样病毒的大口黑鲈脾脏组织则没有扩增条带。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快速、成本低、准确性高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早期病害诊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大口黑鲈溃疡综合征病毒 大口黑鲈 虹彩病毒 主要衣壳蛋白 序列分析 PCR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鮟属鱼类的渔业生物学与渔业的研究概况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世界上7种具有渔业价值的鮟属(Lophius)鱼类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年龄鉴定、生长规律、繁殖习性和机制、早期生活史、摄食习性、洄游规律等方面,综述了鮟属鱼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国内外鮟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为研究中国东、黄海黄鮟(Lophius litulon)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合理利用策略提供借鉴;同时本文所阐述的研究方法学也可为其他深海和底层鱼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鮟 生物学 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进展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鱼类腐败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微生物活动是引起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概述了鱼类的腐败过程和腐败微生物,特定腐败菌(SSO)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一些特定水产品的特定腐败菌,特定腐败菌生长动态模型和产品剩余货架期的预测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鱼类特定腐败菌以及腐败菌腐败能力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鱼类 特定腐败菌 腐败菌 腐败能力 产量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

中国兽医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喹烯酮在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情况,在(15±1)℃的水温条件下,按50mg/kg单剂量口服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喹烯酮在鲤、斑点叉尾鮰血浆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喹烯酮在鲤和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均符合两室开放模型。喹烯酮在鲤血液中2h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452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16和16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1.263h、35.866h、24.585(μg/mL)·h;喹烯酮在斑点叉尾鮰血液中8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0.029μg/mL,在肝、肾、肌肉组织中达峰时间分别为16、48和72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t1/2β、AUC分别为4.669h、31.164h、1.388(μg/mL)·h。结果表明,喹烯酮在鲤与斑点叉尾鮰体内吸收较快,分布较广,主要经肝、肾代谢。

关键词: 喹烯酮 斑点叉尾鮰 高效液相色谱 药代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鱼肠道出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典型肠道出血症的青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BCB01,人工腹腔注射感染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单克隆菌落的Biolog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的16S rRNA基因测序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与嗜水气单胞菌(EF645799)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相似性为99%。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大多数试验药物敏感,其中对复达欣、头孢西丁、先锋必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

关键词: 青鱼 肠道出血症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